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質。研究方法:文章主要從體育課堂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大量的實踐、探討、調查研究、分析數據來進行研究,從課的設計、實施,到信心的鼓勵,每一環節都給予他們有充分的施展舞臺。研究的結論:通過實踐分析,“體質弱勢”學生并不是無藥可救,他們同樣具有需要進步的心理,通過教師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幫助與教育,他們的體質完全可以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關鍵詞]“體質弱勢”學生 體育教學 課余輔導
體育學科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它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獨特、開闊的學習活動環境,更為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但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那么一部分學生并不十分喜歡上體育課。是我們的體育課堂不夠豐富多彩?還是另有其因呢?我首先對學校整個三年級段5個班的249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進行選擇,再從相對應的欄目中選取理由和原因。(見表1)

最后匯總得出“非常喜歡”一欄有138人,基本上都表現出身體素質較好,心理健康過硬;“一般喜歡”一欄有77人,身體素質或心理素質比較欠缺的比率也并不十分高;而在“不喜歡”欄目中,共有34人,且從主觀上看,主要表現在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度、柔韌)比較差,身材太胖或過于矮小,膽小,怕出丑,活動中心理負擔比較重。(見表2)在此,我們稱這些人為“體質弱勢”學生。

本人就把這些“體質弱勢”學生(“不喜歡”欄目中的34人與“喜歡”欄目中身體素質或心理素質較差的13人,共47人)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體育課堂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他們生理、心理兩方面的引導、培養、教育,來提高他們的體質健康。(見表3)

首先,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在課的設計時,就充分考慮這一些學生的活動內容、方式,專門性地為他們安排設計些活動流程和評價手段。比如說往返跑這一內容,常發現個別同學說這些弱勢學生:“都是你嘛?跑得那么慢”。往往把失敗的原因都歸在了這些“體質弱勢”學生上,使這些學生常有一種無形的自卑感,從而慢慢失去信心,害怕比賽。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嘗試,現在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把這部分學生安排在每組的最前幾個,讓他們同時比賽就行了。為什么呢?1.把這些同學集中后,他們在比賽當中差距就不會很大,相對來說比賽也會很激烈,這使他們有了信心,因為他們也可以去爭第一了,也可以為本小組爭光了。2.別人對他們的看法改變了。原來他們總比其他人拉開很大距離,現在縮小了,可能還會領先,自然就消除了對“體質弱勢”學生的那一份責備,還會為他們加油鼓勁,無形中也給了他們一種莫大的鼓勵。
其次,給予他們以信心上的鼓舞,提高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膽量,減輕運動的心理負擔。我覺得這是根本所在,“體質弱勢”學生都有一個突出的心理障礙——缺乏自信心,這也是阻礙他們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純粹口頭上的鼓勵是沒有什么作用的,我們還得把它融入到教學中去,抓住學生所散發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讓他們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從而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膽量。比如投擲輕物時,個別同學個子小,投不到,但動作不錯,我就及時讓他出來站在靶子前示范,這樣他不僅動作不錯,而且也打到了目標,老師再加以肯定,表揚。這就是突出了他的優點,其他人看了,哦,他是不錯,有進步。有時,我會把這個靶子移到他們面前,讓他們狠狠地打,也讓他們嘗嘗成功的味道,那這些學生也不會因為每次都打不到而失去信心了,他會更加努力,更加用心。除此之外,我還常常找這些學生談談心,聊聊天,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加深了解,多鼓勵他們,期末評定,只要有進步了,就給合格等。
再次,課余加強“體質弱勢”學生的輔導。除了我們給他們創造各種機會外,他們自己也必須多一些課余的鍛煉,這樣才能逐步跟上別人的步伐,不掉隊。在整個年級段中,我挑選了幾位“體質弱勢”學生分組跟隨田徑隊訓練,在田徑隊中,讓他們得到特殊的輔導,使他們的動作技巧、耐力、彈跳等素質都得到發展,特別是有時還可以提早接觸到體育課中的新授內容,所謂“笨鳥先飛”吧!比較好的,在體育課中示范,當小組長,那么,這些同學興趣很高,也就很喜歡到田徑隊中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幾年下來,我感覺這些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從他們再次填寫表1的數據顯示,“體質弱勢”學生數量明顯減少,特別是在心理素質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他們對體育課也產生了興趣,在課前也會來問我了:“老師,下節課本上什么內容呀?”這就使我感到比較欣慰,說明他們也喜歡上了體育課,他們不再懼怕體育課。各班的體育達標率也有了質的提高。
從我們嘗試探討,所掌握的數據來看,“體質弱勢”學生并非我們所想象的那么難對付,只要我們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幫助,“體質弱勢”學生的身體素質必定有一個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浙江余姚市臨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