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班主任如何關注后進生的成長,本文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對后進生的成因和轉化談了幾點看法,認為后進生的形成主要受不良家庭教育的影響、自身心理障礙的困擾和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而要促成后進生的健康成長,必須要用愛心去感化、肯定他們的優點、等待他們的進步、指導他們的學習。
[關鍵詞]后進生 愛心感化 肯定優點 期待進步 指導學習
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校園的和諧、班級的和諧,是賦予教育工作者的現實使命與責任。班級后進生的存在,將阻礙和諧班級的實現。因此,關注后進生的成長是班主任老師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班級和諧工作做好了,才能實現校園和諧、社會和諧。現就后進生的形成及其轉化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后進生受不良家庭教育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育者,他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扮演著無法替代的角色。他們把教育的一切責任都推給了老師,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好就是學校不負責任,老師沒有教育好。也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不了解,有的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做壞事,而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進一步縱容自己的孩子犯錯。
再者,單親家庭給孩子的成長歷程灑下了一把苦澀的種子,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生,極易導致心態不良,引起孩子不求上進的情緒。
二、后進生受心理障礙的困擾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總是抱著坦率的胸懷和好好學習的真誠愿望進學校的!……好好學習的愿望,這是人類美好的愿望……是照亮兒童生活的全部意義和兒童歡樂世界的明亮火花。 這一火花是微弱的和不設防的!” 后進生雖然存在著某些缺點,但他們也有美好的愿望,也想以良好的成績來報答父母。而現實的困難往往殘忍又頑固地打擊著后進生,將他們心中的“微弱火花”毫不留情、一次又一次的撲滅,這種情況極易使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厭學心理等。這些不良心理困擾著他們,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無法自拔。
三、后進生受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
后進生不是生來就差,他們最初都是因為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方法落后,導致學習困難,最終喪失學習興趣,從而窒息了他們求知的火焰。針對以上的成因,筆者在近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后進生的幫帶過程中發現采取以下的措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愛心感化后進生
教師的關愛猶如沙漠里的一點露珠滋潤著學生干涸的心田。記得魯迅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在前,教育在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且這種愛沒有驚天動地的氣魄,沒有令人矚目的壯舉,只有潤物無聲的永恒。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胸懷一顆愛心,用心靈去耕耘心靈,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聲問候,一個撫摸,一句贊賞,一次鼓勵,無不洋溢著對學生真摯的愛。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乃至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因此,這種愛不能只作為一種理念掛在老師的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愛這種情感物化到學生的心里。鑒于以上家庭教育不當和家庭環境不良形成的后進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對他們施以關愛尤為重要。
人人都需要愛,后進生更需要教師對他們的愛。因為只有愛能點燃后進生心中“力求上進”的愿望的火花,成為師生之間溝通的紐帶和信任的橋梁,通過愛的情感產生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去開啟這些學生的心扉,使他們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把思想工作做到他們的心坎上。
(二)肯定后進生的優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8226;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工作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
后進生由于長期以來缺點纏身,優點很難被發現,因此,他們更加“渴望被肯定”。而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老師,只要對后進生多一些相處和了解,就不難發現他們身上其實也有許多優點,所謂“美是無處不在的,我們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 后進生需要班主任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肯定,班主任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和一句溫暖的話語都能讓他們念念不忘,引發他們重拾往日的自信,克服心理的障礙。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好的學生,也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更何況后進生呢。要轉化這些學生,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真誠地去贊賞他,那么,這樣的贊美就會像美妙的音樂,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奏響華美的樂章,激發他對自我的深層期望,激勵他奮發向上。
(三)等待后進生的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圖用某些斷然的、閃電式的、異乎尋常的措施,一下子就要孩子心里結成的冰塊融化開”。轉化后進生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班主任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等待的過程是不斷地給后進生創設條件, 搭腳手架的過程。 要根據他自身具備的條件,循序漸進地提出目標,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他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趕。 每當他邁上一個臺階,他就會對自己信心倍增!像飛出窠巢的小鳥!在艱難的試飛之后! 最終能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了。
毫無疑問,教師的期待可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追求良好學習成績的動力。這種期待本身就是一種激勵因素,它激勵著每一個學生為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努力奮斗。
確立趕超目標,明確競爭對手。要求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上的奮斗目標,并將它具體化。具體為在班內趕超某個同學,并在行動上處處以其為榜樣,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給自己制定不同階段的座右銘,以不斷進行自我暗示,自我反省,自我告誡。這樣,后進生就會在老師的扶持下,一步步接近目標,實現轉化。
(四)指導后進生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實踐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體驗到思考勞動者的自豪感”。對于后進生來說,最能讓他們感到自豪的莫過于成績的提高、學業的改善了。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指導后進生有效學習,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換來學習的進步。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起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而要使后進生體驗成功,必須指導他們學習。
馬卡連科說:“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班主任要關注后進生的成長,如果喚醒一株幼苗,可以收獲一片蓬勃的綠;如果給予一個微笑,可以收獲一份純真的自信;如果施予一次機會,可以收獲一份成功的喜悅;如果溫暖一顆冷漠的心,可以收獲一個健康的人生。作為班主任要用“甘露”滋潤后進生“干涸的心田”,使他們走出黑暗的困境, 找到光明的前途。
參考文獻:
[1][2][3]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3.4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8.
[4]楊兆山.教育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2.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