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和理順財務關系所能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對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尤為重要。但多年來,理論界就有關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認識不統一。這很難對企業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予以正確的指導,甚至有可能把企業帶入誤區。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企業的財務管理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根據當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再作探討。
一、對三種常見財務管理目標的缺點評述
1.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點。主張把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人數不少。但是,它存在以下十分明顯的缺點:
(1)未明確企業賺取利潤的最終目的是什么。這與目標應具有的體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性、統一性和明晰性三個特征不太相符。(2)未考慮實現利潤的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容易引發經營者不顧企業長遠發展而產生短期行為。也即企業管理者的目光短淺。(3)未考慮利潤產生的風險因素,容易引發經營者不顧風險去追求最大的利潤,這容易使企業陷入經營困境或財務困境。(4)未考慮利潤本身的“含金量”,容易引導經營者只顧追求會計利潤而忽視現金流量,使企業因現金流量不足而陷入財務困境。
2.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缺點。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主要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大的財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是擴大財富,他們是企業的所有者,其投資的價值在于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它存在以下重大缺陷:
(1)難以控制。股東財富的計量標準是企業股票的市價,而股票的市價的影響因素很多,除了受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外,更多的是受企業外部因素的影響。當外部因素對企業不利時。企業股票的市價不僅不會升,反而會下降,從而使企業的一切看似有效的管理活動對股票市價而言卻變成了無效的管理行為。用一個企業不能有效控制的指標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這不現實。(2)有違社會主義基本規律性和統一性。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要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該目標只追求股東一方的財富最大化,這不利于充分調動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大力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我國,企業現階段更應強調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實際利益和各項應有的權利。所以在選擇財務管理目標時,僅僅局限于股東這個利益集團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3)適用范圍很窄,此目標對于非企業制、股份制企業不能使用。
3.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缺點。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雖然充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企業主要采用最佳的財務政策,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也有較突出的缺點:
(1)難以計量。企業價值的大小取決于企業未來現代經濟探討現金流量的多少、企業持續發展的時間長短和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大小這三個因素;而這三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動態的因素,很難準確地計量它們,用無法準確計量的結果來評價企業的價值并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最佳目標,顯然是不可靠的。(2)有違明晰性特征。企業價值這個概念可以作多種解釋,概念本身很不準確。從性質上看,企業價值有企業經濟價值、企業社會價值、企業人文價值之分:從時間上看,企業價值有過去價值、現在價值和未來價值之別。此目標中說的究竟是哪種企業價值并不十分清楚。(3)它未明確企業財務管理最終的目的究竟是什么。(4)組成企業的各經濟利益主體都有其自身的目標,而此目標未能把各經濟利益主體的目標明確表示出來。(5)它很難把該企業具體目標落實到各經濟責任單位和個人。(6)由于影響企業價值的因素太多,而企業又難以有效控制這些因素,其中的許多外部因素更是企業無法調控的。
二、關于和諧社會中企業財務目標的確定
所謂和諧社會就是指構成社會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的各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能得到有效的協調,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穩定有序的社會。具體說,就是一種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在社會的構成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類型的企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與之相關聯的利益相關者非常豐富,從企業內部來說,有企業的職工及各職能部門,企業必須處理好與這些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才能保證企業有一個和諧的內部生產管理環境.從企業外部來說,政府、企業的所有者或股東、企業的債權債務人都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企業只有處理好與這些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才能保證企業有一個和諧的外部融資營銷環境。但可以看出,以上列舉的企業利益相關者都是與企業利益直接相關的利益相關者。而筆者認為在和諧社會中,還存在著與企業利益間接相關的利益相關者,這就是社會及其公眾,自然與生態環境。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目標與社會的目標確實是一致的,企業在追求自己的目標的同時自然會使社會受益,如企業為了生存,必須要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滿足社會的需求;企業為了獲利,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服務,從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公眾的生活質量。但企業的目標有時也會背離社會目標,例如企業為了獲利。可能會生產偽劣產品,可能只為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而對社會造成環境污染,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等等。企業的這些不良行為會損害公眾的利益,會影響社會的持續發展,會影響生態環境的良好狀態,反過來最終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這都是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不和諧的音符。那么要避免企業的這些與構建和諧社會不符的行為發生,除了依靠進一步健全法制來約束企業外,還應提高企業的“認識”,使其正確確定在和諧社會中應有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作為現代企業來說,其企業目標一般應包括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責任等三個方面。這即是說,和諧社會中的企業當然應以盈利為目的,但是這種盈利活動必須納入各種法規和政策的框架,如做到善待員工、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不污染環境等,這些都是社會發展對企業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企業應當在滿足這種最基本的要求的同時,還應知道企業與社會及其公眾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和諧,這就是和諧社會需要企業越來越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如以社會發展的全局利益為重,節約使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等。所以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企業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高到企業目標結構中的更高地位,切實做到做好與自然的和諧。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是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
