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起伏綿延的群山中,有著大片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獨特的自然環境,成為各類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其中,和大熊貓一樣同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東方神獸”最具傳奇色彩!2006年9~12月,記者隨一支科考隊來到川藏交界處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察青松多地區考察,有幸走進了這個神秘部落。
“絕跡”珍獸,重現密林
據科考隊隊員之一,我國野生動物資深研究員彭基泰教授介紹,1981年8月,時任甘孜州林業局局長的他,帶著兩位藏族同事到白玉縣境內的原始森林考察森林植被恢復情況時,突然發現察青松多河谷內有幾十只似鹿非鹿的奇怪動物。它們雖然形似馬鹿,卻比馬鹿略小。體長為1-2.1米,肩高1.3米左右,尾巴是大型鹿類中最短的,僅有十幾厘米,體重在130-200公斤。
這種野生動物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一個純白色的下唇,它的頸部也很長,臂部有淡黃色的斑塊。這到底是什么動物?回城后,他查閱大量資料后得知,這種被當地藏民稱作“神獸”的動物,就是俄羅斯著名探險家甫瓦爾斯基于1883年夏天在甘肅祁連山采集到標本,后又證實已經從世界上絕跡的白唇鹿。就這樣,活著的白唇鹿被他發現了!
白唇鹿別名巖鹿、白鼻鹿、黃鹿,屬于鹿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雄獸頭上長有淡黃色的角,角干的下基部呈圓形,其余均呈扁圓狀,特別是在角的分叉處更顯得寬而扁,從角基至角尖最長可達140厘米,分叉有8-9個,各枝幾乎排列在同一個平面上,呈車軸狀,而雌獸不長角。
白唇鹿是我國的珍貴特產動物,也是一個古老的物種,早在更新世晚期的地層中,就已經發現了它的化石。它曾經廣泛地分布于喜馬拉雅山中部一帶,由于古地理的影響,第三紀后期、第四紀初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以我國青藏高原為中心的地面劇烈上升,高原隆起、森林消失,所以白唇鹿分布范圍也向東退縮,現在的分布地點在四川西部與青海、西藏接壤的高原地帶。
白唇鹿喜歡集群活動。小的鹿群有4至8頭,一般都有10至30多頭。到了繁殖配種季節,鹿群開始龐大起來,有時竟達200多頭。
白唇鹿活動情況大致是:白天在隱蔽處臥休,利用早晚采食,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被人類或猛獸發現。加上它們分布于高原的偏僻地區,這就是其很難被發現,更不易被捕捉的原因。也是長期以來,其習性不為人知的原因。
白唇鹿一般以松散型的大群體方式生活,但因其性情機敏,嗅覺和聽覺都很發達,一有驚擾和危機,就會迅速逃離,所以很難捕捉或近距離觀察它們。
平常雄鹿與雌鹿、小鹿們總是分開的,不是雄鹿不想與雌鹿相伴,而是多數雌鹿都有幼仔或者正懷著幼仔,它們寧愿與同性結集為伴,這樣更有利于保護和教育幼仔。雖然母鹿們自得其樂,同時拒絕與“牛高馬大”的雄鹿在一起,可雄鹿們卻并沒有放棄自己肩上保護“婦幼”的責任,它們總是不遠不近地與“妻子兒女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如果“妻兒”突然遭遇危險,它們就可以快速奔跑過去,與來犯之敵拼個你死我活。
在長時間的觀察與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這群白唇鹿中,有一只體形健壯、毛色光滑、年齡約在12歲左右的雄性白唇鹿在種群中很有權威,不僅被鹿群所擁戴,而且當豺狼等敵人來犯時,它總是率先帶領種群中的雄鹿與之勇猛作戰,即使偶有掛彩,也絲毫不減其為保護種群而誓死拼搏的“英雄”本色,彭基泰教授給它取名叫“角王”。
“比武搶親”,驚心動魄
