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寬容 細心
作為教師應具有寬容之心,因為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是特殊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在這個前提下引導其前進。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稱他的學說為:“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 “忠”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恕”則是指人與人的理解與諒解,即寬容的問題。無獨有偶,西方先哲亞里士多德待人也很重視“恕道”,強調人與人之間要寬容。
這里的寬容是一個特定概念,這指在中學生范疇內,教育者對非嚴重違反思想、品德、行為等基本準則,或達不到基本準則的對象,取一種理解、緩和、點撥、教育,等待其自我認識并改正、提高的一種教育態度。
小學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和道德觀念完善程度都處于動蕩的低水平線,其言行認識容易出現錯誤和過失,且易反復。這與小學生思維認識水平有限,易受家庭和社會影響有關;與青少年生活經驗和實踐機會少,從而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關,和學生的自我矯正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關。教師應充分理解學生,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不僅要有尺度地批評,更應在信任、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以一顆博大之心包容學生,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錯誤程度,不以偏概全。無論是中學生,中專生,他們年輕、幼稚、好奇,所以我們教師不能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他們,要有容人錯之肚量。但寬容不是姑息遷就,回避矛盾,對學生錯誤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是說教師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學生,把過錯上綱上線,或喋喋不休,或挖苦諷刺,甚至體罰等,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
不可否認,現在學生難管,心理問題多,承受能力差等,這是擺在每個教育者面前的實際問題。然而教師工作的對象具有不可選擇性,又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教師要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適,用較高的教育效能感動學生,用一顆寬容之心對待學生,這樣,教風才會民主,學生才會敞開心扉與你心貼心,才能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需要強調的是,寬容是同細心相輔相成的,寬容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是無原則的縱容與偏愛。寬容與嚴格也是相輔相成的,寬容有時降低要求,但只是暫時,策略性的,只是為了達到最終要求。
辯證唯物主義辯證法歷來強調事物發展的曲折性、漸近性,而中國傳統哲學倡導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柔克剛,我們作為教師,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給學生以寬容,給學生一片自我改正、自我提高的天空,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降河流鎮劉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