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名牌,區域也需要樹立品牌,品牌的價值是有形價值及無形價值的統一。對于一個區域來講,品牌就是特色,就是優勢,是一個地區美譽度、信譽度、形象度的集合體。

走進博望,給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鱗次櫛比的工業企業。民營經濟多年的發展讓博望擁有了獨特的氣質——既有高速發展的勢頭,又有平穩踏實的步伐。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博望人迸發出如此的創業激情?又是什么讓一個鎮生長出如此規模的產業集群?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共當涂縣委常委、博望鎮黨委書記張清。
跟企業家交朋友是一門學問
《決策》:博望是一個全民創業的鄉鎮,內有制造,外有推銷,400多家企業主多數是推銷員轉變而來,這種“鳳還巢”的形式在博望為何能夠成功?
張清:博望平均每三戶就有兩名在外地創業的人員。這里有很好的生產及銷售基礎,但對外招商引資并不具備優勢,可喜的是博望人都有很濃的戀鄉情結,政府這些年就順勢而為,大力倡導“鳳還巢”工程,通過一些政策鼓勵,平臺的建設與環境的營造,吸引在外創業能人回來,回來辦企業很快就能紅火起來,他們為何不回來呢?這樣就逐漸在原來的產業基礎上形成了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形成之后優勢更明顯。因為這里有定型的產品,熟練的產業工人,相互支持配套的銷售網絡,而且投資的風險小,成本低,關鍵是有龐大的市場。
除此之外,政府也在營造創業氛圍上下大力氣,政府和企業家們交朋友,真正尊重并支持他們,在思想上與他們溝通,讓民營企業家們有家的感覺,根的感覺。
《決策》:跟企業家交朋友,需要把握一個尺度,您的主要體會是什么?
張清:跟企業家交朋友是一門學問。在和民營企業家交往過程中,真正要做到思想上溝通好,跟所有的企業家都公開的以同等距離交往,避免私人交情。不僅如此,隨著企業逐漸增多,政府還要改變行業間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縮小幾代企業間的代溝,溝通區域性企業的交流,營造融洽的創業氛圍,企業家之間的交流能促使他們取長補短、快速成長。其實,政府最關鍵的還是要擺正自己的角色,為全體人民服務。
《決策》:相鄰的石湫鎮說,博望人很富,博望政府是有意藏富于民。
張清:博望30多億元的銷售收入,1個億的財政收入,企業看似負擔很輕,但政府并沒有刻意藏富于民,該管的管,該收的收。如果與其他地區有不同,那就是博望人吃苦耐勞、兢兢業業,政府堅持在思想上放心、放膽,在政策上放手、放開。建設一個和諧、幸福、富裕的博望一直就是我們的目標,只有人民感到幸福,政府才有成就感。2007年,我們把全民創業、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再培養400名創業能人,全力推行“全民創業”行動計劃,推動全民自主創業,要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動,要把千家萬戶的創業精神充分調動起來,著力為投資者創造寬松、和諧的創業環境。
《決策》:建設和諧、幸福、富裕的博望與活力博望成為全體博望人的共識,“活力博望”的內涵怎樣概括?
張清:活力博望的內涵總體上是指博望是最充滿生機、最充滿活力,最具有創造性,最具有創新精神的一個區域。具體來說,政府做的是始終鼓勵創業、支持創新、激發創造,著力營造寬松、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始終注重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自發地發展壯大。活力的來源歸根結底還是博望廣大群眾,就是“人人爭創業、個個興家業”成為全鎮人民的自覺行動,成為推動博望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不竭動力。
從“博望制造”走向“博望創造”
《決策》:您為博望的產業集群提出了“博望制造”的口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對博望來說,意味著什么?
