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程訓方
管先海(濮陽市檔案局副研究館員):《檔案管理》作為中國檔案學事業類核心期刊,自2005年擴版以來,刊發了許多質量上乘的理論探討和業務研究文章,比如劉東斌的檔案鑒定基本問題思考系列文章、李興利的業務研究系列文章,都是不可不讀的佳作。為什么說這些是文章佳作呢?因為這些文章“問題性”強。(編:正是。)也就是說,這些文章每篇都提出了一個甚至幾個問題,拋開其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措施是否切實可行不說,僅就這些文章能提出問題而言,就可稱得上好文章。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特別是李興利的《檔案法律的尷尬》(《檔案管理》2005年第1期)、《檔案工作問卷調查法》(《檔案管理》2005年第4期)、《地方黨委政府與其辦公室不宜分設全宗》(《檔案管理》2005年第5期)、《論專項工作檔案的整理》(《檔案管理》2006年第3期)、《關于建立領導人考察檔案全宗的思考》(《檔案管理》2006年第5期)等業務研究系列文章,都提出了實際檔案工作中的“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問題,可謂業務研究文章中的精品佳作,我感覺《檔案管理》刊發諸如此類的“問題性”業務研究文章似乎少了點,(編:是少了些。以后要注意引導。)建議以后多刊發這類問題性的業務研究文章。我想這也是絕大多數基層檔案工作者翹首企盼的。關于理論類文章,我認為目前檔案類刊物刊發的理論文章普遍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是一些探討檔案學基礎理論的文章研究“深”度不夠,或是針對某一問題的無意義的淺層次的爭論,或是簡單移植和引入其他學科的時髦概念和理論,或是對現有理論與觀點的反復炒作以及對國外理論的盲目套用,淡化了檔案學的學術色彩;二是一些探討檔案學應用理論的文章研究不夠務“實”,不是針對解決某一實際問題而作,嚴重脫離實踐,大而空,所提出的觀點或是過于超前,或是不具備現實的可行性,不能對實踐問題的解決有實質性的啟發與指導。建議《檔案管理》以后多刊發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文章和比較務實的對解決實踐問題具有實質性的啟發與指導的檔案學應用理論研究文章:(編:理論文章寬而淺的多,窄而深的少。一是觀念問題,二是功力問題。管先海先生的看法有普遍意義。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專家組討論解決。)
劉艷茹(濮陽市檔案局副研究館員):任何雜志最重要的是應有知識性與可讀性。作為專業雜志應該是使讀者在獲取知識與信息、得到啟迪的同時,對實際工作具有指導意義。首先,不客氣地說,“理論探討”泛而空。“理論”應該探討,但應該是結合“實踐”的探討。本人調查了10位檔案副高職稱的專業人士,其中僅有1人能夠粗略地閱讀全文,有3人能夠對感興趣的文章瀏覽文內大小標題,其他人則僅僅關注作者是何許人也,內容則很少關注,一翻而過;中級職稱以下人員的閱讀情況可想而知,“曲”雖“高”,“和”者未免太“寡”。其次,“業務研究”應多刊載對某一問題的研究文章,應具有針對性,少刊載沒有角度,缺乏特色的翻來覆去,你來我往的文章。第三,可以刊載一、兩篇跨學科的文章,但應是具有一定專業文化積淀的優秀文章,而非直接套用。第四,“業務答疑”,形式新穎,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應該堅持。(編:“理論探討”問題不少,有些是作者的問題,有些是編者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很微妙的原因:檔案人員關注專業問題的比例越來越小。實際上專業刊物的定位決定了必須以專業為主。以知識性可讀性為輔。專業文章嚴格說是不可能好讀的,科學是嚴肅嚴謹的,術語、概念、邏輯推理勢必枯燥乏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科學研究不可能輕松愉快。這一點需要專門解釋一下。當然理論結合實踐是另外一個問題,不但必須,而且應大力倡導。)
