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初,黨中央國務院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高度,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作出了《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這是指導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決定》明確指出:“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低生育水平面臨反彈的現實風險?!倍@種“復雜局面”和“現實風險”之一,就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給社會穩定帶來的隱患。”
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的社會隱患很大、很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持續升高。超出了102~107的正常范圍。資料顯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為11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為117。是年全國超過117的省份有14個,有5個省(含我?。┏^130,在正常范圍的只有3個省。性別比升高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孩次之間差異顯著。出生一孩性別比基本正常,出生二孩以上性別比明顯偏高。也就是孩次越高,選擇胎兒性別的愿望就越強烈,出生人口性別明顯偏高。以我省某市區2006年12月計生報表為例,出生一孩性別比為106.9,基本正常;出生二孩性別比為155.4,異常偏高;出生多孩性別比為200,偏高得驚人。有關專家預計,到2020年,全國累計將有3000萬—5000萬男性找不到同齡配偶,將出現婚姻擠壓,需要下一代女性來遞補。這將會使婚姻關系失衡,引起社會動蕩。試想一下,在數千萬男“光棍”們的沖擊下,既有家庭將會頻繁解體、重組;離婚、再婚會居高不下等不道德行為將難以遏制;重婚、性犯罪、拐賣婦女兒童、情殺、仇殺、非法包養犯罪案件會越來越多等。家庭不穩定不和諧勢必導致社會不穩定不和諧;人口不安全必然破壞低生育水平的鞏固,甚至使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處于混亂狀態。進而影響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黨中央確定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的原因,許多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已分析得非常透徹,如男性偏好、傳宗接代的生育觀念和宗族勢力的影響、農村養老保障缺失、對非法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打擊不力等等,這無疑都是正確和中肯,但我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比如生育觀念,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工作以來,就把宣傳教育轉變生育觀念放在首位,30多年來不能說沒有一點成績和改變;又如農村的社會保障,過去落實得確實不夠,但新世紀以來已逐步改善,農村已取消農業稅和特產稅,免了中小學學雜費,農民購買農機、化肥、種子、農藥等給予補貼、新型合作醫療還要實行低保等等,國家財政不斷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并逐步擴大社保的覆蓋面,將來會越來越好;再如對非法性別鑒定和人工終平等,建立新型文明婚育觀念的宣傳教育工作,各級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如何落實責任及評估考核?又如這個機制環節之二的用政策法規來保證女孩健康成長和婦女發展;對農村計生戶給予獎勵,在扶貧濟困、慈善救助、貼息貸款、就業安排、項目扶持中對計生戶予以傾斜;依法保護婦女的宅基地,房屋繼承權和土地承包權等等,各級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該如何落實責任及評估考核?再如這個機制環節之三的嚴禁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建立B超檢查和人工終止妊娠登記、孕情檢測、孕產過程管理等制度;完善執業資質認證和B超使用準入制度;運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非法實施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妊娠的行為等等;各級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又該如何落實責任及評估考核?
這三個環節決不是開幾次會、發幾個文件、貼幾條制度就完事的,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各相關部門切實可行的綜合配套治理措施、工作標準與責任、考核獎懲標準、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并納入政府行為才能真正解決。筆者認為,治理性別比偏高的關鍵,還在于人口和計生部門對孕情檢測和孕產過程的監督,特別是對政策內二孩和多孩的監督,這是需要花費力氣來認真落實的。從發準生證特別是懷孕之月起,鄉村兩級計生人員就應該進行孕情監測和優質服務,一直到孕產結束。如果孕期孩子沒了(真自然流產和死亡除外),肯定是發生了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和非法人工終止妊娠。那就要追究監測者的責任,注銷持證者的準生證并且不再發證,為進一步追查“兩非”行為究竟是發生在計生還是衛生系統,是當地還是在外地打下基礎,才能落實嚴厲打擊,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以往所發生的“兩非”行為,大多是在這個環節上出問題,有些甚至是相關人員的有意之為,造成發證——“兩非”——假報自然流產和死亡——再領證——生男孩的惡性循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和省人大相繼出臺了《關于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意見》,《河南省禁止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條例》,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東風推動下,我省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特別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一定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