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是對一些執政黨喪失政權沉痛教訓的深刻反思,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應從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執政和總攬全局等五個方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3-0034-02
在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各方面建設,最終都要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上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執政能力如何,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始終是全黨必須高度關注的重大課題。
一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早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列寧就指出,共產黨執政后如何鞏固政權,將是異常困難的事業,是一場嚴峻的考試。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也曾把執政比作“進京趕考”,并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1]1438。他還強調:“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向一切內行的人學經濟工作,否則“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1]1427-1428。這就從作風和方法兩個方面向全黨提出了執政能力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指出要重視和研究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更是十分重視這個問題。江澤民指出:“我們的黨是執政的黨,黨的領導要通過執政來體現。我們必須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2]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聯系起來,使這一任務具有了更加強烈的時代感和緊迫感。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基于對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共產黨喪失政權的教訓的深刻反思。共產黨執政曾經是一個世界范圍的現象,社會主義國家也曾取得過十分輝煌的成就。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黨幾乎在一夜之間喪失了執政地位,引起世界震動。盡管這里的原因十分復雜,但究其根源,都是由于違背了執政規律,喪失了執政能力所致。它們的教訓對于我們來說是一面很好的鏡子。一個政黨,如果缺乏理論創新的能力,就必然思想僵化、失去活力;如果喪失拒腐防變的能力,就必然貪污腐敗盛行。這樣的黨在和平演變的沖擊下喪失政權,只不過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現代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這對黨的執政能力是嚴峻的考驗。從國內來看,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我們黨必須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黨的自身狀況來看,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3]。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執政黨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時要艱難得多;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和管理比封閉和計劃經濟條件下艱難得多。面對這樣的世情、國情和黨情,要保證黨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建設。
二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五項基本要求,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一是要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科學判斷形勢,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善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觀察和審視問題,在普遍聯系中把握世界發展的脈搏,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必須提高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的能力,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分析形勢,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善于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對重大現實問題進行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中國和世界。
二是要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檢驗一個政黨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高低,歸根到底要看它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的歷史任務,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必須善于學習和把握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的、以法律為規范的經濟體制。我們要敏銳地把握生產力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把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把政府職能與市場、企業的需要結合起來,按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發展經濟、處理問題。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我們要善于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只有這樣,才能在發展經濟中增強預見性,把握主動性,不斷推進生產力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三是要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當今世界紛繁復雜,來自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自然界的挑戰接連不斷,我們黨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執政環境。在應對國際上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時,要始終堅持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實行“冷靜觀察、沉著應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趨利避害,努力爭取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在處理國內矛盾時,要注重研究新形勢下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分析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形式和發展趨勢,學會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妥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的強大合力。
四是要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依法執政的基本要求,就是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對權利的監督和制約,防止以權謀私和權力濫用,絕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凌駕于法律之上。
五是要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能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牢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保證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統籌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善于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把本地區的發展置于大局中來思考和謀劃;注意協調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有序運行的整體。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澤民.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598.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責任編輯: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