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方之珠”到“購物天堂”,10年來,作為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旅游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香港經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在回歸后這10年間,接待旅客總數由1996年的1170萬人次躍升到了2006年的2525萬人次。尤其是內地赴港旅客,人數由1996年的231萬人次攀升到了2006年的1360萬人次,10年間增加了5倍,內地赴港旅客占據了香港入境旅游市場的54%,內地旅客已撐起了香港旅游的半邊天。隨著中國內地不斷對外開放,香港地位越趨國際化,兩地旅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內地旅客赴港旅游成了一種時尚的潮流……
對于內地人而言,十年前,香港好似一個西方貴婦,神秘、華貴,不易接近,只能隔著香江遠遠觀望;十年后的今天,香港卻像一位留洋歸來的東方少女,雍容典雅卻又親切可人,招引著內地的人們蜂擁而至,一睹她的綽約風姿,并與她來一次“親密接觸”……
關注一
近年來,中國內地的不斷對外開放成為了全球經濟及文化發展的焦點,內地與香港的交流與合作更是倍受矚目。兩地旅游部門的合作不斷加深,聯系日益緊密,交流形式日益多樣,合作內容日益豐富。其間,兩地制定的各項政策及發生的主要事件,也在不斷地影響并促進香港旅游業的發展。

10年間促進香港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大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使香港與內地更加緊密相連。
◆1998年7月6日,香港新機場正式啟用。
◆1999年1月15日,《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正式啟用。
◆2001年10月22日,香港特區入境事務處公布,將放寬及簡化海外中國公民申請訪港的手續。
◆2003年7月28日,中國政府開通“內地居民香港自由行”。
◆2004年9月6日,香港旅游發展局委任中國內地總監,負責領導和管理旅游局在內地的各項事務。
◆2005年7月8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安排在香港舉行。
◆2006年2月,香港旅游發展局在華中地區的首個辦事處——成都辦事處成立。這是繼北京、上海和廣州之后的第四個內地辦事處。
◆2007年6月15日,香港旅游事務署主辦“優質旅游——你的選擇”旅游論壇。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出席,他提出要加強兩地旅游合作,發展和諧旅游。
關注二
回歸10年來,香港與內地的交往日益頻繁,據香港旅游發展局公布的數據,1997年訪問香港的內地旅客僅有236萬人次,而到2006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360萬人次,比10年前增長了475%。從2003年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來港“個人游”以來,內地來港旅客增長了10倍。截至目前,“個人游”已覆蓋49個內地城市,約2.6億人次到港旅游。香港已和內地同時躋身全球十大旅游勝地,旅游競爭力居亞洲之首,全球第六。
10年間內地赴港旅客數量的變化
◆1997年,訪港旅客共1200萬,其中內地旅客只有200多萬。
◆2000年,中國內地訪港旅客達379萬人次,接近全年訪港總人數的30%,居首位。
◆2001年,內地訪港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445萬人次,占全部訪港旅客的32.4%。
◆2002年,內地旅客增至683萬人次,占訪港旅客總數的41.2%,比2001年上升53.4%,中國內地已成為香港的主要客源市場。此外,內地旅客的平均留港時間由2001年的3.5晚增至4.5晚。
◆2004年,來自內地的訪港旅客增加44.6%,全年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達1225萬人次,在這一年,有6個月份的內地旅客均超過100萬人次。
◆2005年,整體訪港旅客中有超過一半的為內地旅客,達1254萬人次。每5名內地旅客中,至少有2名以“個人游”方式訪港。
◆2006年,全年訪港旅客超過2500萬人次,較2005年上升8.1%,其中內地旅客達到1360萬人次,占總訪港旅客人數的一半以上。
