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毛岸青是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的二兒子,1923年11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長沙東鄉板倉。
兒子剛滿月的時候,毛澤東奉命離開長沙去上海,準備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毛岸青4歲那年秋天,在參加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后,毛澤東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送到岳父家——長沙板倉楊宅,奉命去發動秋收起義。直到20年后,毛澤東、毛岸青父子才得以重逢。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捕殺,毛家三兄弟跟隨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遠在上海的毛澤民來信,讓向振熙將孩子送至上海。
到上海后,毛岸青三兄弟被送到中共地下黨辦的上海大同幼稚園讀書,后因上海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被寄養在董健吾家,二人飽受生活艱辛之苦。
毛岸英后來回憶那段凄慘生活時說:我除了沒偷人東西,沒給有錢人當干兒子,別的都跟《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一樣。睡馬路呀,給人拖地板呀,從垃圾箱里找破爛呀,全干了。上海有個外白渡橋,黃包車拉上去很費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幫著推,推上去人家給幾個小錢……
病痛
更不幸的是,在這一時期,毛岸青由于被人毆打,腦部受到傷害,留下了腦震蕩的毛病,這幾乎影響了他一生。
1936年,在董健吾為首的上海地下黨人的幫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趁東北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去西歐考察的機會,取道法國,然后抵達蘇聯。
1937年初,兩兄弟抵達莫斯科后,先后在莫斯科郊區的兩家兒童醫院等地學習。這時,毛澤東已率領紅軍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1938年,有人從蘇聯帶來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不久,有人要去蘇聯,毛澤東書寫了一信,托人捎給他們。也是這一年,在蘇聯的毛澤東第二任妻子賀子珍和毛岸青兄弟聯系上,經常照顧二人。
1947年,毛岸青回國,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遵照父愿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10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并發表了十幾篇文章,但是,腦部在上海受到的傷害無法根除。
此后,毛澤東不得不送毛岸青去蘇聯治病,“本來不愿意為孩子的病去麻煩蘇聯政府”,但實在別無良策。
婚姻
1959年,從蘇聯治療歸國后的毛岸青到大連南山賓館休養。其時,毛岸英已經在朝鮮戰場犧牲,根據大連市公安局警衛處原處長張世保回憶,毛澤東的親家母張文秋有意與毛澤東再續親緣,于是就趁毛岸英妻子劉松林的妹妹邵華(原名張少華)放寒假之機,帶其到大連療養,“多少有些相親的色彩”。
不曾想,毛岸青和邵華一見如故,聊得很是投機。此后,二人鴻雁傳書頻頻。毛澤東得知此事后,還特意致信毛岸青:“……聽說你同少華通了許多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談一談……”
后來,按照雙方老人的意愿,大連市委特地為在北京大學讀書的邵華辦理臨時轉入遼寧師范學院插班學習的手續,一來這里學習比較寬松,二來邵華可以有更多時間和毛岸青在一起。
1960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賓館會客廳舉行了婚禮。
晚年
晚年的毛岸青一家居住在北京西山腳下一個寧靜的院落里。由于在蘇聯工作和學習了11年,毛岸青養成了用俄語思維的習慣,包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保持歐式的風格。
音樂,是毛岸青的一大樂趣。年輕時,他就會彈鋼琴等樂器,也會作曲,常在家編曲子,如果出去聽次音樂會,回家就能在鋼琴上把主旋律彈下來。他還喜歡彈俄羅斯名曲,興致上來了,他還會用俄語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
多年來,毛岸青每天的生活就是看電視看書、看報紙,由于俄語比中文好,他特別喜歡看俄國文學,翻譯就成了一種消遣。
此外,毛岸青還喜歡下棋,比如圍棋和跳子棋,中國象棋他有時下不過妻子邵華,但國際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誰也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