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九式7.7mm步槍是日本在二戰結束前以三八式6.5mm步槍為基礎改進發展的新一代軍用制式步槍,主要用于對外侵略作戰。由于二戰后期的日本已陷入重重困境,為做最后掙扎,繼續加緊侵略作戰,日軍需要大量九九式步槍,但當時生產材料不足,且缺少熟練技工,因而武器粗制濫造,名聲糟糕。其他戰敗國如德國在二戰末期也有類似情況。
九九式是旋轉后拉槍機式非自動軍用步槍,日軍采用該槍作制式有其自身考慮。當時的日本不具備用半自動步槍作為制式步槍的基礎,因為半自動步槍的彈藥消耗量比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大,如果不能確保彈藥的及時供應,半自動射擊的火力優勢就無法實現。二戰中,全軍采用半自動步槍作制式的只有美國,其他國家與日本一樣,步兵的主要裝備是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德國與蘇聯只是部分部隊采用半自動步槍作制式。
當時,日本采用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槍其性能并不遜于同時代的步槍。時至今日,九九式步槍初期型及配裝單腳架的中期型都已成為收藏珍品。
研發過程
1905年(日本明治38年)日俄戰爭剛結束,日本陸軍輕武器開發部鑒于世界槍械工業發展形勢及三十年式步槍在日俄戰爭中暴露的問題,決定由有坂大校領導,對三十年式步槍進行改進,結果制成了三八式6.5mm步槍并將其作為制式。該槍在改進中無疑參考了當時世界著名的德國毛瑟M98、英國李·恩菲爾德、美國斯普林菲爾德等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三八式步槍的優點是彈頭飛行穩定,后坐沖量小,射擊精度高,但全槍太長,威力不足。
1920年(大正9年)7月,日本陸軍技術本部鑒于三八式6.5mm步槍威力不足的缺點,提出了7.7mm口徑步/機槍彈、步槍與機槍的研制計劃。
1932年,7.7mm半凸緣彈及發射該彈的九二式重機槍被定為制式。1938年(昭和13年)開展7.7mm步槍選型試驗,選中名古屋兵工廠的巖下式7.7mm步槍,該槍為三八式的改進型。1939年(昭和14年,神武紀元2599年),該槍按神武紀元的最后兩位數字命名為九九式。1940年7月,該槍被定為制式,取代三八式,用于對中國、東南亞乃至太平洋地區的侵略戰爭。侵略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就裝備了該槍。
九九式步槍被定為制式之后,除了名古屋兵工廠生產之外,小倉兵工廠、秦泉(JINSEN)兵工廠(朝鮮)、東洋工業公司、東京重型機械廠等廠家也批量生產該槍。由于二戰后期生產數量不能滿足需要,該槍在結構上被輕率簡化與改型,且使用劣質材料,同時僅采用抽檢方法,所以九九式步槍在使用中常出現故障甚至造成危險。九九式步槍全槍長1 258mm,與三八式(全槍長1 275mm)相當。后來又研發了兩種變型槍,一種為九九式短步槍(馬槍),全槍長1 130mm(名古屋兵工廠)或1 127mm(東洋工業公司);另一種為1942年定型、供傘降部隊使用的二式步槍,此槍的槍管與槍托部分可分離,便于傘降時貼身攜帶。九九式步槍在二戰后仍裝備日本自衛隊,直到1964年64式7.62mm自動步槍被定為制式后才退役。
細看結構
工作原理 九九式步槍與三八式一樣,采用旋轉后拉式槍機,沿襲英國李·恩菲爾德7.7mm步槍的開膛待擊系統。拉機柄為直式,向上回轉90°呈豎起狀態時,槍機的兩個閉鎖突筍脫離機匣的凹槽使槍機開鎖,向后拉即可拋出彈殼,然后向前推,使下一發彈進膛,向下回轉90°,閉鎖并使擊針待擊,此時扣扳機即可擊發。
槍機機構 該機構由槍機、抽殼鉤、機尾、擊針和擊針簧組成,結構簡單,分解結合無需工具。機尾為帶滾花的圓柱體,不易被外物掛住。機尾兼作保險機,其作用極其特殊,前推并右旋到位為保險狀態,前推并左旋到位為待擊狀態。
防塵蓋 其置于機匣上方和右側的縱向槽處,可隨槍機往復移動。
