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數學”作為一種新理念,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即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演進與發展的過程,而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經歷這種再創造或再發現的工作。本文就在《標準》的引領下,對“體驗”的感悟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體驗數學 新課程標準 感受數學
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將課程從“文本課程”轉變為“體驗課程”,因此,“體驗”自然也就成為新的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
一、“體驗”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缺乏對學生進行“體驗”數學過程的重視,而是將前人總結的數學結果灌輸給學生,從而有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的說法。事實上,“體驗”對數學教育有著其不可抹煞的作用與功能。
(一)感受數學的生活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這是不容置疑的。而“體驗”是一條貫穿于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優良途徑。
(二)感受數學的美感
數學有著非常豐富的美。龐卡萊說:所有的數學家時時體驗著數學美感。說小學生而言,培養他們的數學美感,能維持他們對數學的熱情,提升他們的數學才能。
(三)感受集體的力量
有時,“體驗”活動將采取“小組合作制”,同學們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集體的力量,從而融洽了同學關系,同時也培養了“集體榮譽感”。當然,“體驗”還具有感受數學的科學性、多樣性;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對待生活的熱情等諸多作用與功能。
二、“體驗”的進行
(一)“體驗”的選擇性
并非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有必要進行“體驗”,到底何處應進行數學“體驗”呢?
1.在起始概念中。即在學生初次接觸所學知識時。如在《圓的認識》中的畫圓。雖然,學生知道圓應是怎樣的,但從沒畫過,所以,此時應讓學生操起圓規進行畫圓“體驗”,從而理解畫圓的方法與步驟。
2.在使用運算規則時。在教學運算規則時,不應強制學生使用運算規則。而應讓學生衡量一下規則是否優化,是否具有普遍性,而讓學生用得心甘情愿、理所當然。
3.在體驗一種思想方法時。在教一種思想方法時,不能對學生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好方法,而應先讓學生進行“體驗”。如運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答應用題,應先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畫線段圖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二)“體驗”的目的性
我們做每件事都應有目的性,這樣才能提高成功的幾率?!绑w驗”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缺乏目的性,“體驗”也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活動之前,教師應提出“體驗”的目的與要求,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體驗”活動。
(三)體驗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創設情境,體驗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學生通過參與開放式的學習活動,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2.動手操作,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動手操作是科學探究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安排新異有趣的實驗,培養他們獨立、主動的探索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操作中學生體驗到了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和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3.運用媒體,體驗現代教學手段的魅力。
新課程標準重視數學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以此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
(四)鼓勵學生體驗的策略
在數學學習中通過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1.優化學習材料的呈現,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新課標下的教材已經充分重視了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同時更需要教師要用新課標的理念來創造性地使用現有的教材,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力求改變原有教材中落后、枯燥、沒有應用價值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一種有效工具,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解決“為什么學習”的顯性問題。其次,要讓呈現的材料更具有探究性,感受思維的挑戰性。再次,呈現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最后,讓學生參與學習材料的組織,甚至讓學生自己提供學習材料,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創造條件,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翁。
2.重視實踐操作,讓體驗真正落到實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對數學的掌握,不是依靠教師“教”,而是依靠學生自己的“體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能把數學當作現成的理論來教,而要以“體驗”為載體,幫助學生架起思維和建構的平臺,使之在獲取知識、拓展認知結構的同時,更多地獲取可持續發展的力量。即教師要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動手,使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并以寬容、友愛、平等的心態對待每個學生,使他們身心舒展起來,然后通過創設情境,提供學習材料,交給富有探索性的實踐任務。要引導學生體驗,教師要給他們提供參與機會,凡是學生能操作的都讓學生去做。其次組織實踐并延伸到課后。滿足于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用實踐性作業的方式安排課后的實踐任務,讓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3.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體驗。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體驗學習中,學生該如何來發揮自己的作用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機械接受性的學習為學生自我感悟自主體驗為主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變了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以“合作學習”為有效學習途徑。合作學習從學生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在交流體驗中共同提高。
4.發揮評價作用,促進學生體驗。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如果對學生能及時恰當地給予評價,無疑會對學生學習數學帶來樂趣。體驗學習重視學習的過程,重視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積極評價,重視對創造性的、合作性的、寬容的、勇敢的、堅強的等等個性品質進行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實踐證明,體驗學習充分展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這不僅僅是在接受知識,更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在構造自己對認識客體的理解,不僅是用“腦”去學習,更是用“心”去學習,用心靈去體會,用整個身心去感受、理解。這既是落實過程性、體驗性目標的要求,也是基于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生的需要的尊重,是新課程人文精神的體現。因此,數學體驗性學習的實施,對新的數學課程改革起到有力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體驗及其生成[J].教育教研與實驗.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市平陽縣山門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