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教育資源庫的分類內容、技術要求、設計步驟、建設方案、制度保證等五方面對校園教學資源庫建設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資源庫的分類 資源庫的設計 資源庫的要求 資源庫的來源 資源庫的保證
校園網絡在各級學校的廣泛建立,為教學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校園網資源庫具有因特網上資源庫無法替代的作用,建設適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的資源庫是校園網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商品化的資源庫無法提供學校個性的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在校園網中自建資源庫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分類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主要是素材類教學資源的建設,根據我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可以分以下八類:
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包括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五大類。
試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某個學科題目的集合。
課件與網絡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于教育、教學的軟件。根據運行的平臺劃分,可分為網絡版和單機運行的課件。網絡版的課件需要能在標準瀏覽器中運行,并且能通過網絡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而單機運行的課件可通過網絡下載后到本地計算機上來運行。
案例——是指由各種媒體元素組合表現的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教學意義的代表性事件或現象。
文獻資料——有關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條例和規章制度,對重大事件的記錄、重要文章、書籍等。常見問題解答——針對某一具體領域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
資源目錄索引——列出某一領域中相關的網絡資源地址鏈接和非網絡資源的索引。
網絡課程——通過網絡表現的某些門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
二、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要求
我們從公開發行的素材庫光盤和Internet教育資源站點中,篩選、整理出教學中需要的素材,直接將我們收集到素材資源庫。我們還通過一些軟件處理,把現成的教學軟件、數字視頻等光盤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還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獨立積件,收集到素材資源庫。具體做法如下:
1.媒體素材的要求
⑴ 文本素材要求:書本文字的數字化 我們主要通過OCR實現,把教學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資料輸入電腦,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網上傳輸;
⑵ 圖形/圖像的要求:圖片的數字化我們使用掃描儀、數碼相機,將圖片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存儲的圖像文件,并轉換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變小,易于存儲和傳送;
⑶ 音頻素材的要求:數字化音頻的采集頻率不低于11KHZ,量化位數大于8,聲道數為雙聲道,存儲格式為WAV、MP3、MIDI或流式音頻格式,數字化音頻以WAV格式為主,用于欣賞的音樂為MP3,MIDI設備錄制的音樂使用MIDI格式,語音采用標準的普通話配音,英語使用標準的美式或英式英語配音,音頻播放流暢。
⑷ 視頻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體格式。
⑸ 動畫素材要求:存儲格式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動畫格式。
2.試題庫要求。試題庫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應具備對試題的查詢、單個錄入、批量錄 入、刪除、修改、組卷、統計分析、自動屬性值校正等功能。
3.課件/網絡課件的要求:課件庫中的課件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
4.案例的要求:案例必須統一制作成HTML網頁。
5.文獻資料要求:應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術要求,也可是由某個機構正式發布的文件,但必須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6.常見問題解答要求:問題解答中的有關媒體素材,必須符合媒體素材庫的要求。
7.資料目錄索引的要求:也應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術要求,它提供的網址鏈接應沒有中斷,且被索引的資源具有確實的來源。
8.網絡課程的要求:與網上的課程鏈接應正確,且能與網上的課程能進行同步的更新。
三、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設計
根據信息資源自身的性質,教學資源庫不是資源的簡單集合,應以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遵循國家頒布的標準化規范,經過周密的設計而開發出的復雜性系統,校園教學資源庫應該具備以下功能:能夠進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檢索;教師可以自行添加資源;資源種類齊全、科學;要有一定的權限設置;系統維護簡單。以本校擬建的資源庫為例,它主要包括資源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擁護管理模塊。
四、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來源
中小學自建資源庫中的教育資源主要來源于因特網、各類教育光盤、電教資料和教育軟件等幾個方面。
1.網上眾多的教育網站是自建資源庫重要的資源來源。
2.各類教育光盤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電子出版物,品種較多,比如教育論文、多媒體課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較權威。
3.每所學校都積累了大量的電教資料,如教學示教錄像片、教學音帶和各種擴展學習的音像資料等。
4.教育軟件主要分成輔助教學軟件和教學管理軟件兩大類,對于其中的一些資料性軟件可以將他們的教育資料導入資源庫。
5.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必須由全體教師共同完成。通常學科教師是這類資源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經過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培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再結合豐富的學科教學經驗,可以制作出教學所需的各類課件。
五、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保證
1.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必須有專門的管理班子。
2.按專題建立網站,以Web教材形式,對專題研究方法進行指導,這種網站既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又可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主學習。
3.建立起一個以校園網網站搜索為主的參考資料收集、查詢系統,提高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有效地整合因特網資源,形成快速高效的專題資料庫。
4.建立一個開發小組,其中應收集一線的各學科教學骨干、程序開發人員、美術設計人員等多方面的人才,共同研究、共同探討。
5.完善教師的培養體系,要幫助和要求教師認識到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和組織方式、以網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途徑和方法等,讓他們踴躍地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
參考文獻:
[1]朱凌云,余勝泉.教育資源庫建設的觀念與方法.
[2]顧鵬堯.校園網教育資源中心的建設.《中小學電教》.2003.5.
[3]胡寧暉.教學資源庫建設探討.《中小學電教》.2003.6.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長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