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由于各地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教師結構顯得不合理。年輕教師隊伍的建設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筆者認為在年輕教師中出現了“假性成長”,因為,他們缺乏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基于這一點,文章提出了幾點旨在培養年輕教師問題意識的建議,希望對年輕教師的成長有所幫助。
[關鍵詞]年輕教師 成長問題 問題意識
一、年輕教師隊伍發展和建設
近幾年,由于各地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教師結構顯得不合理,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數量迅速增加。年輕教師隊伍的建設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如何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和成熟起來成為制約學校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關鍵。為此,我校積極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抓緊對年輕教師培訓,重視給年輕教師“樹梯子、搭臺子、結對子、壓擔子”,強化“傳、幫、帶”,即采取骨干教師傳、幫、帶新教師,指定同教研組的骨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對年輕教師堅持全面關心、真誠幫助、大膽使用的原則,鼓勵他們在各自的位置和能力范圍內,提出更高的目標,向更高層次努力。
在這些大量的工作過后,我們年輕教師成長的質量又如何呢?繼續加強的途徑又在哪?
西方哲學史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一天,羅素問大哲學家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回答:“維特根斯坦。”“為什么?”“因為,在我所有的學生當中,只有他-個人在聽課時總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問我。”后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一次行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
解讀這個經典的故事,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信息:個人的專業成長與他能夠產生的專業問題密切相關,即專業問題產生的頻率和質量是個人成長活力的重要表征。按照這一理念,我們就可以對年輕教師的成長質量和成長問題進行診斷,從而找到教師個人快速成長的路徑。
二、年輕教師問題意識的缺乏
經過一段培訓和教學實踐后,年輕的教師們除了對自己所帶的科目有了宏觀的了解,也能說出不少體現教學理念的專業術語,“生成與預設”“對話”“回歸生活”“課程資源開發”等,人人耳熟能詳。于是,他們熱情地把自己新學到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我這樣設計課堂是“為了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那樣上課是為了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很多年輕教師在學習一段時間后都積極進行了個人成果展示。總之,外顯的景觀轟轟烈烈、熱鬧非凡。
我們的年輕教師好像正茁壯成長起來,果真如此嗎?我們細細地審查,很容易看到年輕教師缺少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產生層出不窮的問題,缺少自覺地對個人的行動理論進行重構。比如我們可以追問:年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了嗎?掌握了接受性學習的合適比例了嗎?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又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年輕教師有可行的策略嗎?對一些重大的課程問題,年輕教師真正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嗎?
經過冷靜的審思和執著的追問,我們就會發現,年輕教師最多只觸及了個人成長的淺層問題。事實上,年輕教師在實踐中仍面臨著諸多涉及個人成長成敗的核心問題。所謂的“沒問題”,其實是一種怯懦的躲避,它導致專業問題的流失。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們的年輕教師隊伍出現了可怕的“假性成長”。這種“假性成長” 會影響到學校的發展,也最終會毀掉他們個人的前途,而造成年輕教師“假性成長”的罪魁禍首就是——缺乏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許多年輕教師成了“沒有問題的、落伍的羅素”。
三、年輕教師問題意識消融的原因
許多年輕教師認為,教育教學世界是永恒不變的,是確定的,是完全可以把握其本質的,一切都有章可循,一切都有先在的惟一答案存在。因為學生是熟悉的,教材也是熟悉的。既然在他們的教學工作里沒有需要研究的問題,那他們也就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地認定個人專業成長領域亦無時時需要探究的問題。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1)受條件所限,不少年輕教師目光短淺,只關注眼前和自己教學相關的事。(2)“應試教育”功利的擠壓和單調生活機械的磨損使年輕教師早早麻木了,沒有了思考問題的習慣,沒有了產生新思想所必需的鉆研精神。(3)思想上的誤區。一些年輕教師總認為,教科研是專業人士或課程專家的事,教師無需主動探究。
四、年輕教師問題意識的孵化
年輕教師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事業的傳承者、建設者,就必須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必須學會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和解決問題。
1.采用激活問題型危機培訓。問題對于喚起年輕教師成長的渴望、探索的沖動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好的培訓應該使年輕教師帶著問題、帶著興趣而來,帶著更多的問題、更大的興趣而去。我們的培訓不能再是那種“去問題式”的培訓,而應該通過情景、事例、疑問等有意識地激活年輕教師的內存問題,特別是激發他們提出基于本我的、富有個性化的真問題。年輕教師培訓應以激發年輕教師的問題意識,加深他們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幫助他們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使年輕教師形成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為了不讓年輕教師在成長中自我沉醉,我們還必須有效地激活年輕教師的危機感,讓年輕教師意識到個人實踐與教育教學要求之間的差距,進而催生出有價值的問題。
2.投身教科研,接受問題挑戰。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因為課題“鏈接”著鮮活靈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問題。要完成好課題研究,你就必須時時處處關注源問題和派生的問題,努力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徑。一個好的課題就像一棵持續生長的綠樹,它會不斷長出新葉,生生不息,無窮無盡。新鮮問題層出不窮,問題意識弱化的現象將不復存在。
3.提高對問題的敏感。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依賴于他們自我反思與自主發展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年輕教師必須有永遠學習的心態,提高對問題的敏感度。(1)升級“軟件”,更新問題孵化器。每個年輕教師都應全心投入到專業學習中,確保自我“軟件”的持續升級。 (2)勤于反思。每個年輕教師都要養成勤于反思的良好習慣,常常以新的眼光去看待似乎熟悉的教育世界。
4.將問題意識作為年輕教師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在年輕教師評價中,我們可以從年輕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的視角出發,關注年輕教師每周、每月、每學期都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他們是否已經站在“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生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螺旋式循環的賽道上,準備加入到問題解決的運動中去,他們孵化問題的頻率快不快,提出的問題品質高不高。
如果年輕教師能善于分析和審視各種因素,不斷發現個人發展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年輕教師能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如果年輕教師能推崇創新思維,勇于打破常規,保持對教育問題的敏感,不斷激活自己的問題意識,年輕教師就一定能駛上個人專業成長的高速公路。
(作者單位:陜西延安甘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