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教學是繼承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需要, 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需要, 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可是當前文言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功利意識太強、“滿堂灌”等。因此,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是廣大語文工作者應該大力關注和積極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利用多種渠道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2.多放手,少包辦,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3.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4.讓學生在品讀賞鑒中受到情感熏陶。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興趣 熏陶
曾經聽到兩位學生的對話,一位說:“唉,明天又要上文言文了,郁悶!”另一位說:“就是啊,真想不通,現在還要學這破玩藝兒干嘛!難道還想回到古代去與古人交流嗎?”言語之間充斥著對文言文的反感與無奈。事實上這兩位同學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心聲。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對為什么要學習文言文這個問題認識不夠;二是我們當前的文言文教學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為什么要進行文言文教學
1.是繼承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需要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使我們擁有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了解、繼承、發揚文化遺產中的精華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可推卸的責任。文言文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載體,學習文言文可以讓我們從中汲取古代圣賢先哲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思維結晶以及古代文人墨客描寫自然、抒發情懷、記載史事的藝術精華。
2.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和物質文明的迅速發展,一些消極腐朽的東西正日益沖擊著校園這方凈土,侵蝕著學生的靈魂,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頭等大事。文言文中有許多關于古人勤奮學習、勇敢抗敵、舍生取義、誠實守信、不畏艱險、熱愛和平、助人為樂的故事,而這些正是實施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素材。只有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才能讓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3.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我們的教育不應停留在現在,而應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習文言文,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水平和審美意識,厚實他們的文化底蘊,而這些都是學生走出校門以后立足社會成為新型人才之本,足以讓他們受益終身。
二、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功利意識太強
隨著文言文在語文教材中所占比例的明提高以及在高考卷中所占分值的增加,學生和教師的功利意識也越來越強,老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反復地機械地做一些文言字詞句的練習,死記硬背一些標準答案,使學生的興趣在題海中消失殆盡。
2.“滿堂灌”
如果說現在“滿堂灌”“填鴨式”這些陳舊的教學方法在某些課堂教學中有所打破的話,那么我要遺憾地說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它依然還占著一席之地。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老師在上面滿頭大汗地串講字句,拼命地寫板書;學生有的在下面“不亦樂乎”地記筆記,有的則昏昏欲睡。這樣上課怎一個“累”字了得?這種耗時多、收效慢的狀況何時才是個盡頭?
三、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
針對上面所述情況,我認為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應該成為廣大語文工作者大力關注和積極探索的問題。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想法和實踐,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利用多種渠道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①導入激趣。在現代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會花很多心思去設計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由于老師是逐字逐句串講,總擔心時間不夠用,于是往往會省略導入這一環節,從而使原本并不生動的課堂變得更加死氣沉沉。事實證明,由于古今語言的隔閡,學生潛意識中認為文言文比較枯燥,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更加需要導入這一環節。
比如講姚鼐的《登泰山記》時可以這樣導入:“日出,是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詩人金哲曾用'碧波上漾起一條彩綢路'的生動比喻來形容海上日出的情景。下面我想請同學們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你曾經看到過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幾位學生即興發言后,教師引入正題:“欣賞完了剛才幾位同學描繪的海上日出的美景,我想如果冬天跑到泰山頂上看日出,那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姚鼐去泰山頂上看個究竟吧!”
