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推廣,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正在朝信息化方向改革,以校園網絡技術和IC卡技術為平臺的高科技產品——校園卡在高校得到應用,并逐步普及。校園卡的電子錢包功能使其與高校財務管理直接相關聯。本文著重分析了校園卡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說明高校財務管理一體化、信息化系統逐步得到完善。
[關鍵詞]校園卡 高校財務 財務管理
一、引言
智能卡技術的推廣運用,是推進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 “校園一卡通系統”可真正意義地實現“手有校園卡,走遍校園處處通”。獨具特點的“電信業務系統”“財務收費系統”“通用查詢系統”使其可充當管理學校日常消費、管理的角色,并為領導的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同時,也為教職員工和學生提供了方便 。
二、校園卡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學校財務管理涉及全校日常活動的各個環節,與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校園卡的廣泛使用,必然也會給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新的變化。校園卡對財務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財務信息的輸入、財務信息內部處理、財務信息的輸出以及閑散資金管理等方面。
1.規范信息來源
規范信息來源,提高信息錄入的質量,使財務核算與其他部門聯系更緊密,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取得更及時。比如說,學費管理系統、學生獎、貸、助系統需要由教務處、研究生院、成教學院等部門提供學生基本信息;工資管理系統需要由人事、水電、房產等部門提供職工的各種信息。使用校園卡后,各個部門的管理系統的數據編碼都會遵循統一的格式,使信息能夠共享,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也會變得更加容易。
2.改進財務管理方式
校園卡包括金融卡部分,每個校園卡的用戶都將擁有自己的個人銀行賬戶,學費的收繳就可以方便地由傳統的學生交現金方式轉變為銀行代扣的方式。銀行代扣即由銀行按照每個學生的應交金額從其個人賬戶扣交學費,劃入學校指定的賬戶,然后將已扣交學費的學生信息通知學校財務處,這種方式提高了學費收取的效率。以上事例表明,就財務信息的內部處理而言,校園卡的使用將改變財務處某些事務的處理方式,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
3.及時收回資金
學宿費難以收回是部分高校目前面臨的問題之一。隨著高校近年來的擴招,在校人數高達數萬,難免有部分學生鉆空子,惡意不交學宿費,或者無人催交就干脆不交。通過嚴格的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對貧困生和臨時特殊原因不能按時交費的學生可以減免或緩交,不屬于“惡意”范圍)以及校園卡的網絡信息功能,針對惡意不交學宿費的學生,控制好該卡每學年投入使用的第一關,不交學費就無法進行學籍注冊、成績登錄以及其他活動。通過“被動方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確保學校能夠及時收回資金,減輕高校經費不足的壓力。
4.加快了學校財務管理信息化進程
財務管理信息化是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必要環節之一,其程度高低是衡量一個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以往因為考慮到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和機密性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財務信息不可能與學校其他相關部門共享、交換,而且學校各部門間由于沒有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而校園卡系統是按照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第一部分:學校管理信息標準》設計實施的,其強大的身份認證系統又為財務數據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樣一來,不僅統一了各相關部門的信息編碼標準,而且使得財務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換成為可能,提高了學校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整合度,也加快了學校財務管理信息化進程,提升了學校財務管理水平。
校園卡的不利影響可以克服,而其對財務管理帶來的正面影響更是我們所關注的。“校園卡”對理順高校財務關系,強化財務管理,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現代化,財務信息實時化,實現服務的高效率和優質化,有效解決辦事手續繁雜和效率低下的局面所提供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三、建設校園卡可能產生的問題的對策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國內電子信息系統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校園卡的推行之路并不平坦。校園卡的推行有賴于學校與銀行、電信部門之間的合作,而且利益如何分配,尚無定論。同時,它必然會導致學校內部舊有的儲蓄所等部門面臨“下課”,人員的安置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需普及相關知識,防范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具體對策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高校籌備實施校園卡,應與銀行合作
校園卡是電子貨幣的一種,與國家金融有著密切聯系,他們在實踐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校園卡的籌建,可起指導作用。
2.應注意安全和保密
校園卡由于是采用電子信息管理,不可能排除一些高技術人員可能進入你的賬號,竊取你的密碼。因此,安全問題不容忽略。當然,校園卡的推行還有賴于電子信息系統的健全和安全網的建立。
3.廣泛溝通與協同
推廣校園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進行全面的論證和周密的設計。高頻次使用的卡與低頻次使用的卡混為一談,在技術路線上很難做到最優化。通常,學生使用最頻繁的卡是就餐卡,平均每餐要用一到三次,一天要用五次以上,一年超過千次。而借書證平均一年用五次左右,醫療證平均一年使用兩次以上,學籍注冊和選課則是每學期一次。所以,它們之間的使用頻次和使用的環境都相差懸殊,在技術上合為一張卡雖可做到,但不合理,非最優化設計。而且,校園卡在校園內的使用往往針對不同的管理部門,尤其是后勤社會化之后,還會面對不同的法人單位。
4.財務信息化建設需加強
現有的財務信息系統面臨挑戰,財務信息化建設需要加強。校園卡的使用對財務信息化建設影響較大,為滿足校園卡應用的要求,需要對已有的財務信息的輸入、輸出以及內部的數據格式做必要的修改,以方便與其他單位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如學費管理系統和學籍管理系統的數據交換等。
校園卡是信息時代高校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之時,這種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電子信息產品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高校率先使用校園卡則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明智選擇。
參考文獻:
[1]袁新輝.校園卡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淺析[J].事業財會,2002,(7).
[2]譚永生,張力.校園一卡通離我們有多遠?http//:999smart.com/pages/smarteyes.htm.
[3]孟慶舫.校園一卡通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5,(10).
[4]肖軍,熊健.校園一卡通平臺下財務管理模式[J].安徽農業大學報,2005,(10).
[5]汪名友.高校校園一卡通資金結算模式比較[J].教育財會,2006,(4).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