白唇鹿是固守生存規律和生活方式的動物,它們的交配有著固定的季節和場所,歲歲年年不曾改變。每年9至11月是白唇鹿的發情期,雄鹿便帶領雌鹿長途跋涉,到水草茂密之地配種。這是一個漫長的旅途,它們走走停停,耗時幾天甚至一個多月。它們在草原上擺開幾百米的長線細陣,遠遠望去猶如巨龍游動。遷徙大軍均由身強力壯的雄鹿擔當護衛,前有雄鹿引路,后有雄鹿斷后,兩翼有雄鹿巡視,以保衛雌鹿和幼鹿的安全,直到目的地。
筆者在考察中發現,如果在平時,當雄鹿要試圖接近雌鹿時,雌鹿會很不客氣地對待雄鹿,但當它們到了發情期以后,雌鹿們則不再拒絕雄鹿了。當然,它們在渴望得到“愛”的滋潤時,卻又不愿輕易將自己的愛奉獻出來,它們希望身強力壯的雄鹿們為它們“比武搶親”。強壯的雄鹿往往毛色鮮亮,越鮮亮就越強壯,越強壯就越有魅力。在白唇鹿部族里,雄鹿的數量往往只有雌鹿的十分之一,因而當雌鹿們看到了雄鹿群中誰最“帥”時,它們就會主動向它示愛,也會主動向它靠攏,所以在發情期內,毛色最漂亮、身體最強壯的白唇鹿身邊往往會有二三十頭雌鹿妻妾。因為在性伴侶上嚴重“貧富分化”,其他虎視眈眈的雄鹿中就有膽子大者沖過來,與其“比武搶親”。
角王因為是皮毛光滑、身強體壯的“帥哥”,行動起來動作敏捷,在鹿群中顯得威猛無比,因而有不少雌鹿都很喜歡它,情不自禁地與之接近。當到達交配地之后,一下子就有30多頭雌鹿與它保持親密接觸,并以此為幸福和安全。然而,就在身處“花叢”中的角王陶醉于自己身邊佳麗如云時,雄鹿群中突然有一頭同樣健碩的雄鹿朝著它沖了過來---那是角王先前的玩伴健林,健林先是禮節性地與角王頭挨頭、角挨角地輕輕接觸,并相互摩擦。繼而,各自退后,擺好決斗的架式,狠狠地將頭低著,眼睛鼓鼓地盯著對方,原本白白的眼球幾乎在一瞬間就變得血紅起來。 面對前來挑戰的昔日好友,角王先是“哞哞”嚎叫,以示自己的威嚴,見如此聲勢并未壓倒對手,它也盛怒了,決定“毫不手軟”地與之比拼。于是兩頭鹿瘋狂地向對方沖去,速度越來越快,方向越瞄越準,就在眾多雌鹿和雄鹿看得心驚膽戰之際,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角王與健林堅硬的鹿角撞在了一起。因為角王的體重比健林略重,而且其攻擊戰術要高得多,所以,在第一輪的決斗中,健林略占下風。但它卻并沒有就此罷休,在稍稍調整之后,又開始了第二次進攻。 兩只白唇鹿再次各自退后,再次擺好決斗的姿勢,將頭低著,使足勁向對方沖去。也許因為第一次已落了下風,心中對角王有些害怕,對能否取得勝利也底氣不足,在第二回合的比拼中,健林被角王一下子頂翻在地。
又有一只雄鹿嚎叫著沖了過來。于是,在禮節性地與角王親熱后,它們又在一大群鹿“淑女”面前打了起來。幾個回合后,角王再次取得了勝利。
雖然已經擊敗了兩個對手,但角王依然沒有放松防備其他年輕力壯的雄鹿前來向自己挑戰的警惕。果然,就在角王的叫聲尚未停止之時,在雄鹿群中又有一頭雄鹿向它沖了過來,這頭雄鹿的角比角王的角還要長,還要大,而且分叉也跟角王一樣是7個,體型看上去也比角王更大,毛色美麗光滑得有些眩目,它是雄鹿“大角”。看到實力明顯強于自己的大角沖了過來,角王不由一驚,但短暫的遲疑后便迅速應戰。 第一回合開始了。兩頭實力相當的雄鹿的鹿角瘋狂地頂在一起,如同山響的撞擊聲在山谷里響了起來。經過這猛烈的撞擊之后,雙方都被對方的戰斗力所威懾。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戰場”上的兩只斗獸哪肯就此罷手?于是,雙方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了第二回合的戰斗……也許在此之前已經跟健林等兩頭強壯的雄鹿戰斗過的緣故,角王明顯體力不支,反應有些遲鈍,戰到最后,竟然被大角一下子給挑到了地上。大角以為角王會很快站起來反撲,又在沒有停頓的情況下用鹿角快速朝角王撞去,這時我們聽到的聲音不再是角與角相撞所發出的脆響,而是一聲悶響---角王的左前腿被大角給撞斷了。驍勇善戰卻出師未捷身先敗,角王不由得發出了哀鳴,但是“堂堂正正”的雄鹿是愿賭服輸的,戰敗了的角王艱難地站起來,然后怏怏地離開了曾經傾慕于它并且它也以此為榮的眾多白唇鹿“美女”們。
見自己一直很景仰的角王被打翻在地,雄鹿們有的震驚了,有的被威懾了,也有的憤怒了。于是,又有新的挑戰者沖了上來與大角決斗起來……
在雄鹿們相互之間為“紅顏”一怒而斗得不可開交時,雌鹿們則擺出一副坐山觀虎斗之態,在靜觀中欣賞雄鹿們展示實力的拼殺……交配權確立之后,勝利者便與雌鹿合作成一首美麗的愛曲。幾十頭甚至上百頭白唇鹿幾乎同時交配,場面蔚為壯觀。
