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 實踐課教學 學習興趣
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數學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征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強有力的手段。
一、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常可以揚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也有觀摩別人的機會;有自己成功的機會,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敗的時候;有自己說的頭頭是道的時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認別人的時候。當學生認為自己成功地解決某個問題時,他們便會向其他同學有條理地敘述和論證自己的方法和觀點,這無疑使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競爭,能使他們認識到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真理、對待榮譽,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全面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市開發區岳城辦事處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