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原崛起和漯河大發展的具體體現。漯河市檔案部門認真學習、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全力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1 漯河市農業農村檔案工作基本情況
漯河市是一個農業市,所轄二縣三區共有51個鄉鎮、5個辦事處,1246個行政村。近年來,隨著漯河市“小康村”和鄉鎮及非公有制企業建檔工作的穩步推進,行政村建檔工作健康發展,檔案工作已列入鄉鎮總體規劃和年度目標考評,與其他工作一起同部署、同安排,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實行了崗位責任制,目前,全市鄉鎮建檔率已達100%,有31個鄉鎮建立了綜合檔案室并通過了省標縣一、二級目標認定,其中郾城區、源匯區的村級建檔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他縣區村級建檔率達70%以上,檔案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全市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體系初步形成,并在漯河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2 領導重視,措施得力,農村檔案工作穩步推進
農村檔案是農業和農村各項工作的真實記錄和傳播載體,加強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有利于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有利于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與穩定,有利于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漯河市史志檔案局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農業農村工作方針政策,做好農業農村檔案工作,采取了得力的措施。
2.1 召開會議,總體部署。召開了全市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會議。對全市農村檔案工作作出了總體部署,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檔案工作的意見》,對進一步做好鄉鎮、“小康村”和非公有制企業建檔工作,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2.2 建立組織。狠抓落實。各縣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研究制訂了貫徹落實意見,成立了“農業農村檔案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針對農業農村檔案工作中的辦公地點、人員和經費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認真抓好落實。
2.3 重點突破,強化指導。市、縣檔案、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積極配合,強化服務意識,堅持自愿、引導、扶持、服務的指導思想,對全市的龍頭企業和示范園(區)的建檔工作進行有力指導和有效服務。并深入到龍頭企業和示范園(區)進行宣傳,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檔案意識和檔案法律意識,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工作。
2.4 培養典型,推廣經驗。市、縣檔案、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指導龍頭企業和示范園(區)建檔過程中,立足實際,傾注精力,注重建檔實效。對臨潁縣以南街村建村級檔案館和召陵區以老窩鎮“村檔鎮管”這些典型,及時總結推廣經驗,以典型推動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開展,全面提升漯河市農業農村檔案管理的總體水平。
3 創新服務機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效服務
3.1 服務農村基層政權建設。近年來,村級建檔的經驗表明,搞好村級檔案工作,一是增強了村干部的歷史責任感。村級檔案是村務活動的真實記錄,村干部們都希望自己在任期內為群眾辦幾件實事、好事,在檔案中留下光彩的一頁,二是增強了群眾對村干部的信任感。有檔可查,是村務公開的基礎,建立村級檔案,干群之間以檔為橋,更易于溝通。三是增強了村級政權的凝聚力。村級檔案,牽扯著家家戶戶,諸多事情都需要以檔為據進行分辨和處理。村級建檔加強了群眾與村級政權的聯系,依檔辦事的意識強了,村級政權的凝聚力提高了。
3.2 服務農村基層思想文化建設。村級檔案室不僅有文書檔案、財務檔案、農業科技、聲像檔案及獎杯、獎狀等實物檔案,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反映文化娛樂活動的檔案,對廣大村民特別是青年一代有很好的熏陶教育作用,對精神文明建設產生強烈的輻射作用。許多村在“星級農戶”和“三講一樹”創評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后移交到村檔案室,定期查閱,對照評比,使這一活動開展的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
3.3 化解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農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就是村務是否公開,農村基層干部所從事的一切公務活動,大都牽涉到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通過建立村級檔案,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現象,全村公務活動中產生的一切文件材料統一立卷歸檔,集中保管,大大增強了透明度。
3.4 服務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都離不開檔案工作做后盾。村級檔案建立后,從檔案資料中可以隨時查找各種數據來借鑒,通過查閱技術資料,全面分析本地資源、地理、氣候、人才等方面技術指標和優勢,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郾城商橋鎮前甄村的村干部,利用檔案對照多年的農業年報,發現全村有2000多畝地屬于老砂地,不宜種植糧食作物,而多年來卻堅持“以糧為綱”的思想,一直種植高產小麥,投入產出幾乎持平。于是他們根據檔案資料,從2003年起有計劃地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擴大經濟作物面積,使糧經比例穩定在60:40,全村農民人均收入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
3.5 幫助農民發家致富。檔案業務指導人員在幫助指導建立村級檔案的同時,把建立致富檔案作為村級檔案工作的重點,認真整理歸檔,將農民的家庭、住房情況,從事一、二、三產業的經營收入情況,農民的負擔情況,家庭存在的主要困難及其原因等收集匯總,建立致富檔案卡,研究分析每戶農民致富的潛力,幫助黨支部制訂農民脫貧致富的措施,確定脫貧致富責任人、時間、標準等。郾城區在試點村建立致富檔案500余份,檔案建立僅僅半年,就發揮重要作用。已幫助解決62個勞動力就業,幫助128戶農民進行了種植結構調整,協調幫助55戶農民建起了小型養豬、養雞圈舍,引導78人外出務工。
(作者單位:漯河市史志檔案局 漯河市公路局檔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