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學教學 創造思維 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本文就此談些做法和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多讓學生質疑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師傳生受”、“滿堂灌”,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本來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判斷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卻被動地成了被“填”的鴨子。由此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和從眾心理,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學中,應使學生始終處于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處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激起學生濃厚孤認知興趣和強烈的質疑動機,從而誘發學生積極思維。如在化學演示實驗時,不要把現象和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由學生通過觀察、質疑自己得出結論。又如在學習有關概念、理論等內容時,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最后推導出規律、結論。
二、注重導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和建立知識間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因此巧妙地新課導入,必然充分調動學生探索新知識積極性和自覺性。如實驗導入《纖維素》一課。(1)點燃一小團棉花,棉花緩慢燃燒,留下一點灰燼,(學生熟悉,不以為然)。(2)點燃一小團火棉,火棉迅速燃燒,火光一閃即無蹤影(學生驚訝萬分)。(3)把形似棉花的火棉少許放在密閉試管中,受熱后火棉發生爆炸將試管的膠管沖出(學生更加急于知道此物質是什么)。學生自覺進入探索求新知階段。可見成功導入新課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創新思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改進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要求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節省藥品、現象明顯。由于種種原因,教材上有些實驗往往存在不足,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對實驗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使之更完善。例如:初中教材中CO還原CuO的實驗時對尾氣的處理方法是將其點燃。可以先分析此實驗設計的不足,然后提問:有沒有既能保護環境又能使CO充分利用的方法,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會提出很多方法,其中除去了CO2的CO用導氣管重新通入玻璃管中去還原CUO,將未起反應的CO循環使用就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方法。
四、聯系實際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化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驗的內容較多,教師要科學地挖掘、合理地使用好這些素材,并注重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組織和設計,在實踐中學會思索、學會組織、學會分析,使創造性思維得以維持和發展。如:硫酸的工業制法時,帶領學生進工廠進行參觀調查,整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設計并在環保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學生撰寫科學小論文。這類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興趣,使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延續。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引導。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定能有一個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安陵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