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大佛又叫翠微峰、彌勒峰,是黃山36峰之一,修建在上面的翠微寺是全國唯一一座由古印度大德高僧創建的寺院,印度高僧包西來東游送經,曾修行于此,一千多年來,翠微寺幾經興廢,歷盡滄桑,如今這座千年古剎因翠微大佛的度化而有了超凡的靈氣,成為了萬人景仰的佛教圣境。

一輛加長的重型卡車,馱運著五尊高大偉岸的緬甸玉石佛,艱難地在黃山翠微峰山路上蹣跚前行。每經山路的一個拐肘彎時,右邊的后車輪都要探出山路,懸在半空劃一個半圓的弧線,再落回到山路的路面上。如此這般,從山腳到翠微寺17公里的山路上,要經過9個這樣的拐肘彎。駕駛員如果沒有高超的技術和膽量,是不敢鋌而走險的。
在玉佛車后面的一輛黑色桑塔納轎車里,坐著安徽省旅游局的老局長張脈賢和他的夫人,他們要上山看望翠微寺的住持演龍法師。因為山路狹窄,無法超車,只得壓著車速在后面不遠不近地跟著。
松濤波涌,竹海蕩曳,峰巒蒼莽,不見人煙。汽車徐徐駛進原始森林密稠翠微的綠蔭里,被林海淹沒。
當汽車闖過第九個拐肘彎時,一陣山風掠過,隱隱飄來一縷神秘的梵音,顯現出一個蓮花座型的山凹。
翠微寺,終于到了。
早已守候在寺院山門兩側的善男信女們,馨香跪迎玉佛。烘托節日吉祥氣氛的鞭炮,裹著濃烈的硝煙,喚醒了沉睡久遠的古剎。
老局長張脈賢與夫人下了車,每人都手提著兩大兜蔬菜,有芹菜、黃瓜、茄子、豆角等。老局長興奮不已地告訴記者:“現在條件好多了,十五年前我和老伴第一次上山來看望演龍法師,連羊腸小路也沒有,滿山雜草叢生。我們是用刀砍草開路走上來的。因為山上食品稀少,十五年來,我們每次來,都必須帶上糧食和蔬菜,已成“光榮傳統”了。這條公路,是去年才剛剛修好的。”
老局長說的演龍法師,就是現任的翠微寺住持。
當記者見到正在車前指揮卸車的演龍法師時,不由眼前一亮——好一個大胖和尚。演龍法師氣宇軒昂,逍遙富態,氣度不凡,恰如《禮記·大學》中講的“富潤德,德潤身,心廣體胖。”
演龍法師指著寺后面那座彌勒佛狀的山峰說,這座翠微峰又叫彌勒峰,民間稱其為“翠微大佛”,是黃山36峰之一,海拔1600米。翠微寺是全國唯一一座由古印度大德高僧創建的寺院。如今山上還保留著古印度高僧包西來修行的天然山洞。因為包西來在翠微峰上苦修道場,手持錫杖挖蕨根、采野果,一年四季以石板當床,織麻為衣,所以當地山民尊稱他為“麻衣祖師”,他修行的山洞便被稱為“麻衣道場”了。
一千多年來,翠微寺幾經興廢,歷盡滄桑。宋太祖趙匡胤曾攀上麻衣洞拜訪已經一百多歲的包西來,詢問趙氏江山社稷何日可定。宋代民族英雄岳飛也曾兩次造訪翠微寺,并留詩一首:“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訪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老局長張脈賢介紹說:1963年10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邀請3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外交官員及他們的夫人一行69人,對黃山進行為期5天的參觀訪問。當時印度的外交官員就提出要到翠微寺拜謁本國高僧包西來在一千多年前創建的寺院。因當時交通極為不便,印度外交官員的愿望落空。
大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中國玄奘和尚獲唐太宗批準,西行取經。演繹出一部中外文學名著《西游記》。
大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古印度高僧包西來,東行送經,來到中國黃山,建翠微寺。
玄奘和尚西游取經,
麻衣和尚東游送經。
一取一送,兩大奇觀,中印友誼,歷史淵源。
通過與演龍大師交談,才得知麻衣和尚故事豐富,頗具傳奇色彩。演龍法師繼承了麻衣祖師的衣缽后,發揚麻衣祖師穿麻衣、挖蕨根、采野果的苦行精神,殫精竭慮,含辛茹苦,篳路藍縷,住牛棚,吃野菜,飲山泉,重修荒廢多年的翠微寺。
1993年,演龍法師從緬甸化緣請來7尊玉佛供奉寺中。名貴白玉產自緬甸瓦城,玉質溫潤細膩,潔白晶瑩,光亮可鑒。玉佛用汽車從緬甸瓦城運到云南省昆明,后轉乘火車運至安徽省蕪湖,再由汽車運到黃山西大門焦村,再請當地山民肩扛人抬,運至山上的寺院中,其中荊棘載途,千辛萬苦,不可言狀。十幾年來已陸續運來玉佛一千多尊,其中一尊臥佛長5.5米、重15噸。
建國以來,中國玉佛僅有兩尊,上海一尊,北京的團城一尊,鳳毛麟角,世間罕見。演龍法師十幾年來竟運來一千多尊玉佛,開創奇跡。

翠微寺每年農歷6月19日至7月9日,都要舉辦中國佛教界首屈一指的上乘法事——華嚴法會。至今已舉辦了14屆,每屆都有全國各地及香港、臺灣的2000余名信眾參加,盛況空前。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演龍法師發大心,呈大愿,要把麻衣祖師發現的翠微大佛建設成萬人景仰的佛教圣境。
老局長張脈賢對演龍法師的宏大志愿非常支持。他強調說,四川的樂山大佛是人工雕鑿的一尊彌勒佛坐像,大佛通高70多米,翠微大佛是自然形成,通高1600多米,頂天立地。
記者也有同感,眼前這尊栩栩如生,呼之欲動的翠微大佛,正如宋徽宗在《艮岳記》中所說:“真天造地設,神謀化力,非人所能為者”。
據悉,100集的電視連續劇《麻衣祖師》和電影《翠微大佛》,劇本創作工作同時展開,身負神圣使命的作者已入住寺院閉關修行的茅蓬,與僧人一起生活,一起做佛事,立志為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印兩國友誼,增添燦然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