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狀物類作文是學生常寫的一種文章樣式,但大部分學生沒掌握好寫此類文章的竅門,寫不好這類文章。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好呢?我認為必須唱好如下三部曲。
一、認真觀察,再現景物。就是讓學生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景物,描其形、繪其色,把景物描繪得準確、細致、有序。首先,要準確。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特征,再現事物的本來面貌。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可謂寫景的傳世之作。在吟哦之間一幅江南春景圖便浮現在眼前。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大的魅力呢?得力于作者抓住了江南的特征,用紅花、綠水等描寫江南美景,色彩鮮明艷麗,情趣無限,從而產生了很好的審美效果。其次,要細致。一些學生寫景狀物三言兩語,寥寥數筆,雖然準確,但空洞無物。這就需要引導學生觀察時要盡量細一些,角度多一些,視點小一些。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不僅寫出了紫藤蘿的整體形象,還細致地刻畫了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與花艙的風姿及顏色光彩的細微變化。最后,要有序。要引導學生找準觀察點,安排好觀察順序,把景物組合得錯落有致,富有層次。這樣,既能欣賞到美好的景物,又不致眼花繚亂。
二、以我觀物,情景交融。“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語皆情語”。純寫景的文章是沒有的,只有投入感情,景物才靈動、傳神。怎樣才能讓景情很好地交融呢?(一)、讓景情真實自然。以真心觀物,以真情狀物,自然流露。(二)、讓景情契合一致。美景抒樂情,殘景發悲聲,不同景物會觸發與之對應的感情。當然,由于人的情緒不同,也會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如杜甫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經戰亂、憂心如焚的杜甫看到嬌艷的鮮花反而落淚,聽到悅耳動聽的鳥鳴卻驚悸不已。而人在高興的時候會感到白云在招手、小鳥在歡笑。(三)、讓景情水乳交融。這是景情相融的最高境界,讓讀者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請看郭沫若的散文《石榴》中的一段:“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了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三、深入思考,體悟哲理。“草木蟲魚皆可悟道”。只有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讓文章有深度,怎樣才能做好這一點呢?要念好“實、深、新”三字決。“實”,就是體悟要實在、自然,在情景的基礎上水到渠成閃現思想的火花。“深”,就是要深入挖掘,入木三分。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泛泛而論不能產生醍醐灌頂、刻骨銘心的效果。“新”,就是“發前人所未曾發,道別人所未曾道”。讓讀者耳目一新,別開生面,收到“反彈琵琶、劍走偏鋒”的奇效,顯示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鮮明的個性光耀。
總而言之,寫景狀物類作文,奏好了以上三部曲,就能寫出令人拍手叫好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