陽剛也溫情,群體之情重于泰山
完成傳宗接代使命的雄鹿們又護送雌鹿和幼鹿們返回原先的草場或者森林。之后,雌鹿們又開始了以往與雄鹿們形同陌路的狀態。雄鹿們卻并不遠離雌鹿們,它們三三兩兩地在一起,不遠不近地與雌鹿們保持著距離。它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隨時欣賞到鹿“美女”們的美色,飽飽眼福;同時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們要防備外來之敵,給鹿“美女”們營造一個安全的氛圍,讓它們可以安心地養胎。因為雌鹿的懷孕期為8個月,要到第二年5-7月才到產期,而且幾乎每胎只產1只幼仔,所以要成功養大后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比武娶親”之時,雄鹿們總是一個個顯得驍勇善戰,即使平時最好的玩伴也會在“比武”、“打擂”之時眼睛變得血紅,六親不認。但是過了發情期后,它們曾經是好朋友的,之后還是好朋友。
在察青松多地區,雖然沒有獅、虎等猛獸,但是體形龐大的白唇鹿依然有敵人,那就是按常理根本不會給它們造成威脅的狼和豺,因為它們都是體形相對較小的動物,根本不是白唇鹿的對手。可是,豺狼在攻擊白唇鹿時,卻總會找準其要害攻擊----狼會瞅準機會一口咬住白唇鹿的頸動脈;而豺卻專咬白唇鹿的肛門。
有一天,我們正用高倍望遠鏡遠遠地觀察這群白唇鹿的生活習性,忽然發現,在白唇鹿的周圍,來了一群餓狼和一群豺。豺狼們遠遠地、看似若無其事地觀察著白唇鹿群,其實他們是在尋找下手的突破口。雖然它們身手敏捷,可面對體型碩大,且有堅硬如鐵的鹿角的雄鹿,豺狼還是不敢輕舉妄動。時間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雄鹿們齊齊地將眼睛瞪得血紅,屁股朝向雌鹿和幼鹿,鹿角朝向豺狼,警惕地防備著敵人的侵犯;而豺狼們找到了突破口----角王的腿是瘸的,它的防御能力肯定不強!
接著我們看到,先是幾只狼漫不經心地朝著角王走了過來,然后猛地朝它撲來,想一口咬住其脖子。曾經是白唇鹿頭領的角王深深地知道,狼是很兇殘的,因而在狼群靠向它時,它已經做好了應戰的充分準備。然而,它卻高估了自己,它還以為自己是從前四肢健康的角王。當一只狼撲向它時,它本想用長長的鹿角狠狠地朝狼扎去,無奈用力過猛,它那不爭氣的左腿卻一下子將自己拌倒在地上。
“完了,角王會成為狼群的盤中餐了!”筆者遺憾地感嘆道。誰知就在此時,卻見大角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了過來,用長長的角一下子挑起那只貪婪的大灰狼,然后猛一擺頭,將那只狼遠遠地甩了出去。因為大角的長角穿透了那只狼的肚皮,那只狼很快便一命嗚呼了。見同伴死了,狼群稍有收斂。但很快便再一次發起了進攻,朝著剛剛掙扎著站起來的角王撲去,這次撲上去的不是一只狼,而是三只。看到狼群似乎發了瘋,大角也瘋狂地用角朝著撲向角王的狼撞去。誰知大角只注意了進攻,保護被它在“比武”時撞殘了的角王,卻忘記了保護自己,就在此時,一只豺趁它不備,突然偷襲了它,撲在大角身上,利爪抓進它背上的肉里,一口咬住了它的肛門。大角痛得團團轉,卻又擺脫不了身上那只貪婪的豺。
看大角受傷了,不知哪里來的力氣,讓本來幾欲摔倒的角王堅強地站立著,且用自己的角猛地朝正在狠咬大角肛門的那只豺刺去。雖然它的利角挑起了那只瘦弱且兇殘的豺,并將其拋向了空中,可是因為那只豺在被拋向空中時也沒有松開一直咬著大角肛門的嘴,使得大角的腸子一下子從其肛門中被拖出了一大截! 就在角王吃驚眼前發生的一切,且再次搖搖欲倒之時,一只狼也一下子準確無誤地咬住了它的脖頸……
看到角王與大角雙雙被豺狼擊敗,且即將成為它們的盤中美食,其他雄鹿也紛紛跑了過來,與豺狼們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雖然最終將豺狼擊潰,可是角王與大角以身殉職,因此,它們只好傷感地告別戰友保護著眾多鹿“美女”和它們的兒女們撤退到相對安全的地方……
我們在觀察和研究白唇鹿的過程中發現,雖然白唇鹿種群表面看來是松散型的,其實它們非常團結,也非常有群體意識,它們平常悠然自得地生活著,而更多時間是在群體的愛的快樂中游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