張清:企業需要創名牌,區域也需要樹立品牌。品牌的價值是有形價值及無形價值的統一。對于一個區域來講,品牌就是特色,就是優勢,是一個地區美譽度、信譽度、形象度的集合體。沒有特色就沒有優勢。
“博望制造”不是一個單純的視覺符號,它更是統一了形象,貫穿了整個博望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凝聚力。正是這種凝聚力匯聚了具有共識的各位企業業主,引導博望企業認同、認識“博望制造”,才使得將承諾變為現實,將言語付諸行動,既避免了企業之間的一系列惡性競爭,又促進了企業產品逐步升級改造,走向自主開發型的“博望創造”,它一方面代表產品,另一方面代表一種凝聚力。
《決策》:博望的產業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如何定位博望政府在產業集群和產業規劃中的作用及角色?
張清:政府在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規劃中的作用是引導,角色是服務。博望產業集群發展的三個階段實際上就是政府順勢而為進行引導的結果。
博望產業集群的初始階段是刃具,刃具生產是博望得天獨厚的優勢產業。但優勢只是一個階段性概念,產業的優勢不發展、不提高、不更新,可能就變成了明天的劣勢。于是政府適時提出了“立足刃具、發展刃具、突破刃具”的發展思路,此戰略提出后逐步進入第二階段。到了第三階段提出“鳳還巢”工程,至今,博望已形成了刃模具、機床、筑路工程機械配件三大產業集群。現在政府又在引導企業圍繞把博望建成“全國刃模具、機床生產、銷售集散中心、全國經濟千強鎮、安徽省工業重鎮、馬鞍山市次中心、在周邊地區具有一定輻射帶動力的中心小城市”這一總體目標,做大、做強、做深、做高。
《決策》:如您所說,優勢只是階段性的,不提高就可能變成明天的劣勢,政府在引導產業升級并保持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方面有哪些舉措?
張清:引導產業升級并保持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博望的做法是,在引導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一直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引導三個產業集群鏈條不斷加長加粗。包括招商引資,博望的著力點主要是一些大企業、大集團,與博望產業關聯度高的企業。但是,博望現有企業才400多家,從大范圍來看還少了,當幾千家甚至上萬家集聚的時候,就有龍頭產生了,就有核心競爭力出現了,就有博望制造的美譽度了。另外,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刃模具、機床、筑路機械都是技術相關的行業,引導企業自主創新是保持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的唯一途徑。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圍繞自主知識產權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在國際上都很有競爭力。
沒有一點超前,博望
不會發展到現在
《決策》:石湫鎮從去年開始提出要“學博望,超博望”,南京市政府也給了他們很多政策支持,這對博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今后博望如何才能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張清:南京給予石湫鎮的扶持,必然會威脅到博望鎮的發展,最明顯就是吸走了博望的人才和資源,過去常說“狼”來了,現在“狼”真的進門了。對于博望來說,目前還是要壯大產業集群,使優勢更優。既要建設平臺“高地”,加快博望城鎮化進程,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步伐,提高產業積聚度,吸引力,又要突出營造環境“洼地”,使高地更高,并幫助積極爭取優惠政策優化服務機制,使博望的政策跟周圍地區比更優惠,使博望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更強,并著力營造最優質的服務環境、最和諧的人文環境。
博望同樣也希望能獲得上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面對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解放思想,博望是一個開放的地區,一個思想解放的地區,沒有一點開放,沒有一點解放,沒有一點超前,博望不會發展到現在。
《決策》:做了多年的鄉鎮工作,您對鎮域經濟和產業集群是如何理解的?
張清:鎮域板塊經濟是縣域經濟十分重要的一塊,鎮域經濟好了,形成板塊、形成特色之后,縣域經濟才會發展、才成特色,“萬丈高樓平地起,鄉鎮特色經濟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發展產業集群還是要走全民創業的道路,這需要解放思想,放手發動群眾,改變僅僅依靠政府推動和招商引資的思路。招商引資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的作用當然功不可沒,今后還要加強,但是決不可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唯一推動力。發展經濟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不能靠支持,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