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蘊涵著一個全新的命題即“和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義是制度和諧的社會,是人際關系全面和諧的社會,是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與自身和諧的社會。要倡導和諧社會的價值理念#65380;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營造和諧社會的環境氛圍。
關鍵詞:和諧;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C9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3-0082-03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社會主義探索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但是,學習和研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不難發現,其中又蘊含著“和諧社會主義”這樣一個全新的命題。那么,和諧社會主義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和諧社會主義是制度和諧的社會。制度創造和諧,和諧孕育和完善制度。和諧社會主義制度設計和安排的科學性#65380;合理性,能使制度本身具有對社會矛盾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化解的功能,人們對于制度規范形成了普遍的自覺行為,制度的強制作用將被人們的自覺行為所代替。在這種背景下,制度強制必然成為多余。這種和諧制度主要的標志,是以生產資料社會占有制度為基礎。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達到和諧狀態的時間并不很多。究其原因,一是與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有密切關系。社會發展決定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而有矛盾就有斗爭,矛盾始終存在,這就決定了社會和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65380;永恒的。人類有史以來,就是在這種不和諧到和諧,又從和諧到不和諧再到和諧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運動發展而來的。二是與生產資料占有關系直接相關??v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除原始狀態以外,導致社會沖突#65380;社會更替的,根源往往是生產資料占有關系引起的。尤其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必然導致剝削的產生,必然導致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進而導致階級沖突和對抗。而在和諧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能夠解決或者能夠持續解決這種不和諧狀態,將社會穩定在一定可控的和諧范圍內。我們過去采用的所謂公有制,實際上是國有制,而不是社會占有制。這種國有制表面看是全民或集體所有,實際上是在高度集權和高度集中的體制下少數人說了算。這就導致了在全民所有的名義下多數人權利的虛置。當然,在和諧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決不是原來“國有制”的重復,而是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在更高層次上的回歸。
其次,和諧社會主義是人際關系全面和諧的社會。在和諧社會主義條件下,人際關系中由于消除了因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而形成的剝削和壓迫關系,已經沒有根本利益矛盾和根本利害沖突,“和為貴”已成為全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和遵循的標準。人們相互之間誠信友愛,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寬容禮讓蔚然成風。這時的社會,人們的認知水平和精神境界達到了極高的程度,各階層#65380;各群體#65380;各成員間利益必有明顯區別,同時,一種更加人性#65380;更加科學#65380;更加合理的,以互愛為基礎的婚姻關系和兩性關系將成為社會的普遍準則。這時的社會,真正是政通人和#65380;安定有序#65380;充滿活力#65380;民主文明的社會。
其三,和諧社會主義是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環境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標志,和諧社會主義的環境和諧,包括社會環境內部的和諧和社會環境內部與外部的和諧。內部環境有政治環境#65380;經濟環境#65380;文化環境#65380;社會治安環境等等,即社會內部系統中的種種環境的和諧。社會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包括社會之間的環境和諧,包括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這里尤其強調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因為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統的一個因子或者生態分子。人這個生態分子的存在和發展是以充分尊重其他生態分子的存在與發展為條件的,達到人為其他生態分子服務,其他生態分子也能對人給予相應的回報,從而使整個自然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和良好的運行狀態。到了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由于科技的高度發展,人們覺悟水平的普遍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將得到妥善的解決。
其四,和諧社會主義是人與自身和諧的社會。人與自身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最高境界。人一旦達到了與自身的和諧,人即成了自身的主人。我們說的人既是個體的人,也是社會整體的人,人與自身的和諧,實現的前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總之,和諧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和諧#65380;高度和諧#65380;超越差別的社會,是一個人與人#65380;人與社會#65380;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和諧共處的社會。到了這樣的社會主義階段,“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人類基本實現“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
將和諧社會主義作為我們追求和奮斗的理想目標,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主義社會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但是,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和諧社會主義的目標取向有機結合起來,需要我們在認識方法和實現途徑上進一步探索。
一是要倡導和諧社會主義的價值理念。構建和諧社會主義,首要的問題是價值理念問題。本文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為貴”應當是和諧社會主義的價值理念。人際關系和諧,人與自然關系和諧,這是和諧社會主義的基本要素。古今中外,人們在飽受戰爭#65380;斗爭#65380;自然災害之苦的時候,總希望出現一個和諧的世界#65380;和諧的環境和和諧的社會,但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多重原因,“和”的理想始終未能變成現實。今天,當人類進入到21世紀的時候,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以信息#65380;網絡和知識經濟為標志的時候,“和”的理想變成現實的可能性加大了。和諧社會主義就是要將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性。所以,“和”的理念原本就是和諧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和諧社會主義“和”的理念同以往社會制度不同的地方何在呢?一方面它是通過斗爭形成的,沒有經過長期的斗爭實踐#65380;磨合,不可能有“和”的理念形成。甚至將來,也還需要斗爭來尋求和保障“和”的穩定;另一方面,和諧社會主義“和”的理念應該是超越意識形態,超越社會背景,超越人種#65380;性別#65380;階層#65380;職業#65380;收入等差異基礎上的“和”,是多元化的求同存異的“和”。當然,這里有“度”的界限,有人們認同的標準基礎,而不是抽象的和。
二是要大力發展和諧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生產力發展是任何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沒有生產力的發展,就沒有社會的發展。但是,和諧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同以往任何社會生產力發展又是有區別的,它是在現代高科技基礎上充分體現科學發展#65380;和諧發展的生產力,是保證全社會共同享有發展成果的生產力。大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努力提供和諧社會主義充裕的物質條件,以保證人們豐衣足食#65380;精神愉快#65380;身體健康,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幸福,使人們的整體素質普遍提高,使整個社會充滿活力。生產力高度發展,既是保證和諧社會主義得以實現的基礎,也是衡量和諧社會主義和諧與否及其程度的重要標準度。和諧社會主義通過促進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富足寬裕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保障,社會和諧自然有了可靠的基礎。發展生產力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通過發展生產力促進精神文明#65380;政治文明#65380;社會文明的發展。
三是要營造和諧社會主義的環境氛圍。任何社會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環境氛圍,其中主要是和諧的人文環境,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諧的輿論環境,和諧的制度環境,和諧的家庭環境,和諧的組織環境,和諧的單位環境,和諧的工作環境,和諧的周邊環境,和諧的國際環境,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等等。和諧社會主義更加強調這些環境氛圍的形成。如何構建這些環境氛圍呢?其中和諧的人文環境和和諧的制度環境是關鍵。從人文環境來說,重點是培育社會和諧的主體——人,使大家都成為社會和諧的要素,和諧社會主義就會變成直接的現實。從制度環境來說,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實現和諧社會主義的制度機制。社會和諧與不和諧的根源是制度機制,制度機制安排不合理,社會就會出現不公,甚至出現人壓迫人和人剝削人的現象,這就必然導致社會不和諧。和諧社會主義就是要解決和消滅這種不和諧的根源,才能真正確立和諧社會主義的正常秩序,還原人類的真#65380;善#65380;美,創造和諧的社會#65380;經濟#65380;政治和文化環境。所以,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65380;體制和機制,顯得尤其重要。就當代中國的各項制度#65380;體制和機制而言,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完善,成就確實顯著,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導致社會不和諧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和諧社會主義的要求,準確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努力探索出與和諧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各種制度#65380;體制和機制,以保證和諧社會主義有一套科學的完善的制度體系。
責任編輯: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