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學政治教學的不同內容,從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探究性學習、發揮想象學習、開展合作交流出發,探究有效的政治課堂學習模式,提高政治課堂學習效率。筆者認為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是擺脫當前中學政治課堂困境的有效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奮點是轉變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中學政治教學 情境創設 興奮點
新的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本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展、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在中學政治學科中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奮點。
為了實現教學轉變,我們必須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教師后面的被動學習習慣。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教學資源,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學習興奮點,進行情境教學。那么,在政治課堂中,教師該如何進行合理的運用情景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變“枯燥”為“生動”學生積極探索
中學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理論性強,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直以來,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教師的課堂傳授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未能深入探討和挖掘教材中的情境教學。由于是沒有情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沒有興趣的枯燥學習。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中學政治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枯燥的政治理論,通過創設興趣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學習心理狀態。在創設情景過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的情景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結合學生的具體生活。其次,要把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情景化,在情景中學生有話要講,有話可講。從而改變學生對抽象知識學習的厭學情緒,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探究性學習,變“灌輸”為“探究”
在政治課教學中,許多教師對知識采用“灌輸”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發現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情境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在探究學習中,學生不是面對現成的陳述性知識或程序化的練習題,而是面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探究學習情境,他們需要通過自主的、多樣化的探究活動來完成探究,并在此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
例如,在“資源配置”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創設探究情景:某市被譽為“桔鄉”,很多家庭都以種桔為生。現在正是桔子銷售季節,該市的桔子銷售不暢,試分析①為什么出現上述現象?②桔子質量不高的原因又有哪些?③請從本地實際出發,為本地桔子出謀劃策,創造出一片桔紅的新天空。學生通過探尋,分別獲得新知識:①生產量多、質量不高、包裝落后等等。②農民缺少技術,投入成本不夠。③發揮行業協會、政府出力、以市場為導向、注重質量……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探究情景的創設。首先是創設情境中的問題(疑問)要與所學的政治知識本身有關聯,創設的情景要為教學服務,情景是完成教學目的的手段。其次,創設的探究問題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有一定的探究梯度。使每一位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發現。在情境中所設計的探究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究意義,讓探究能給學生感悟的契機,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奮點。第三,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提出質疑、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學生在探究學習情境下,經過趣味盎然的探究過程獲得知識,提高了學習政治的能力,并獲得情感體驗。
三、發揮想象性學習,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思維”
學習需要想象,創造離不開想象。所謂想象,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對過去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的加工改造,構成新意象或觀念的心理過程。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
例如,在學習“多變的價格”一課時,教師創設想象情景:“請你預測,彩電價格的未來走向”。學生通過想象,預測同款彩電必定降價。其原因主要是生產彩電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使學生掌握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價值量的關系,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又如,在學習“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影響”時,為了說明這一價值規律的客觀性,教師請學生想象:在商品經濟下,其他商品會遵循這一規律嗎?
在政治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想象情景,可以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想象情景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展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進行知識拓展。同時,根據教學情景,還要鼓勵學生在想象情景的基礎上進行推理,使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依據,并能從“已然”推出“未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開展合作交流,變“個體”為“合作”
學習是一個社會文化現象,學習就其本質而言是一個社會對話過程。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創設交流情境,可以化難為易,突出重點。
例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一課時,設置如下情景:山西是我國有名的產煤大省,浙江是全國有名的資本流出大省。隨著全國煤價的攀升,浙江溫州大量民間資本流入山西煤炭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山西70%的中小煤礦被浙商控制。從2005年開始山西的某些地方出現“封殺”浙商現象。面對“封殺”,各級政府、當地企業主、浙商、煤礦工人分別該怎么做?教師根據問題,把學生合成四大組,各組分別完成一種角色。學生針對自己所選擇的角色,首先在小組中進行自主合作,共同探討,完成各組的任務。其次,開展小組間的開放交流,進行全班合作學習,完成學習的整體任務。
教師通過創設交流情境,把課堂知識問題放到小組或班級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通過交流、討論,充分闡述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更好的集體合作學習提供條件。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合作學習,發揮協調作用,避免單干,從而在交流學習情境中真正解決重難點問題。
總之,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多種學習情境,改變學生的政治學習方式。在政治學習情境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課堂情境學習,這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鞏子坤.論情境認知理論視野下的課堂情境[J].課程#8226;教材#8226;教法.2005,(8):26-29.
[2]趙蒙成.學習情境的本質與創設策略[J].課程#8226;教材#8226;教法.2005,(11):21-25.
[3]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市:教學科學出版社,2004.
[4]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浙江衢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