去年10月2日早晨,晴空萬里,一輛越野車顛簸在城口縣蜿蜒的鄉村公路上。當經過一個狹窄的路段時,車子突然朝公路外直沖出去,在空中翻了個“筋斗”,“嗵”的一聲落在了地邊的河溝里……原來是剎車出了問題,可出人意料的是,車內的大人、小孩居然安然無恙。當地的老百姓都說,他們是來做好事的,好人有好報啊!
坐在車里的是城口縣地稅局女干部、共產黨員梅林。這次,她趁著國慶放假,私人找了一輛車,帶著孩子一起到嵐天鄉片區為貧困孩子做調查報告。梅林是“希望之光”網站和其他好幾個助學網站的義工,她的故事在貧窮的城口農村廣為流傳。
“畢竟自己也是山里長大的娃兒!”
梅林,出生在大巴山下一個幸福的家庭,從小就看到奶奶捐錢為鄉親們修橋,看到奶奶買鳥放生,還看到奶奶收留落難之人,幼小的心靈就這樣被刻上了感恩的印記。
2003年的一天,梅林上網時,在一個名叫“希望之光”的網站讀到一篇文章:一個貧困的家里,63歲的阿媽養著一個23歲的女兒,拖著一個8歲的兒子。這個叫海兵的小兒子,還沒有上過一天學,但是懵懂之中卻透出聰明與可愛……阿媽的手干活時扎了竹簽,流膿了,招來一群蒼蠅叮咬,小兒子就用自己的嘴給阿媽吸膿血。攝影者卿青用照相機抓拍下了海兵的這一幕。
“農村里究竟還有多少像海兵一樣的孩子?”一股巨大的吸引力牽引著梅林,她和“希望之光”網站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4年3月,梅林在騰訊上注冊QQ時的名字叫“感恩的星”,而藏在她內心的愿望是:申請成為“希望之光”的義工,做一顆大巴山下“感恩的星”。她的想法卻被家人和朋友潑了冷水:“你怎么這么天真,網絡里都是些虛擬的東西,別人憑什么要來資助那些孩子?”申請義工的事被擱置下來,一擱就是一年,這一年里,梅林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像丟了魂似的。她開始上網在線學習,并準備著網上申請義工注冊考試。2005年8月7日,梅林終于如愿以償,成為西部助學網“希望之光”調查組的一名義工。
2005年8月底,“希望之光”資深義工“斑點君”來到城口,指導梅林學做資料。雖然素不相識,卻像久別重逢的戰友。梅林的丈夫專門為他們駕車,趕到距離縣城70公里的蓼子鄉,3個人上一坡下一坡地在穴沱村走訪,整整一天跑下來,完成了4個孩子的建議資助資料。驅車回到縣城時,已是晚上9點多了,“斑點君”顧不得休息,又開始在網上示范如何上傳基本資料……
“斑點君”的義舉,讓梅林十分感動。
城口是重慶市最邊遠的一個縣,因為交通不便,一些老板想進城口投資搞開發都只能望路興嘆,而“斑點君”長途跋涉直奔城口,為的就是指導一個素不相識的學徒。后來,這4個孩子全部得到認捐,梅林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這種感動,足以讓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翻過雪山、爬出草地!只要想到了,再大的壓力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畢竟自己也是山里長大的娃兒!”沒過多久,她又相繼在“天涯社區·志愿者板塊”、“重慶志愿者·論壇”這些和“希望之光”同一性質的網站填寫了注冊資料。
“當義工,就要盡到義工的責任。”
“這個秋天很美,天總是藍得那么明凈,那么潤澤,讓人又多了一份秋的眷戀,秋的夢想。我想,這大概是因為自己有了LOH(“希望之光”的英文簡稱)的緣故吧!”“斑點君”的現身說法,給梅林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她開始去領悟當一名義工的真正含義。
去年2月,梅林爬上位于城口西北角的左嵐鄉幸福村一個叫白果坪的地方。這是一個鍋兒罐兒一滾就要下河的窮山坳。在陡峭的山間,她看到20多個孩子正在幫大人修一條盤山道,有的搬石頭,有的鋤泥巴,有的抬簸箕,儼然一副大人干活的模樣,而從這些孩子們洋溢著幸福的笑靨上,梅林有一種揪心的痛。