又如講《五人墓碑記》時可這樣導入:“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戊戌六君子'而對'明末五義士'有些陌生吧。在蘇州城外虎丘前面的山塘河大堤上有一座埋葬著五個人的大墳,墓中人分別是誰?他們又是因何而死的呢?欲知實情,請看張溥的《五人墓碑記》。”
②誦讀激趣。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對文言文教學也同樣適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誦讀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講究一些誦讀的方式,就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理解能力。常用的朗讀方式是學生齊讀或請一二個同學讀。一篇很長的課文,學生從頭讀到尾,讀得很累,效果也不一定好。有時不妨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的方式來渲染氣氛、感染學生;或者用小組朗讀競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對于課后要求背誦的篇目,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背誦來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對于有情節、有人物對話的文言文,比如《觸龍說趙太后》,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總而言之,文言文課堂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學觀,至于采用哪些誦讀方式,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③寫作激趣。嘗試用文言文寫作或者利用文言課文中的素材進行再創作,學生定會感到很新鮮,如果長期遵循這條讀寫結合的原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比如學了《項脊軒志》之后,可以讓學生用文言描繪一下自己的書房,抒寫自己對書房的特殊情感。又比如學了《孔雀東南飛》以后,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想像作文——《假如我是焦母的兒子(或媳婦)》,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而提高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④角色互換激趣。每天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熟悉的場景未免有些單調,有時不妨師生之間互換一下角色,將一些自讀文言詩文交給學生去上,或許也能給平淡的課堂增添一點味道,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每個學期初成立一個試教小組,由同學們推選產生,一般由六人組成。每次由一名學生執教,提前一周準備,教案經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定稿,課上完后老師進行點評、補充,執教的同學寫一篇感受文章。
⑤課外拓展激趣。現在的學生知識面越來越廣了,光是書本上的東西可能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拓展知識面,盡量補充一些課外的東西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學了李密的《陳情表》之后,可以補充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以加深對“表”這種文體的理解。又如學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之后,可以補充袁枚的《祭妹文》以加深對“祭文”這種文體的了解。又如在講先秦散文單元之前,來一次“觸摸先秦歷史”的語文活動,讓學生講述與課文有關的六個成語故事:臥薪嘗膽、門庭若市、大方之家、退避三舍、圖窮匕見、目無全牛,并請歷史課代表結合先秦時的地圖講述諸侯爭霸、群雄逐鹿的歷史背景。
2.多放手,少包辦,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
在文言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喜歡充當一個保姆的角色,總擔心學生這也不知,那也不懂,因而對一篇文言文從字詞的解釋到句子的翻譯無所不講,學生成了盛裝知識的容器。其實,對文言文的教學同樣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自己,因為課文下面的注釋一般比較詳細,學生手頭的工具書也比較多。
比如在上新課前一天可以布置學生對照注釋把課文口譯給同桌聽的預習作業,并把難懂的字詞句用鉛筆劃出來。上課時,請同學們把口譯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并匯總在一起,然后老師組織大家討論解答這些問題。一篇課文上完后,及時布置學生將文中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文言句式等)按照老師曾經示范過的樣子歸類整理在作業本上。
3.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
葉圣陶先生說:“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比如通過讓學生比較“買五人之脰而函之”(《五人墓碑記》課文原句)與“買五人之脰而函盛之”(改動后的句子)中兩個“函”的解釋(前者是“用木匣子裝”,后者是“用木匣子”),讓學生明確:名詞作動詞,它后面一定不帶動詞;名詞作狀語,它后面肯定有一個動詞。又比如在告訴學生“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是被動句時,也要告訴他們判斷被動句的標志有:為/為……所……/于/見……于……/含有被動的動詞等。如果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注意授之以漁,那就不用擔心學生沒魚吃了。
4.讓學生在品讀賞鑒中受到情感熏陶
雖然說字詞句的積累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如果一味地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那實在有點矯枉過正了(因為有人曾指出,以前的文言文教學過于注重人物形象、思想內容、寫作特色的分析而忽略字詞句的積累是喧賓奪主)。其實,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讓學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滋養中,在品讀賞鑒人物形象中受到情感熏陶。比如在學習完《鴻門宴》后,為了讓學生對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我出了“我看劉邦項羽”一題,讓學生課外查閱相關資料,寫出自己的認識。后來,在課堂交流中,同學們各抒已見,有的為劉邦的多謀善斷,胸懷大志而折服,有的深深譴責劉邦的老奸巨滑、無賴本性,有的痛惜項羽因寡謀輕信、優柔寡斷而錯失良機,有的贊嘆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
海德格爾曾經說過:“語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語體以其不同于白話語體的存在寓含著古代中國人的精神和思想涵養。作家金庸也說過:“我很喜歡古文,默記古文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使人自然受到引導,接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他寫的武打小說之所以受到那么多讀者的歡迎和喜愛,這和他受到了大量傳統文化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中學語文課本中選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有助于學生精神品位的提升和人文修養的提高。文言文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早日走出文言文教學的誤區,改進文言文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大力關注和積極探索的事情。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力去做,必將迎來文言文教學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歐陽芬,吳子興.《文言文教學應有恰當位置》.
[2]胡本莉.《以〈為學〉為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
(作者單位:浙江海寧市宏達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