王霞(濮陽市檔案局副研究館員):我從參加工作就與檔案結下了不解之緣,歷經了從《河南檔案》到《檔案管理》的變革,可以說每次改版都逐漸走向成熟。2005年改版后的《檔案管理》更是吸引眾多業內人士的眼球,尤其是三大欄目之一的“專業欄目”更是我的鐘愛。這次改版后的“專業欄目”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認為),因為,“專業欄目”作為專業刊物的招牌欄目,它摒棄了其他專業刊物欄目中的古板與枯燥,給“專業”注入了“沙龍”、“爭鳴”、“文摘”、“論壇”、“答疑臺”、“調查研究”、“博士論壇”等一些鮮活、個性的東西。像“文摘”能和短時間內開闊視野:“答疑臺”幫助解決了工作中的疑難,這些小板塊就像一朵小花,看似不起眼,但卻香氣襲人。在每期的“理論探討”中更是有重量級的文章作為拳頭產品,隆重推出。如劉東斌、管先海,還有學院派劉永、陳忠海教授的作品,為“專業欄目”增色不少。先海同志提到的那些文章,我也大都看過,讀后受益匪淺,啟發很大,不失為好文章。但是,也有一些文章在此我卻不敢恭維(雖然是班門弄斧,在這里我也斗膽論它一下),直白地講,有些理論文章可以說是以理論論理論,咬文嚼字,長篇大論,洋洋萬言,對實際工作卻沒有多少指導意義。另有一些文章冷不丁一看很超前,很高深,英文縮寫、代碼、符號比比皆是,仔細讀來,空洞無物,華而不實。(當然。也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吧!)。檔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理論研究就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工作中真正存在的問題(我這里強調的是“真正”,而不是無病呻吟),經過“研究”后形成新的理論再拿去指導實踐,這樣的理論才具有生命力,正像毛澤東同志所講的: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讓理論的東西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得以升華,才是我們理論研究的月的所在。(編:對某些理論文章的看法非常有道理。這些文章之所以會通過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把關不嚴。二是為某些名家的頭銜所累。)
何業武(濮陽市檔案局辦公室副主任):《檔案管理》雜志近些年來刊登了相當數量的調研報告,這對作為檔案學專業核心期刊的《檔案管理》來說,也是一個具有分量的版面。仔細推敲,發現這些文章中,偶然性的、短期性的多,深入的、長期性的少。例如,把最近兩三年的《檔案管理》翻開,檔案館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統計分析在《檔案管理》上是近一個階段出現比較多的文章,把這近二十期的雜志目錄匯總到一起,就不難發現,在調研報告這一版塊里,相同的作者出現的次數極少,建議編輯部能給一些作者以適當的引導與建議,培養一個調研群體,這將為檔案學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基礎性的數據,對于檔案工作來說也將具有積極的意義。(編:很細心的讀者。很有價值的建議。)
鞏磊(濮陽市檔案局業務指導科副科長):《檔案管理》雜志是了解全省檔案工作動態,學習提高檔案專業理論水平,增強實際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是檔案工作者必須要看的刊物。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檔案工作者,對專業版的內容平時關注較多,感到《檔案管理》雜志專業版內“理論探討”欄目的一些文章雖然看起來理論水平很高,但和平時的實際工作聯系不是很強,建議今后能多刊發一些對檔案工作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專業理論文章。“業務研究”欄目刊發了一些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也有很強指導意義的文章,對于我們的實際工作幫助很大,希望加大該欄目的內容量。由于經驗交流欄目所登的文章,沒有起到經驗交流作用,建議減少“經驗交流”欄目的篇幅量,能不登的文章可以不登,以增加其他欄目的內容量。貴刊在今年的三期中增設了“業務答疑”欄目,我認為這個欄目設得好,既能貼近我們的辦刊宗旨,又對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建議堅持辦下去。(編:專業版為三個層面:純理論層面,純實踐層面,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層面。這種設計類似自助餐,讀者各取所需。客觀說,純理論層面的文章,也非常有探索價值。是供理論工作者,學術交流之用。實踐工作者不感興趣不看就是了。但沒有也是不妥的。雜志的“雜”就是允許各種層面各種聲音互存之意。)
