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方法在古典芭蕾基訓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除需要具有科學和系統的教材外,還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外,還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最后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古典芭蕾基訓 教學方法 教學規律
芭蕾藝術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而芭蕾基訓的最初形成是在1661年,比芭蕾藝術的出現晚了大約200年,此后經過幾代舞蹈藝術家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的、合理的、全面的芭蕾舞基礎訓練體系。古典芭蕾的基本功訓練是古典芭蕾舞蹈技術的基礎,目的在于解決位置概念、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肢體能力等。
在基訓的過程中,正確的、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芭蕾舞學習者順利通過難關,得到科學的、合理的、全面的進步,使芭蕾舞學習者以后能夠適應舞蹈演員或舞蹈教育工作的職業。
一、要遵循教學規律
教師要遵循教學的規律,即循序漸進的規律進行教學活動。也就是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至繁地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客觀規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目的要明確,今天的教學內容與要求,應該作為明天教學所講授內容的基礎,而明天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又應該是今天所講授內容的延伸和發展,必須做到每一堂課都能承上啟下和前后呼應。
二、繼承傳統的“口傳身授”舞蹈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舞蹈是一門特殊的人體藝術,特殊的藝術就需要有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很長時間以來,有些動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僅依靠語言已經不可能做出全面地解釋,只有通過教師親身示范,也就是“身授法”才能科學系統地完成這一動作的學習。那么什么是“口傳身授”教學法?從文字上看,它包括口頭講解和以身示范兩個方面。
1.“身授”就是實踐,邊講邊做,邊做邊體會,舞蹈教學中,理論永遠要伴著實踐,手不舞,足不蹈,不能說是舞蹈;光說不做不能說是“舞蹈課堂”。邊做邊講,邊做邊體會,這樣才能很好地稱之為生動的“舞蹈課堂”。
2.“口傳”,就是口頭傳遞的方式,包含講解,思想滲透對所學動作的名稱、目的、要求、方法、性質、規律、做法、注意事項和表現功能,也包含動作的力量、幅度、柔韌、音樂節奏等進行解析,以便于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意義及相互關系,主要是通過語言講解教學完成的。口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講解動作。無論是教授新動作,還是復習老動作,舞蹈教師都要通過講解或伴以講解,如動作名稱、要領、規格與標準,做這個動作時容易犯的毛病,怎樣克服與糾正這些毛病等等。
(2)傳遞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甚至在學生動作過程中,舞蹈教師會不時進行提示和糾正。學生把教師的話和音樂一起接受過去,這不僅是對學生感官理解的全面鍛煉,同時也是傳授各種舞蹈知識的好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舞蹈教師最容易傳遞所學舞蹈種類知識,也包含與其他舞蹈種類的比較,還有關于對音樂的理解與感覺等等。
(3)滲透思想。所謂思想,包括世界觀、品德、藝術觀和做人的標準等等。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師會說出許多不同的話來,并會同時流露出不同的情緒。此時,教師本人的品質、修養、對事物的看法與處理方法、甚至是習慣語言,都會感染給學生。
(4)語言表述時一定要做到:準確、生動、精煉、親切、專業。如果舞蹈教師想更好的完成“口傳身授”這一任務,那就同時要鍛煉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具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A、語言準確。舞蹈教師在講解動作或者舞蹈知識時語言一定要準確,不能含含糊糊。
B、語言生動。生動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在一個很輕松的學習課堂氣氛中得到更好的動作感知,從而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C、語言精煉。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在最高點的時候突然被老師的一陣莫名其妙的話沖淡,學習狀態就會急速下降,造成的后果是學生接受的效果極差。
D、語言親切。教師要給學生以鼓勵和啟發,不能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用親切的語言,有耐心的去引導學生學習。
E、專業精神。舞蹈這門藝術本來就是人體的藝術,帶有極強的韻律運動感,教師在做示范的時候必須全面地進行示范,手、腳、身體和面部表情同時進行,要給學生留下最美好的印象,使學生更加熱愛舞蹈藝術。
三、科學的組織教學課堂
科學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也是教學方法中的一門藝術。同樣是再上舞蹈基訓課,不同水平的教師會有不同課堂效果。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該首先熟悉教學大綱與教材、掌握每一動作的訓練意義和方法,要對每一堂課的每一環節,如準備、活動、節奏、停頓、高潮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設計。明確每一堂課的訓練意義和目的,并確定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這些都要靠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來達到。扶把、旋轉、小、中、大跳等訓練時間的分配,學生的分組等等,也要靠科學組織課堂教學來進行。教師往往會把記憶力強、反應快的學生放到第一組,或者把水平較高的學生放到不同的組,這都能對全班起到帶動作用。
有時為了鞏固訓練效果,提高訓練質量,也可適當延長訓練這一動作的時間或重復訓練某些動作。課堂訓練雖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但教師要組織好每一堂課就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與學生的密切聯系。
一個優秀的教師通過科學、正確的教學方法并依照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可以把舞蹈學習者培養成舞蹈藝術家或優秀的芭蕾舞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把他們訓練成機器,只是機械的運動四肢。古典芭蕾基礎訓練具有全面性,它的訓練過程應是循序漸進、細密嚴謹、變化有方的,所學與所用更要具備較高的一體性,其動作、感覺、修養在表現作品時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科學的、正確的、系統的訓練,就不會體現出西方貴族的“芭蕾氣質”。古典芭蕾的基本功訓練,不是刻意去追求某一民族的、地域性的、個人的“風格”,而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正確的示范講解,讓學生邊做邊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動作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學習動作的過程能夠舉一反三,能把握芭蕾動作的精髓所在。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傾向于采用他們自己接受訓練時,他們的教師所用的方法,可以說是他們一直在采用上輩人的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有些陳舊,但只要是科學的、合理的我認為都可以采用,例如在本文中介紹的傳統的“口傳身授”舞蹈教學法;總之,舞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積極、誠懇、熱情、專業的態度去對待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創新,從多個方面來培養學生,以便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勝任舞蹈演員或者優秀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舞蹈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古典芭蕾教學法.李春華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2]舞蹈教育學.呂藝生著.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3]古典芭蕾基本功訓練教程.孟廣成著.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