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索緒爾曾對語言和言語作過區分,雖早已引起語言界的注意,但在實際教學、言語交際中卻很少被人注意;教學中出現把語言“教死”“學死”等現象,學生往往束縛于工具書或字面意思而缺乏靈活應變的能力,影響交際或交流。本文著重談一下語用意義的產生以供教學、交際參考。
[關鍵詞]語用意義 語言意義 言語交際
從語言學上我們了解了什么是語言意義和語用意義以及它們的關系,但我們不僅要知其然,而且應當知其所以然。那么,我們需探討語用意義的產生。
一、一般語用意義
語用意義的產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首先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一般語用意義,因為它是其他各種語用意義的基礎。嚴格來講,一般語用意義仍然屬于語言意義。
1.句調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語用義
不同句調(陳述、疑問、祈使、感嘆)表不同的語用意義,即使是同樣的話語結構,語調不同,其語用意義也不同。例如:
“你穿啥↗,他穿啥↗?”可以回答:“我穿制服,他穿西裝。”
“你穿啥↗,他穿啥↘?”可能表示:“他老和你學。”
“你穿啥↗,他穿啥↗?”也可能表示:“你穿得比他好。”
2.語氣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語用意義
陳述語氣,往往表說明意見、陳述事實。疑問語氣中是非問表示對某一問題完全不知的語用意義;選擇問表示在并列的情況中選擇其一回答的語用意義;猜測問表示有初步看法,希望得到對方證實的語用意義;反詰問,用問話形式表示肯定態度,表示強調的語用意義。祈使語氣表示請求、勸阻、命令、禁止一類語氣的語用意義。感嘆語氣,表示喜悅贊揚、氣憤、惱怒、激動、興奮、冷淡、躊躇、諷刺、驚奇等語用意義。例如,周樸園:我問,他現在在哪兒?
魯侍萍:就在門房等著見你呢。
周樸園:什么?魯大海?他!我的兒子?
“什么?”屬感嘆語氣,表驚訝;“魯大海?”是疑問語氣,表示猜測;“我的兒子?”是反問語氣,表示氣憤惱怒。當周樸園突然得知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時,脫口說出這句話,是多種語氣的綜合。驚訝、疑問、惱怒、驚喜,這些復雜的感情交集在一起。若去掉這些語氣,這幾個干枯的代詞、名詞、名詞短語表達不出什么真正含義。
二、變格語用意義
一般的語用意義是比較好理解的,在一般的語用意義的基礎上又派生出或引伸出了故意突破常規的,采取的臨時、特殊的具體用法,也就是變格修辭。這類修辭看似有語病,但在運用中誰都不會認為“這是病句”,相反,卻感到更生動,更具美感,更新鮮別致或是含蓄幽默。
1.詞語變格產生的語用意義
(1)語意變格產生的語用意義
例如,“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慈祥”的詞典意義是“和藹安詳”,多用來形容老年人的態度、神色。然而這里卻反用其義,是語義上的變格,叫反用,它臨時產生了“可惡、狠心”的語用意義。
(2)語形變格產生的語用意義
例如,“如果共掉了朱自治的房產,看他神氣不神氣。”(陸文夫《美食家》)
把“共產”一詞拆開,在“共”與“產”之間插入了補語“掉了”,定語“朱自治的”,使內容更加具體,用法新奇。把“共產”擴用,使人從中感受到了詞語變異使用的藝術美。
(3)詞彩變格產生的語用意義
例如,“呂后就是女皇,那是婦女的典范,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就是紅色的呂后,布爾什維克的呂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密斯呂。”(常寶華、常貴田《帽子工廠》)
通過“紅色”“布爾什維克”“密斯”等有著明顯現代色彩的詞語與“呂后”的錯位組合,可以看到那個時期政治混亂的局面,從表面的不協調上,產生出了豐富的深刻的含義,具有明顯的諷刺效果。
1.句子變格產生的語用意義
(1)由修辭運用而產生的語用意義
例如,“你默默地吐著絲,吐著溫暖,吐著愛。在用生命織出的絲綢上,人們認識你的價值。”(馬繼紅《蠶》)
這種修辭格是拈連,第一個“吐著”是正常搭配,第二個、第三個是超常的動賓搭配,但通過上下文的鋪墊,下文就能由實入虛,由具體到抽象,使語義得到升華。從修辭效果看,產生出詩的意蘊,很具有美感。同時,也突現出“蠶”具有巨大社會價值的語用意義。
(2)由變序而產生的語用意義
例如,“你放著罷,祥林嫂!”(魯迅《祝福》)
在《祝福》中,四嬸曾三次不讓祥林嫂擺祭品,前兩次都是“祥林嫂,你放著罷!”這是正常語序,而第三次卻用“你放著罷,祥林嫂!”結構的變序,突現了情緒上的急迫和嚴厲的語用意義,四嬸責怪、抱怨的神態躍然紙上。
(3)由省略而產生的語用意義
例如,“待到祥林嫂出來,剛剛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來兩個男人來,像是山里人,一個抱住她,一個幫著,拖進艙里去了。……窺探艙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惡!然而……四叔說。”(魯迅《祝福》)
魯四說的“可惡!然而……”只有兩面三刀這個詞。“可惡”是對祥林嫂婆家人的野蠻手段感到不滿,不打招呼就將他家中傭人搶走,有損于是他的“面子”難以令人忍受。但“然而”卻寫出了魯四的另一種心態:婦女出嫁從夫,婆家人管她純屬“名正言順”,外人也沒有什么必要去干預。這句話的省略結構突現了揭露魯四這個封建衛道士嘴臉的語用意義。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各種變格,學會修辭,既要讓學生學會欣賞,從中領略修辭的妙處,又要讓學生學會理解、運用,培養學生通過語言意義,通過語境分析和推理,達到對語用意義的準確捕捉、把握和理解。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交際的日益頻繁,言語能力越來越被現代人所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理解、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成為日常語言教學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任務。話語交際存在于當代社會的各個領域,準確地理解語用意義可以增進友誼,團結他人,使人交際關系和諧,個人幸福,事業成功。
參考文獻:
[1]岑運強.《語言學基礎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6.
[2]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10.
[3]伍鐵平.《普通語言學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
[4]刑福義.《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5]許威漢,左思民.《漢語語用學》[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
[6] 沈家煊譯.《語用學理論》[M].1991,(1-4).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