◆2007年5月訪港旅客超過22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6%,內地旅客持續為香港“最大客源”,來自內地旅客占所有入境旅客的55.1%。今年前5個月的累計旅客總數超過11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6.7%,其中內地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月上升16.0%,達121萬人次,以“個人游”身份訪港的內地旅客共67.82萬人次,較去年同月增加43.2%。
關注三
據中國銀聯的一份報告顯示,旅游業已成為香港經濟持續穩定和繁榮的主要原動力之一,內地旅客所帶來的旅游收入,占到了香港地區旅游總收益的1/3,內地旅客對于香港經濟的拉動效應日益明顯。內地旅客在香港購物往往一擲千金,已成為香港最強勁的消費群體,對香港旅游業以及整體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0年間內地旅客在香港的消費變化
◆1997年香港旅游總收益720億港元,若以內地旅客人均消費5000港元來計算,內地旅客可為香港貢獻旅游收益100多億港元。
◆1998年香港旅游總收益552億港元,內地旅客消費約170億港元,人均消費6500港元,比歐美日旅客的7000港元略遜一籌。
◆2001年內地旅客在港消費達到230億港元,人均消費5169港元,人均消費水平超出美國旅客97港元,首次成為訪港旅客中最高消費群體。
◆2002年內地旅客在港消費約360億港元,人均消費5300多港元。
◆2005年香港整體旅游收入突破1000億港元大關,其中內地旅客在港消費400多億港元。
◆2006年底香港旅游總收入1194.3億港元,比1997年增長了51%,內地旅客貢獻的旅游收益達397億港元,占了旅游總收益的1/3。商務旅客是香港目前正在極力開拓的客源之一。

這一點東方色彩的存在,顯然是看在外國朋友的面上,英國人老遠的來看看中國,不能不給點中國給他們瞧瞧,但是這里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關注四
提起香港,你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呢?迪士尼,海洋公園,蘭桂坊,星光大道,還是女人街?……
在這個中西合璧,包蘊著時尚、現代、華美與和諧等諸多元素的國際大都會里,似乎她的一切都是充滿著神奇的魔力,時刻都能喚醒你每一根興奮的神經,時刻都能讓你感受到生活的激情,白天你可以到主題公園觀光、游玩,晚上可以到街頭泡吧、購物,白天與夜晚有著截然不同的韻味與風情。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香港,這也正好詮釋了香港的多姿多彩。
10年來香港旅游與商務設施的建設
◆迪士尼樂園
香港迪士尼樂園于2005年9月13日開幕,是繼東京和巴黎之后,美國本土以外第三個迪士尼主題公園。在這個色彩繽紛的童話王國里,除了家喻戶曉的迪士尼經典故事和游樂項目外,香港迪士尼樂園還配合香港的文化特色,構思了一些專為香港而設的游樂設施、娛樂表演及巡游活動。樂園于2006年7月增添3個項目,在2007年及2008年都將再增加3項新設施。
迪士尼樂園在香港的建成,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增強了內地游客赴港旅游的欲望,為本已恢復活力的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并帶動香港經濟全面發展。
◆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是香港第一個主題公園,也是赴港旅客必游的景點之一。憑著400萬人次的入園紀錄,香港海洋公園入選美國《福布斯》雜志評出的2005年全球十大主題公園。2007年,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中央政府再次贈送兩只大熊貓,永久居住在海洋公園。
近年來,為更多地招徠旅客,海洋公園公司已在現址范圍內展開重新發展工程。根據重新發展計劃,各項工程會分八期進行。每期都會推出一些新設施,包括各種電動游戲,如摩天輪和過山車等,還開辟了—個頗具規模的水上樂園。第一項新設施已于2007年年初啟用,其它機動游戲和景點將會在2013年前陸續推出。
◆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位于天水圍北部,于2006年5月19日開幕。以前這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香港建筑署從2003年起,以人工湖泊、紅樹林、蘆葦田將這里打造成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和生長地。占地1萬平方米的室內訪客中心備有各種先進的互動設施及多個主題展館,60公頃的戶外野生環境可讓旅客親身體驗各地的濕地生態。公園集自然護理、教育及旅游于一身。2006年4月,香港濕地公園被評為香港建筑師學會全年建筑大獎。
