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學與生活 實踐能力 實際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動。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會“紙上談兵”,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針對這一現象,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談幾點體會。
一、聯系生活,讓學生用數學觀點觀察、看待生活
生活是一個大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收集大量的來自生活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如:教學“簡單的統計”時,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真正觀察記錄下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校門口車輛的種類和數量,獲得直觀、真實的信息,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寫數學小論文、日記,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廣泛、有意識地接觸到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解現實生活,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聯系生活,讓學生多操作實踐
新的課堂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操作體驗,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后,我安排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把學生分成5人一組,讓學生拿起測量工具走出了課堂,讓他們去測量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后記下測量數據,算出圖形的面積。每組都興趣十足,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分別測量了籃球場、乒乓球臺、草坪等規則圖形,并能正確地算出它們的面積。在測量校園后邊的不規則土地時,我指導那組學生把不規則的土地分成幾塊規則的圖形進行測量,這幾塊規則土地的面積之和就是這塊不規則土地的面積。通過親自測量、操作,學生把數學課本中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讓學生真正明白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學好數學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三、聯系生活,讓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他們通過觀察、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把所學知識用于生活實際,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如: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假如我們要裝修我們的教室(只安地板磚和上仿瓷),請你們利用課余時間量出教室的長、寬、高,門窗的長和寬,計算出安地板磚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除門窗外,上仿瓷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然后利用星期天去建材批發部選一種你喜歡的地板磚,量出它的長寬,算出一塊地板磚的面積,算一下用這種地板磚鋪教室,需要多少塊?一共花費多少元?到市場上了解一下每平方米用仿瓷多少,計算一下給教室上仿瓷大約需要多少材料?花費是多少元?這個問題結合了學生的實際,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所需經費,一方面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了社會;另一方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情景、學習態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存在,真正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貴州仁懷市二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