趁著晌午飯的空隙,梅林坐在山坡上,把筆記本壓在膝蓋上,為5個家境十分貧困的孩子做起了申請助學的基本資料。
“桂成兵,男,1995年8月13日出生,就讀于城口縣左嵐鄉中心小學5年級2班, 成績優秀,上期末全年級第五名。桂成兵8個月時,爸爸在山西挖煤因洞子塌方而身亡,媽媽第二年改嫁,現在跟爺爺奶奶過。家里房子是破舊的土坯房,沒有像樣的家具,一周才吃5元錢。”
…………
或許對梅林來說,上白果坪的辛苦還不叫做辛苦。
去年8月,她被抽調到重慶市稅務局參加為期半月的全市票證檢查工作。她放棄了休息時間,和另外幾個義工一塊兒到武隆開展貧困孩子助學調查。
他們先到武隆縣江口中學拿到名單,然后照著名單一一走訪。武隆的山很大,這給走訪調查帶來了難度。最遠的一個是姓盧的貧困孩子,梅林他們先坐了20分鐘的摩托車,又走3個多小時的山路,中途迷了路,最終又折回到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打電話……兩天下來,他們共完成21個孩子的資料,其中16個“建議資助”的資料就是這樣在武隆的大山里走出來的。從成為義工那天開始,梅林去過城口、永川、江北、武隆等的貧困山區,她不知爬了多少座山,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更沒有計較自己流了多少汗水,花了多少錢。
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她還為每個受到捐贈的孩子建立了“愛心記錄袋”,隨時收集這些孩子的情況,包括家庭的收入變化、學校的收費情況和孩子的學習情況等等,并及時地把這些情況反饋給認捐的好心人。“行勝于言”,梅林意識到“當義工,就要盡到義工的責任!”
“這是一個感恩的世界!”
“從當上義工那天起,我變得充實起來,因為我的每一刻都被占據著,被那些貧困的孩子渴望的目光占據著。走進‘希望之光’,就如同走進了一個感恩的世界,那里有太多太多感恩的人!”正如梅林所說,這是一個感恩的世界,也有太多太多感恩的人。
去年2月的一天,一位來自浙江的的資深網友,給梅林發來電子郵件,專門打聽“董玉(系化名)”的境況,想了解一下這位6年前不忍打工老板欺辱而跳樓致癱的女學生的情況,看是否能夠幫助她。
梅林通過QQ群發出了“關注董玉”的呼吁。
三天后,“重慶志愿者”網友“妖妖”上傳了調查情況:董玉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從三樓調換到了一樓,還坐上了輪椅,擺起了煙柜和公用電話。目前她的病情依然嚴重,每月醫療開銷高達2000元以上。而這個時候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臺二手電腦就好了,想學習一下電腦”。
深受感動的梅林,再一次發出了“為董玉買電腦”的呼吁。沒過幾天,2000多元的捐款已經湊齊。正當重慶志愿者們到一個電腦商那里去購買二手電腦時,電腦商聽說他們的義舉后,竟然分文不取,主動把自己的二手電腦捐獻給了董玉。于是,這群好心的志愿者決定花錢為她請一位電腦老師,而受聘的電腦老師同樣答應免費為她上課。在大家的幫助下,董玉不僅學會了用電腦,還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義工。
從“希望之光”一路走來,梅林結識了太多太多的好心人,從這些好心人身上,她感到了一股感恩的力量在時刻鼓舞著她繼續為貧困孩子奔走。
截至目前,梅林已經為48個孩子做過資料,其中有12個孩子已經得到了好心人認捐。梅林自己還在“希望之光”上認捐了安徽臨泉一位姓楊的小學生,她每學期給這個孩子寄去300元錢,這幾年從沒挪下一次。
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梅林一樣的“感恩的星”,那些貧困孩子才有了“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