胡喜長(濮陽縣檔案局副研究館員):辦期刊、處理好“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之類文章的關系,已是老生常談。 《檔案管理》盡管作為檔案核心期刊必須具有“陽春白雪”的格調,但也要注意到基層檔案工作者的心態,如果因一味追求“名分”而失去廣大讀者,恐怕“名分”也很難保得住。我認為在處理上述關系時,刊物的作者和編者必須注意三點:一是“陽春白雪”之類文章的作者,要把自己的文章根基于檔案工作實踐,不要把自己的理論建成空中樓閣,讓人有霧里看花之感。二是編者要做好協調、選用和引導工作,有意識地引導作者寫一些根基于基層工作又站在科學前沿的好文章。三是基層讀者也要加強理論學習,盡快提高欣賞“陽春白雪”格調文章的能力。為此,建議《檔案管理》多增加點基礎理論知識介紹和業務指導性的文章,這樣對廣大基層檔案工作者會大有益處。(編:兩者的關系需要找平衡點。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走鋼絲,只是走得歪歪扭扭,很不成熟老到。今后我們還要多注意多努力。)
程訓方(濮陽市檔案局主任科員):一份雜志只有辦出特色,才能不同流俗,對讀者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檔案管理》雜志作為檔案學類的核心期刊,雖然編輯為辦出特色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就專業版塊來說,個別欄目在突出特色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一是“理論探討”欄目雖然發表了一些分量重、影響大的理論文章,但這些文章涉及的問題比較分散,研究內容不集中,與其他檔案學類雜志相比,特色不明顯。建議《檔案管理》雜志在對檔案學理論予以普遍關注的同時,有意識地把側重點放在檔案學的某幾個領域,爭取每期都能編發這方面的文章,在檔案期刊中形成自己在某些領域的學術優勢。二是《檔案管理》雜志專業板塊中的大多數文章都是先由作者主動投稿,再由編輯老師或專家決定取舍,編輯老師對所刊載的內容比較被動。建議《檔案管理》的編輯老師利用自身的人脈優勢,針對檔案學理論和檔案實際工作中的熱點、難點或重點問題,主動策劃一些研究課題,有計劃地組織一些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進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同時刊發在“理論探討”、“業務研究”、“調研報告”、“爭鳴”四個欄目中,以增強《檔案管理》雜志對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引導力。三是《檔案管理》雜志對自身刊發的一些原創性成果學術造勢不夠,后續研究不足。建議今后《檔案管理》雜志對自身刊發的在理論上有重大突破的原創成果,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學術造勢,并盡力搞好配套或后續研究,以增強《檔案管理》雜志對檔案學類期刊的影響力。四是《檔案管理》雜志專業版塊中“經驗交流”欄目設置的本意是交流經驗,推動檔案的實際工作。但從所刊發的文章來看,真正有思想讀后能給人以借鑒或啟迪的東西很少,建議編輯老師在對這個欄目的文章審閱時拋開情面,嚴格把火,即使不能做到每篇都有新經驗,但起碼應該做到在每一期中多少能有一點讓人心動的“真經驗”。(編:程先生的意見和建議如同程先生的系列文章,深刻而厚重。《檔案管理》目前仍然處在調整期,整體策劃,欄目設置,稿子的組織,存在諸多問題。雜志社和專家組也都程度不同地亟須加強自身充電提升和整合。另外,專家組今年開始實行末位淘汰制。流水不腐嘛。程先生幾個建議極好,我們將逐條研究討論落實。最后一個建議是個老問題。這也是所有雜志社最大的隱痛。有些事,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