前面分析的幾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雖然各有利弊,但它們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點,即只考慮了相關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而忽視了其他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作用。利潤最大化目標側重于經營者的利益,而股東財富或企業價值最大化則側重于股東或所有者的利益,它們都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正常利益需要。同時這幾種財務管理目標都帶有較強的工業經濟時代的特征,即以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來求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很顯然,這與我國目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發展目標是不相符的。和諧社會中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體現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自然與企業的協調發展。而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這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就能滿足這些要求。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必須處理好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關系,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并以此為基礎,追求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和企業價值的不斷增長。具體內容包括;首先從企業內部來說,要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以承擔的范圍內;要充分考慮本企業職工的利益。創造和諧優美的工作環境,講求信譽,注意企業形象的宣傳。其次從企業外部來說。關心政府政策的變化,努力爭取參與政府制定政策的有關活動,以便爭取出現對自己有利的法規,但一旦立法頒布實施,不管是否對自己有利,都應嚴格執行;注重創造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努力培養長期穩定的股東;不斷加強企業與債權人的聯系,重大財務決策請債權人參加討論,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關心客戶的利益,在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上有較高的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再次,作為和諧社會中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更加重視企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如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保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會福利事業等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有利于其在社會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更有利于其經營目標的實現。很顯然,當企業與其內外部的各利益相關主體的關系都處于一種和諧狀態時,就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反過來,只有整個社會和諧發展,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的滿足,才有利于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增加股東的財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可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與構建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和諧社會中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可以確立為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是指企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用最佳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價值與價格的關系、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的投資人、債權人、經營者、職工、政府、社會公眾乃至供應商和客戶的利益都能全面、持續、協調地發展,各自的利益不斷達到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并不是指忽略投資人的利益,而是兼顧包括投資人在內的各方相關者的利益,在使投資人利益持續最大化的同時,也使其他相關者利益持續達到最大化。它有利于企業協調投資人與經營者之間的矛盾。由于信息不對稱。投資人無法對經營者的經營進行全面的監督,即使技術上可行也會因監督成本過大而難以承受。它有利于企業協調投資人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企業協調投資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企業協調與社會的關系,有利于企業與自然的和諧。 總之,企業在組織財務活動和理順財務關系過程中,如果忽視投資人的利益,投資人可能會撤換企業經營者,甚至可能會撤走或轉移投資,使企業不復存在;如果忽視債權人的利益。企業當前的債權人可能會通過法律程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使企業陷入法律訴訟的泥潭,使企業未來的融資活動陷入困境;如果忽視經營者和職工的利益,企業就很難調動經營者和職工的積極性。留不住、更吸引不來杰出的經營者和優秀的職工;如果忽視政府的利益,企業可能會遭到政府的行政處罰或法律制裁;如果忽視社會公眾的利益,忽視生態環境,企業也可能遭到政府的行政處罰或法律制裁,同時還會遭到社會公眾的譴責和抵制,會遭到自然的報復。所有這一切,都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還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衰敗。所以,只有把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定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最佳目標,才能使企業在管理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中努力兼顧、協調和平衡相關者的利益,才能使投資人、債權人、經營者、職工、政府和社會公眾、生態環境等都能從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得各自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應該是相關者利益持續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