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石湫咄咄逼人的態勢,博望并沒有靜觀其變,而是積極應對,遏制石湫的“反撲”,博望出了制勝的“四招”,即建一座專業市場,造一座現代城市,打造兩大基地,開發兩大資源。
博望與石湫,蘇皖交界處的兩個毗鄰鄉鎮。去年以來,一場爭奪“制高點”的角力,打破了這里的平靜。

“從經濟實力上來講,安徽不如江蘇,馬鞍山不如南京,當涂不如溧水,但博望超過了石湫,取得了點上的勝利。”這是去年3月28日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在博望“微服私訪”后發出的一番感慨。顯然,羅志軍的感慨并非僅僅是對“博望現象”的欣賞,話語里同樣暗含著對石湫落后于博望的不甘。
果然,“微服私訪”后的第二天上午,羅志軍組織召開了幫促石湫協調會,明確要求溧水縣直至南京市要加大對石湫的扶持力度,促動石湫學習趕超博望。以此為序幕,博望與石湫暗中角力的十里戰場也正式拉開。
博望與石湫的比較
當涂縣的博望鎮和南京市溧水縣的石湫鎮相距不過10里,同是刃具之鄉,資源稟賦幾近一致,可以說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產業相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兩鎮經濟實力相當。然而,10年過后,博望已把石湫遠遠地甩在身后,博望的“刀子”遠比石湫的亮。
2006年,博望實現社會總產值35.6億元,而石湫鎮是7.55億元,博望是石湫的近5倍;博望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完成1.01億元,而石湫僅為3944萬元,博望是石湫的近3倍。
數字只是表象,它所印證的是兩鎮工業發展速度和產業層級的落差。同是以刃具作為產業基礎,但兩鎮的產業發展已是高下立判。目前,石湫工業仍停留在刃具上,全鎮刃具企業有117家,占全鎮企業數的50%;而博望早已“跳”出刃具,依托刃具產業的基礎,走上了“立足刃具、發展刃具、突破刃具”的發展路子,形成了刃模具、機床、筑路工程機械配件三大產業的集群發展。其中,刃模具企業達到將近300家,占博望企業數的75%。
追溯兩鎮產生落差的根源,就在于博望的刀具早就從“村村冒煙,處處打鐵”的小作坊中跳了出來,賺起了“大錢”;而在石湫,至今還有300多家作坊式刀具生產店鋪,滿足于賺點“小錢”,因此機床制造企業幾乎還是空白。就第一步而言,博望就將石湫遠遠地甩出了一大截。
“與博望相比,石湫現在的經濟實力只相當于5年前的博望。而兩鎮的差距主要差在發展的意識上。博望人的創業意識強,而石湫人的創業意識則差很多,大多數人小富即安。”石湫鎮黨委書記李明富感慨地說。
石湫發力
2006年10月27日,羅志軍再次來到石湫,進一步就趕超博望進行部署。
“在短短7個月之內,市委書記兩次來到一個邊界小鎮,并且是為了同一個主題,這在南京是絕無僅有的。”該鎮的書記李明富談及南京市對此事的重視時,仍動容不已。
羅志軍兩到石湫只是石湫趕超戰略的符號之一,事實上,自從提出“學習趕超”博望以來,正如南京市委機關報《南京日報》的一篇報道所說,“追趕博望‘路’上石湫一刻也不敢停”。
羅志軍第一次到石湫后不久,南京市就組織由市、縣兩級相關部門組成的調研組赴石湫進行專題調研,尋找石湫落后的的原因,幫助石湫制定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并號召南京市直各部門對石湫下一步的發展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隨后更是針對幫促石湫發展予以體制創新、給予政策優惠,比如,在石湫設立明覺經濟發展管理委會,享受開發區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將縣鄉兩級稅收收入全部返還,用于這個區域的經濟建設;將遷出南京市城外的企業放到蘇皖邊界,重點是石湫地區,等等,大有不把安徽的這個“制高點”壓下去絕不罷休之勢。
與此同時,石湫鎮四大發展戰略也已經全面啟動:在明覺集鎮規劃了2平方公里的刀具項目集中區,將明覺的70多家刀具生產企業集中起來,為塘竇的冶金工業集群提供配套;投資2600萬元分三期建設華東刀具城,目前,一期8000平方米已經封頂,內設產品展示廳、營銷合作社等各類平臺;成立刀具行業協會;與雅虎洽談組建中國刀具網。通過新的發展戰略,石湫希望能“借雞下蛋”,把博望刀具產業上游的小企業引進來,拉長石湫刀具產業鏈,逐步壯大規模,從而與博望一爭高下。