彈倉 彈倉內可裝5發槍彈,利用彈夾裝彈。由于裝填后前推槍機時將1發彈送入彈膛,所以實際上彈倉容納4發槍彈。當最后1發彈發射完之后,機頭被彈倉的托彈板擋住,槍機停止前進,起空倉掛機作用。彈倉底蓋卡筍設在扳機護圈前端內側,用拇指按壓便可卸下底蓋,退出槍彈并擦拭保養。
扳機 九九式與三八式一樣為典型的軍用兩道火扳機,從扣動扳機至底火發火的擊發時間為5~6秒,是現代運動用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的2倍,此擊發時間與同時代的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相當。三八式馬槍扳機力約34 N,名古屋兵工廠的九九式約29N,東洋工業公司的九九式約33N,二式步槍約33N。
安全排氣設計 該槍在機匣正上方設置安全排氣孔,左閉鎖突筍側面開直線槽。槍機閉鎖時左閉鎖突筍的直線槽位于正上方,與安全排氣孔及槍機前端形成排氣通道,倘若在異常高壓下彈殼底部破裂,火藥燃氣經過排氣通道,由安全排氣孔排出,確保安全。三八式的機匣頂部有2個安全排氣孔,而九九式只有1個。
瞄準裝置 九九式采用與三八式一樣的錐形準星,可在燕尾槽內橫向調整。但表尺與三八式帶3個V形缺口的折疊式框形表尺不同,九九式步槍框形表尺上的照門為覘孔式。表尺豎起時框架左右刻的“4~15”的數字,表示“400~1 500m”,表尺扳倒時的戰斗瞄準距離為0~300m。九九式與三八式一樣,準星兩側有垂直的護翼,一般在慌亂情形下快速射擊時,人們容易將垂直的護翼當作片狀準星錯誤瞄準。但如M1伽蘭德步槍的護翼前端彎曲或斯普林菲爾德M1903、毛瑟98K的帶護圈的準星,均不會出現上述錯誤。
單腳架與刺刀 九九式步槍設有鋼絲制的單腳架。九九式短步槍及二式步槍均無單腳架。單腳架可往前折疊于護木下面。九九式步槍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
使用槍彈 九九式步槍使用7.7×58mm步槍彈,該彈又稱7.7mm步槍彈或有坂7.7mm步槍彈。瑞典諾爾瑪公司現在還生產銷售該彈,稱7.7mm日本彈(7.7mm Jap)。日本7.7mm彈與英國0.303英寸彈相比,兩者大小及性能完全相同,但前者為半凸緣彈,后者為凸緣彈,無互換性。由于日本7.7mm槍彈已退役并停止生產,所以瑞典諾爾瑪公司的彈價格較高,每發約2美元。
射擊試驗
射彈散布試驗 用九九式步槍發射諾爾瑪7.7mm出廠彈。射擊距離91.4m(100碼),靶標為紙靶,3發散布60mm。射擊距離274m(300碼),靶標為人像靶,結果,射擊5發有4發中靶。風從時針10時的方向刮來時,在91.4m處的射擊散布偏右,274m處射擊正好打中人像靶。射擊距離457m(500碼)、表尺置于500m的刻度上,結果所射擊的5發彈彈痕不明,完全脫靶。究其原因是射擊距離(457m)與表尺設置(500m)偏差較大所致。最后用重裝彈試驗,射擊結果最小散布為98mm,比諾爾瑪彈的散布大。
水中射擊試驗 該組試驗槍除了日本九九式之外,還包括日本三八式、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在裝滿1 893升水的水槽中多次射擊。結果,九九式全部不擊發,三八式偶爾擊發,M1903A4完全不擊發,但將其擊針簧延長之后可擊發。這些老式步槍當時完全沒有考慮水中射擊的可能性。水下槍械只是在近20年來才有較大發展。
結論
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的火力明顯不如半自動步槍猛烈。半自動步槍可更快地逐發射擊,如果數人集中用其射擊可得到近似于輕機槍的火力壓制,而用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則需要1 0人以上。
僅就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比較時,日本九九式不比著名的德國毛瑟98K、美國斯普林菲爾德M1903、英國李·恩菲爾德No.1 MK3差。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