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在柴達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前赴后繼,勤勞耕耘,用青春和生命,用忠誠和責任,用心血和汗水、用堅韌和無畏,繪就了一幅內涵豐富、氣勢恢弘的歷史畫卷,譜寫了青海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生命之歌、創業之歌、奮斗之歌,使油田的居住條件、基礎設施、生產生活環境、公共事業和產業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居住條件的變遷
上個世紀50年代,柴達木石油人住在風沙肆虐的帳篷里,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陸續住到了地窩子,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住上了土坯房,80年代中期只有少部分職工搬進了樓房,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隨著敦煌、格爾木基地的陸續建設和花土溝的調整,油田職工才徹底告別了帳篷,搬出了地窩子和土坯房,結束了燒油燒煤取暖做飯的歷史,用上了暖氣、熱水和天然氣。
飛天故里崛起的新興石油城敦煌基地是青海油田的培訓輪休基地和總部所在地,是一個集居住、生活、培訓、輪休、教育、醫療、科研、文化、生產指揮、后勤保障、社區服務、餐飲賓館、輔助生產、多元開發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石油基地。
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敦煌石油基地,在運行上實行的“專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大社區模式,基地內的所有房屋住宅、市政設施、治安保衛、小區物業、衛生保潔、園林綠化和文化娛樂場所等都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
除了潔白的樓房、寬闊的馬路和配套齊全的公用設施外,敦煌基地的綠化工程可堪稱一大“奇跡”。中央電視臺“綠色時空”欄目曾用電視專題片《綠染油城》,全面報道過青海油田的綠化成果,國家綠化委員會曾向全國通報,稱青海油田敦煌基地的綠化工程是“塞外戈壁改造自然面貌的又一面旗幟”。如今的敦煌基地已跨入了省(部)級“優秀住宅小區”和“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的行列。
青藏地區的新興石化城格爾木石化基地位于柴達木盆地東南端的昆侖山腳下,是青海油田集油氣運輸、原油加工、石化產品生產、油氣產品銷售、煉化設備維修、文教衛生、生活后勤、輔助生產和社區服務管理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石化綜合基地。
石化基地建有醫院、學校、幼兒園、單身公寓樓、職工食堂、文化站、生活供應站、集貿市場、公園、電視轉播站等一系列服務機構。建有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有線電視網絡,居住在這里的人們不僅可以隨時收看30多套電視節目,而且可與油田敦煌、花土溝、冷湖基地以及各主要生產場點進行通信和信息交流。基地建有影劇院、健身房、圖書室等多種公共設施。基地公園的假山、亭閣、湖水、垂釣、花草和綠樹,給石油職工休閑娛樂提供了良好的去處。此外更有青海油田天然氣化工管理中心大樓和格爾木石化基地職工活動中心等大型標志性建筑。該社區目前已跨入“省級文明小區”和“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行列。
原油生產主戰場花土溝基地是青海油田原油生產的主戰場,這里設有前線生產指揮部。油田的采油生產、油田測試、井下作業、工程建設、機械修理、水電生產、物資供應、建筑安裝、交通運輸、通信信息、醫療衛生、消防保衛、新聞電視、餐飲服務和社區服務等行業的職工以輪換工作制的方式長年奮戰在這里。
由于這里是高寒、缺氧、缺水地帶,環境條件極其惡劣,生態基礎相當脆弱,青海油田在這里正建設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生態園。目前已在許多野外生產場點建設了被柴達木石油人稱為“高原氧吧”的溫室植物大棚。花土溝基地不僅有醫院、職工公寓、職工食堂、生活供應站、集貿市場、體育館、文化站、花卉苑等公共設施和文化娛樂場所,而且還有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有線電視網絡,這里的職工既可以通過有線電視和互聯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又可以利用先進的通信手段與敦煌、格爾木、冷湖基地以及各主要生產場點的人們進行信息交流。
公共事業的發展
經過50多年的奮斗積累,青海油田目前已形成了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工培訓、干部進修四位一體的綜合教育格局,建立了一套集醫療、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衛生保障體系,實現了光纜化、程控化、數字化的通信傳輸,固定電話、移動通信、閉路電視、高速信息寬帶網絡覆蓋了油田各個基地,現代化的文體娛樂場館和持續開展的文體活動更是豐富著基地職工的業余生活。
職工子女成才的搖籃青海油田從1960年在冷湖四號創辦第一所能容納55名學生的帳篷學校起步,目前已形成了包括6所幼兒園、4所小學、4所中學在內的基礎教育格局,在校中小學生近萬名,在職教職員工1000多人。
油田各屆領導班子十分注重對教育的投資,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投入大量資金在敦煌基地建起了現代化的中小學。目前油田所有中小學校都跨入了“省級標準化學校”的行列,所有幼兒園跨入了青海省“一級一類幼兒園”的行列,形成了油田基礎教育辦學的“品牌”。自1992年以來,油田基礎教育高考成績一直處于全省前列,高考大專平均上線率為95.88%,最高上線率達到了99.6%。
職工教育培訓的熔爐青海油田自1980年成立干校、1985年成立黨校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干部管理能力培訓、黨員教育、專業技術培訓、再就業培訓、職工學歷教育和函授教育為一體化的職工教育培訓體系。
青海油田除在敦煌基地辦有黨校、干校、電大、中專、技校、職業中專、職業高中和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培訓中心、再就業培訓站、會計人員培訓站外,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青海分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長江大學在青海油田均設有高等教育函授站。
完善的醫療衛生保障經過半個世紀的積累,青海油田的醫療事業已由起初的醫療小隊發展成為一套集醫療、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衛生保障體系。油田除了在敦煌、格爾木、花土溝三個基地和西寧離退休基地各有一所醫院外,還在敦煌基地設有一個衛生防疫站、兩個社區醫院和兩個診所。
目前,油田職工總醫院已被省上授予“百姓放心醫院”稱號,格爾木石化基地醫院被地方政府命名為格爾木市第二人民醫院,花土溝醫院被地方政府命名為花土溝人民醫院。
覆蓋油田的“三線”網絡青海油田目前已形成了通信、信息、有線電視三網并存的格局。
油田通信以光纜傳輸為基礎,以數字程控交換為主體,能兼容話音、數據、電話電視會議,橫跨甘青兩省四地市的現代數字通信業務骨架,建有地面有光纜、空中有微波、高空有衛星的立體傳輸網絡,形成了公網與石油專網互聯、無線有線并舉、市話長話并存的現代化通信格局;敦煌、格爾木、花土溝、冷湖設有4個有線電視轉播站,每天有近40多個頻道的轉播電視節目和兩套自辦節目;高速信息寬帶網也已進入千家萬戶。
功能齊全的文體娛樂設施油田各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職工之家”,每個居住小區都配有文體娛樂設施。即使工作在野外生產場點的職工,也有自己的體育文化娛樂設施。
近年來,油田還在敦煌基地建設了現代化的科技創業中心、工人文化宮、職工俱樂部、體育公園和游泳池。
科技創業中心是集科普教育、青少年文體教育及各種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建筑,主要由青少年宮、油田發展史廳、勘探開發廳和會議廳組成。體育公園由游泳館、游樂園和健身廣場組成,是集桑拿、網球、游泳、露天健身等設施于一體的休閑健身場所。功能齊全的文體娛樂設施為奮戰在高原上的青海石油人提供了絕佳的娛樂、休閑服務。
(作者單位:青海油田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