服務業是石湫鎮著力打造的另一個突破點。石湫鎮南面的明覺到博望鎮東工業區間沒有一家休閑娛樂場所,這讓石湫人看到了市場,兩鎮交界地塊的石湫鎮三星級飯店已悄然動工。同時,石湫鎮還悄悄引進了一家房地產“大鱷”,在兩鎮交界的溧塘水庫附近277畝地塊上打造低密度生態居住區。正如石湫鎮書記李明富所說,“服務業的開發不僅為石湫帶來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力支持,也將為石湫帶來人氣,拉動周邊消費,為石湫實現‘邊界崛起’提供機遇。”另外,在項目投資方面,投資達30億元的一個影視城項目已在石湫落地,即將擇日動工;另一個投資達7億元的工業項目也在悄然啟動。
“我們有信心在5年內趕超博望。”有了南京市的支持,石湫趕超博望的底氣十足,鎮長劉人祥在座談時,狠狠砸在一起的兩個拳頭既表明了他們的決心,更像是向在座的博望鎮鎮長劉國寶下了戰書。
堅守“制高點”
石湫已經出招,博望如何應對?
“石湫鎮迅猛的發展勢頭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在如今的區域競爭格局中,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張清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針對石湫咄咄逼人的態勢,博望并沒有靜觀其變,而是積極應對,遏制石湫的“反撲”,博望出了制勝的“四招”,即建一座專業市場,造一座現代城市,打造兩大基地,開發兩大資源。
博望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針對服務業的相對不足,積極吸引外資建設專業化大市場。一個成熟的產業必然伴隨一個規模化專業性的大市場,為了進一步促進博望三大集群產業的發展,博望去年引資3.8億元開工興建了國內規劃最大的刃模具大市場。市場建成后占地面積將達到300畝,內設1個會展中心和7個功能分區。刃模具大市場建成后,必將充分發揮博望強大的銷售能力,真正將博望建成“全國重要的刃模具生產、銷售集散中心”。該大市場預計將在未來3年內建成。與此同時,博望堅持工業化帶動城鎮化,致力于打造一個蘇皖邊界上獨具魅力的現代化中心小城市。目前,博望集鎮建成區面積7平方公里,人口3.5萬,按照“東延西伸、南擴北進”的總體思路,到2010年,博望城鎮建成區面積將達到1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0%。博望的第三招是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進一步擴張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未來,博望將成為在安徽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影響的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機械制造產業集群基地。在此基礎上,博望正著手開發利用一山(橫山)一水(石臼湖)兩大自然資源,加快建設集休閑、娛樂、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現代旅游服務業,鄉村旅游業發展將成為全鎮三產龍頭、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博望堅守安徽“制高點”,要做“安徽民營經濟第一鎮”,但其視野卻不局限在安徽范圍,博望的發展戰略還直指“全國經濟千強鎮”、“全國刃模具、機床生產、銷售集散中心”、“在周邊地區具有一定輻射帶動務的中心小城市”等目標。
目前,博望雖然工業基礎較好,產業集群呈現出很好的發展勢頭,但也存在不少制約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比如,優強企業和大企業少;服務業發展滯后;企業科技人才特別是外向型人才嚴重缺乏、融資困難;企業用地緊張等等。
如何突破這些瓶頸,保持并提升競爭優勢?從目前來看,僅靠博望自身來實現存在不小的難度。作為一個普通的建制鎮,博望無論是在發展的空間上,還是可整合的資源方面,都是極其有限。單兵突進的博望與背倚南京這棵大樹的石湫在未來比拼的前景并非坦途一片。
南京的支持給了石湫趕超博望的希望和底氣,也使博望有了借鑒之道。拋開自身的挖潛提高不談,要想捍衛“制高點”的地位,博望同樣需要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說,可否將博望設成市直管鎮,從更大的空間和更高層面上提升博望產業集群的發展?上級政府能否在項目安排、融資規模、用地指標、人才支持等多個政策方面給予更多的傾斜?
“無論如何,我們要全力守衛安徽與江蘇區域經濟競爭中的這一‘制高點’。”張清在說出上述一番話時,充滿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