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主學習 問題意識 教學心得
“能稱出體積的大小嗎?”“能?!边@是我們班一位同學的“發明”。筆者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這節課時,臨近下課,同學們都能熟練地利用體積計算公式求出有關長方體的體積。有位同學突然問:“像土豆這樣的物體的體積又該怎樣求呢?”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敢于提問,并順勢說:“那就請同學們課后想辦法去求土豆的體積吧!”
第二天上課時,同學們都踴躍舉手回答昨天的問題。
首先上臺發言的是柯億松同學,他說:“我是拿一個長方體容器放入水,先求水的體積,再把土豆放入水中,求出現在土豆和水一起的體積后,再減去原來水的體積,就可以算出土豆的體積了。”
當我正要為這位同學的方法予以肯定時,柯宏同學舉起了手:“老師,我對他們的做法有意見,如果有的土豆沉不下去什么辦?我是用細沙代替水,把土豆放入長方體的空盒里,用細沙填滿空盒,求出盒的體積后取出土豆,求出剩下沙子的體積,用盒子的體積減去沙子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同學們都露出了贊許的目光。
還沒等柯宏同學坐下來,趙明坤同學就高高地舉起手說:“老師,我是用電子稱稱的?!痹捯怀隹?,頓時引來哄堂大笑,只見他落落大方地繼續說:“我是先稱出土豆的重量,再在這個土豆里挖出一塊長方體狀的小土豆,稱出它的重量,然后用原來土豆的重量去除以小長方體土豆的重量,看看重量是它的幾倍,那么體積也是它的幾倍,只要算出小長方體土豆體積,就可以求出原來土豆的體積了。”對同學們計算方法之多感到驚訝,這不由使我想到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學生的“節外生枝”。在課堂上隨時可能發生一些意外或者說是“奇思異想”、“奇談怪論”的節外生枝。這是學生思維花朵的盛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更是學生在課堂上生命之力的涌動。因此,我們要從學生需要出發,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注更多的意外發生,利用這些“不期而遇”資源,生成課堂精彩。
2.有問題的學生是好學生?!皢栴}是數學的心臟”,好的問題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試想如果沒有那位同學的提問,又怎能激起創新的火花呢?呵護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
3.實踐是創新的源泉。正如培根所言:“人類主要憑借機遇或直覺,而不是邏輯創造了科學和藝術?!闭驗檎n堂上布置了這么一道純屬偶然的作業,學生才得以有機會實踐,并在實踐中開發自己的潛能。因此,教師應突破課時和教室這個狹窄的時間和空間,更多地融入生活,不斷地向學生提出一些專題調查任務,或為課堂教學收集材料,或做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使學生通過生活的觀察與思考,運用數學知識探究處理實際問題,以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對數學的親切感,進而產生再次探究的欲望,這樣學生在實踐中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造。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市泉港區界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