◆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于2004年4月建成開放,設在尖沙咀的海濱長廊,從香港藝術館旁伸延至新世界中心對開。它仿照美國好萊塢星光大道設計,大道以香港電影業發展史及頌揚電影巨星和幕后工作者成就為主題,全長440公尺,耗資四千萬港元。
大道地面裝嵌了73名電影名人的牌匾,其中30多塊有名人手印。大道入口處設有金像獎銅像及一個供表演活動的小舞臺。大道沿途有小食亭、紀念品小賣亭、一些與電影相關的雕塑和休憩座椅供游人享用。在星光大道漫步,旅客可以從容地欣賞香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景色、香港島沿岸特色建筑物以及香港嶄新的多媒體燈光音樂匯演。
◆幻彩詠香江
幻彩詠香江于2004年1月推出,每晚透過維多利亞港兩岸33幢建筑物的互動燈光及音樂效果,展示維港充滿動感與多姿多彩的一面。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又有10幢建筑物加入了匯演,讓這個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陣容更為鼎盛。
◆昂坪360
昂坪360于2006年9月投入服務,纜車全長5.7公里,連接大嶼山東涌市中心及昂坪。20-25分鐘的纜車旅程可居高臨下遠眺遼闊的南中國海,亦可俯瞰翠綠的北大嶼山郊野公園。
◆奧運馬術項目場地
以著名的香港沙田馬場為基礎,將新建的場地與現有的體育設施結合,建有可容納270匹賽馬的4間新馬房和配套設施,并為比賽馬匹提供了一條800米長的越野賽練習跑道和一條1200米長的策騎道,主賽場和多個練習場可容納1.8萬多名觀眾。建在沙田賽馬場中間的彭福公園綠樹成蔭,可為所有觀賽的旅客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場館于2007年7月竣工。
◆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位于景致迷人、聞名中外的維多利亞港上,是該區最新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它于1988年開幕,1997年6月進行擴建。由填海擴建而成的新翼,內附大禮堂及大展廳數個,分布于三層建筑之中。會展中心現時的總面積達24.8萬平方米,其中超過7萬平方米可供租用。因會展需要,第二期擴建工程于2006年7月開始施工,到2009年竣工,屆時將為會展中心增加1.94萬平方米的展覽場地,使展覽場地增至8.3萬平方米,而中心可租用的總面積將接近9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展館之一。
整個展覽中心大片落地玻璃正對著灣仔碼頭,景色迷人,這里經常舉辦一些商業會談、流行展覽、服裝秀等,吸引許多廠商及愛好流行信息的民眾來此參加。
除了作大型會議及展覽用途之外,這里還有酒店兩家、辦公大樓和豪華公寓各一幢。新落成的新翼,設計如同一只向天空展翅飛翔的巨鳥,全現代化的外形由鋁金屬與玻璃兩種物料結合,預告了21世紀的建筑新趨勢,如今它成為了觀光客留影拍照的新地點。
◆蘭桂坊
蘭桂坊是香港最著名的酒吧街,坐落于中環云咸街與德己立街之間,是一個西方文化濃厚的地區,開設了超過五十家餐廳和各樣的消費場所,名字和裝飾十分西化,洋溢著特有的歐陸風味和異國情調,被譽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區。每逢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蘭桂坊節、食品節等,蘭桂坊都吸引大量中外人士參加狂歡活動。
近年,云咸街與榮華里交界的一段德己立街,也被歸入蘭桂坊,使蘭桂坊的范圍不斷擴大。隨著香港旅游發展局不斷向外宣傳,蘭桂坊現在已成為香港的旅游熱點,不僅洋人趨之若鶩,許多內地旅客也把游覽蘭桂坊列入行程,一睹其魅力與風采。
◆莎莎店
莎莎是亞洲最大的化妝品零售及美容服務集團,香港莎莎專賣店幾乎遍布全港所有商業區,在香港化妝品市場的占有率超過30%,被內地旅客視為赴港購物的必經地,其化妝品一直深受內地旅客的喜愛。在全國各省媒體合辦的“2006中國消費者喜愛的香港品牌”評選中,莎莎位居榜首。
暢游“天堂”的寶典
“旅游天堂”——經典線路
◆第一天下午抵港→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太空館→香港藝術館→蘭桂坊
◆第二天金紫荊雕像→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 海洋公園
◆第三天淺水灣→影灣園→赤柱→山頂纜車→ 杜莎夫人蠟像館→奇趣館
◆第四天中式早茶樓→銅鑼灣購物→香港文化博物館→紅黃埔新天地
◆第五天嗇色園黃大仙祠→離開香港
“購物天堂”——淘寶攻略
◆尖沙咀
