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高專院校在我國會展教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根據此類院校的特點提高會展人才培養質量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從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模塊建設、教學方法改進和產學結合上做些思考。
[關鍵詞]高職高專 會展人才 培養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入世”進程的深入,我國的大型會展活動越來越多,會展業開始明顯升溫。各地政府都十分關注會展業的發展,很多城市都以“國際會議中心城市”“中國會展名城”“中國會展中心城市”作為自己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并把它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會展業與旅游業和房地產業成為當前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我國會展業的發展備受世人關注,正在逐漸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和諧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我國不少地方教育部門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批準了一批試辦會展專業的學校,高職高專院校的會展教育就是在這種局面下產生和發展的。由于沒有經驗,也沒有很好的途徑獲得經驗,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專業設置外延過泛,師資素質專業性和實踐性不足,課程設置和教學手段專業針對性缺乏,實踐環節薄弱。會展教學嚴重脫離實際、學生的專業特點不明顯的現象比較突出。于是一方面會展業專業人才缺乏,另一方面高校會展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好就業。高職高專院校受學校類型以及培養人才規格等條件制約,在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更需要體現“專項教育”的特色,高職高專院校如何在我國會展人才培養格局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搶占會展業人才供給市場就需要在“專項教育”上做文章,從而提高高職高專院校會展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精確定位培養目標
國際會展業發展到今天,會展需求與會展分工的市場漸趨細分。這是隨著國際會展產業鏈的延伸和新興技術的滲透所帶來各種新的更專門化的會展需求與分工。比如,會議的組織和安排活動就要考慮到會議地點的環境優化,會場設計的色彩布置、音質控制以及信息技術的運用等,甚至對會議氛圍即會議開到什么時候要發出什么樣的氣味來調節與會者的情緒等都要考慮。此外,各種職業化的分工也開始產生,如會議與參觀考察的連動,展覽與商務洽談的有機銜接,會議內外的公關禮儀社交等等。這些都意味著會展教育要進一步專門化和職業化。高職高專院校的使命即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有自己的優勢,于是就要吃準會展業人才需求的“細分”市場,進行“細分”定位。這種“細分”是指明確自己到底應該培養會展產業鏈中哪方面的人才,并在這方面精耕細作,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
從市場調查來看,會展業需求最旺的是專項會展人才。高職高專院校的會展專業應根據國際會展業發展的趨勢和學校自身的辦學類型及人才規格把自己的人才培養定位于會展輔助型人才的培養,即展會設計、會展物流、會展評估及會展專項服務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我國有些高校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需求特點,在辦學中開始對市場進行細分和定位,在專業設置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日益激烈的會展業競爭中,“一招鮮吃遍天”的現象會十分明顯,所以,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作深入的研究,要根據會展業市場對人才的各種細分需求,既要合理配置自身的優勢資源,又要注重整個會展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上專門技術、專項管理的要求,揚長避短,精確定位,辦出特色,從而推動高職高專院校會展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強化課程模塊建設
如果把學生培養比作產品生產的話,那么課程設置就相當于產品設計,如果設計不好,產品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課程設置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會展人才的總體規格應該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獨特性”應用型人才。有學者將這種“獨特性”概括為專業細分下的靈活機動原則,即在專業細分下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的人才培養目標,采取相應的課程設置,從而保證人才培養的準確定位,有的放矢。
在課程構建上,強調課程的實用性和操作性結合,課程的設計需要“量身定制”,學校應根據各類人才的特點進行專門設計,不必強調課程的系統性,要特別重視課程的針對性,會展教育的課程設置要由業內的資深專家擔任的專家指導委員會把關。在課時設計上應該靈活,學時安排根據需要而定。學生的實踐環節盡量安排在校內的模擬情景中和會展企業中進行,加強教學和實踐的零距離對接,實現無縫鏈接式培養。
三、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
當前不少學校對會展教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傳授上,講道理的多,傳實務的少。這和會展專業人才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特點很不對稱。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會展人才培養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不斷進行探索和完善,采取比較“務實”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理論修養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形成互動,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的落實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理論教學上立足于夠用。在課堂知識學習階段,主要是對所學專業基礎理論的接受、理解和記憶過程,基礎理論組成部分彼此之間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和層次結構。可以采取“主題式學習”或“主體本位學習”的教學方法將課堂知識學習階段中的理論系統有條理地教授給學生,簡化他們自己進行歸納和整理的過程,從而為學生打下切合實際的理論知識基礎,為后期實踐知識積累做好準備;實踐教學上以問題為基礎進行,學生帶著問題到實踐(包括校內和校外)中去,通過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從而構建與自身有意義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并最終形成能力基礎。
四、加大產學合作面
從市場學的角度看,對于人才的培養,學校是供給方,企業是需求方,“市場導向”的培養理念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時刻關注業界的發展和關注企業的需求,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在這一培養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應積極開設符合業界需要的課程,積極邀請業界參與學生的培養過程,大力實行校企合作,從而做到“學校人”與“企業人”的無縫對接,實現校企雙贏。
產學合作教育在實質性的運作中,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與會展行業協會建立聯系,與重點展覽館所、展覽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為學生在實踐性的環節上作好鋪墊。產學合作教育,強調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的緊密結合,教師與學生參加到企業生產一線鍛煉和學習,參與企業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合作的成果又直接反饋到人才培養和教學計劃制定的過程中。會展專業的產學合作教育,可以深化會展學科的教學改革,學生經過幾個學期的合作教育后,能夠真正將會展專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產學合作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也將發生變化,使教師職業素養中的專業性和實踐性能夠很好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劉大可.中國高等會展教育發展態勢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游版).2006.(5).81~84.
[2]丁萍萍.我國會展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展覽.2005.(2).48~52.
[3]余國揚.高校會展人才培養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72~76.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南華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