坐落于廣東道的海港城,是區內最大最有名的購物商場,超過700家店鋪,售賣各式商品。而海港城外面的廣東道絕對是名牌服飾“擁戴者”的天堂,這里包括本地和國際著名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保證讓你看一眼就心動。彌敦道的西側現在是一等商業地區,照相機、電器商品很多,日本照相機在此購買要比在日本買還便宜。彌敦道的東側從么地道到金馬倫道一帶,道路變窄,店鋪卻一家挨一家,那里可以買到便宜的西裝、皮鞋、皮包等。加拿芬道周圍,有很多外國的,特別是印度的商店。
位置:位于九龍半島南端。
提示:價格適中,是一般市民購物的好去處。
◆旺角
旺角是以各種分類產品齊集一街為自己的特色。
女人街:售賣女性用品為主,街上商品價格便宜。除了女性用品外,飾物、小擺設、童裝、玩具均有售。每日中午時分,女人街的檔販相繼開市營業,到了晚上六七時,正值女人街的黃金時段,街上充塞著逛街購物的人群,人群會一直增加至深夜十二時。
運動街:在這條街上,有超過20家體育用品公司和各種運動用品及器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一些體積小巧、功能齊全的小器具。
位置:位于九龍半島的中心地帶。
提示:購物檔次一般,商品價格不高,特別適合工薪階層。
◆中環
中環商業中心區布滿宏偉的高樓大廈和華麗的購物商場,置地廣場、嘉軒廣場、太子大廈、歷山大廈及國際金融中心更是區內著名的大型購物商場,喜歡名牌服飾的游客絕對不要錯過。
利源東、西街是位于德輔道中和皇后大道中之間的兩條平行的小巷,小巷兩旁盡是小攤,售賣廉價衣服、手表、人造首飾、皮包和皮鞋等。士丹利街的攝影器材不但款式齊備,而且價錢相當合理。荷李活道盤繞于中心商業區之上,是尋找古董的好去處。往西走便是上環,這里有不少遍布路邊攤小販的“樓梯街”,別具特色。
位置:香港島灣仔區。
提示:大多是高級商場,商品檔次較高,價格自然不菲。
◆銅鑼灣
以銅鑼灣地鐵站為中心,SOGO、時代廣場、皇室堡、利園商場……想要一天逛完絕對是不可能的,設定自己的購物目標,直接“殺”入目的地即可。銅鑼灣是以出售中偏高檔及高檔品牌著名,所以鎖定專賣店集中的商場是個節省時間和體力的好辦法。銅鑼灣地區最大的購物中心時代廣場,16個樓層匯聚300多個店鋪,每一樓層各有一個主體商品,好像網絡搜索的關鍵詞一樣,方便尋找。但要記住一個規則:越往上行,商品價格越低,香港品牌也越多。
位置:位于香港島北部。
提示:商品檔次中偏高,價格適中。
◆DFS
DFS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免稅企業,在店面里貨品齊全,可以找到世界其他地方難以找到的品牌。DFS服務與眾不同的地方是用外幣付款購物可以享有優惠的兌換率。進入免稅店或購買免稅貨品,顧客必須持有國際機票。除數家商店出售非免稅類貨品外,其余的都是免稅貨品。因價格便宜,所以內地大半游客都會在這兩家連鎖店購物。
位置:大型購物區內都設有連鎖店。
提示:各種品牌比較齊全,價格便宜。
“美食天堂”——搜城行動
◆銅鑼灣:純正港味
銅鑼灣是有名的購物區,所以大量的人流也使得這里的餐飲業十分發達。渣甸坊、時代廣場、波斯富街、利舞臺廣場和百德新街餐飲店林立,有充滿地道香港風味的大排檔、茶餐廳、涼茶鋪、粥面店、燒味店、甜品店,也有西式菜館、臺式小吃店、日本壽司店、精致的咖啡廳,豐儉由人。
沿著銅鑼灣的登龍街和勿地臣街一帶走走,可找到不少價廉味美的地道小吃。區內很多小吃攤子都營業至深夜。
新寧道一帶酒吧和壽司店其門若市。黃昏日落之時,先到一家開放式的酒吧喝杯啤酒,再于時代廣場、利舞臺廣場或波斯富街找一家舒適的餐廳吃頓精彩的晚餐,簡直是人生一大樂事。
乘車:銅鑼灣地鐵站E出口往東走到百德新街,在北京士頓街北。
◆蘭桂坊:異國風情
這里是消費較高的時尚中西美食集中地,菜館、酒吧和咖啡廳林立,供應中國、泰國、越南、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地的菜式。鵝卵石鋪砌的斜面路上開設了很多新派的西式餐廳、酒吧及迪斯科,是追求時尚夜生活的人士常去的地方。
乘車:地鐵中環站D1出口向蘭桂坊方向步行5分鐘。
◆赤柱:歐陸風情
赤柱的環境清幽,海景迷人,有不少外籍人士在這里居住,像個歐陸小鎮,“吃”的環境絕佳。除了美利樓歷史建筑內的海景餐廳外,赤柱市場內也有中式、越式、法式和意式的餐館,臨近海灣還有酒館、露天茶座等,處處洋溢著歐陸風情。
乘車:地鐵中環站A出口,步行至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換乘6、6A、6X或260線巴士。
◆尖沙咀:潮流美食
尖沙咀及其東部一帶是旅客高密度區,無論是廣東道、諾士佛臺、柯士甸道和山林道,還是亞士厘道和加連威老道等橫街小巷,特色餐館都數不勝數,組成國際美食集中地,供應各地的特色佳肴,有來自中國各地、日本、泰國、越南、臺灣、意大利、美國、西班牙、瑞士、印度,甚至加勒比海和俄羅斯的菜式,包羅萬象,選擇繁多,有如美食萬花筒。
乘車:地鐵尖沙咀站B1出口,右轉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