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學范式研究作為以檔案學為研究對象的檔案學元科學研究內容之一,它對于檔案學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從“指導和規范檔案學研究,形成檔案學研究范式;激發檔案學人的主體意識,促進檔案學學術發展;強化檔案學學科獨立性,捍衛檔案學學術尊嚴;提升檔案學研究理論深度,拓展檔案學元科學研究”四個角度全面闡述檔案學范式研究對于檔案學發展的學科意義。
關鍵詞:檔案學 范式學科
筆者在“論檔案學研究中的‘范式’現象”(已發表于《檔案管理》2006年第5期)一文中將目前檔案學研究中的有關范式理論進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分析,并指出檔案學范式理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檔案學研究的理論水平,有利于迸發出思想的火花”,也正如丁華東在“論檔案學研究的主體意識與學科范式的建構”一文中指出的:范式理論研究“對科學研究起著規范、指導并引發科學研究發生革命的力量”。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略談檔案學范式研究的學科意義,即范式研究對于作為學科的檔案學的發展有何意義。
1 范式理論對普遍學科發展的意義
范式一詞我們比較熟悉,最早出于庫恩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其核心思想便是一個科學共同體成員所共同具有的、不言而喻的理論信念、價值取向(或價值關懷)、思維方式、概念系統和技術手段的總和,它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的視野與理論參照體系,并進而形成一門學科的理論傳統和研究取向。無論從范式的理論意義還是現實效果,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從庫恩范式理論提出以來,其影響不僅僅在哲學界引起了廣泛影響,而且對哲學以外的學科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不僅僅出現了各學科的范式研究,如史學領域的“批判史學范式”、“新敘事史學范式”,經濟學領域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范式”、“凱恩斯主義范式”、“新古典主義范式”,社會學領域的“社會事實范式”、“社會行動范式”、“社會批判范式”以及管理學里的“管理范式”等等,而在我們圖情界,也開始了具體學科的范式研究,如圖書館學中的“圖書館范式”研究,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圖書館管理和圖書館學發展的范式理論,這些與具體學科的結合研究,實際上確實如庫恩本人的范式思想所揭示的那樣: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的視野與理論參照體系,并進而形成一門學科的理論傳統和研究取向。
“論檔案學研究的主體意識與學科范式的建構”一文中將范式理論的學術功能歸納為“規范科學研究”、“指導科學研究”、“引發科學研究的革命”以及“促發研究者主體意識的覺醒”四個方面,實際上,我們可以把這四個功能理解為哲學意義上的范式理論對哲學門以外的具體學科的理論研究和發展的基本作用。通過具體學科的范式理論研究,使我們確立具體學科的研究范式,指導和規范具體學科的研究,進而在實現各學科研究主體的主體意識覺醒的基礎上實現“引發科學研究的革命”,即各具體學科自身研究的實質變革。
2 檔案學研究中范式現象的意義
近年來檔案學研究中的范式現象,通過筆者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將其定位為是對檔案學本身的研究,即如陳永生教授在《檔案學論衡》中所說的“把檔案學自身作為研究對象”的檔案學元科學研究。
檔案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從歷史學脫離出來以后,基本上在學界確立了自己的學科獨立地位,成為一門以檔案現象為研究對象,以揭示檔案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為目標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筆者以為,檔案學中的范式研究,是檔案學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是對檔案學本身的研究。雖然對象上看似對各類檔案現象分析,但是如果進一步分析,它并不是直接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而是從理論層次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梳理,如“我國檔案管理范式變遷探析”一文中將我國檔案管理模式分成“檔案史料檔案管理模式、檔案實體檔案管理模式、檔案信息管理模式、檔案知識管理模式”,這可以說是屬于對理論的梳理,是對檔案管理本身的研究,是檔案管理的元科學研究。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以為檔案學研究中的范式現象,它是基于對檔案學學科本身的元科學研究,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僅是檔案學研究繁榮的表現,不僅有利于檔案學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不僅有利于人們探討檔案學范式研究的意義,最為重要的是,這種元科學研究對檔案學本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可以進一步捍衛檔案學學科獨立性的地位,同時它可能會從根本上引發“對檔案學研究的革命”。
3 檔案學范式理論研究對檔案學學科發展的意義
我們清楚地知道,一門學科的獨立性在于其不僅擁有自身的研究對象,同時必須形成自身的理論,唯有這樣,我們方可承認一門學科的獨立性或者說其作為一門學科已經形成。當然,在此,我們并不是在討論檔案學的學科獨立性是否存在的問題,而是基于現代環境下學科發展的“高度綜合”和“高度分化”的兩種趨勢下,怎樣保持和強化檔案學的學科獨立性。如筆者以上所言,這種對隸屬檔案學元科學研究層次的檔案學范式理論研究具有捍衛檔案學學科獨立性的作用和引發“對檔案學研究的革命”的可能,換句話說,也就是本文標題的內涵所在,即檔案學范式理論研究對檔案學學科發展的意義。
3.1 指導和規范檔案學研究,形成檔案學研究范式
檔案學研究中為什么會出現“范式”現象,我以為這是檔案學發展以及檔案學人的主體意識自覺的共同結果,正是由于檔案學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發展,檔案學人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其他學科發展及其理論的借鑒下,在研究的過程中認識到我們的檔案學理論研究很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學科范式,這有利于廣大檔案學研究工作者厘清研究思路。庫恩認為“規則導源于范式”。以共同范式為基礎進行研究的人,都承諾同樣的規則和標準從事科學研究,這是一門學科發展成熟的標志之一,唯有共同研究人達到此研究之境界,都能遵守檔案學研究中的基本規則和標準或理論來開展研究,我們說這門學科的研究范式開始形成,這能夠促進學人共同努力,就某一學科內的某一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形成學術共識,在不斷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辨正發展過程中,形成和完善檔案學研究的范式。任何一門科學都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導下觀察對象搜集并分析資料、檢驗假設、發展知識的過程。范式不只是科學研究的結果,而且是獲得新知識的指導思想,是一種潛在的知識框架。它能給研究者“精神定向”、“調節方向”,沒有范式就不會有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積累和進步,這無疑有利于檔案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是檔案學學科發展的意義之所在。
3.2 激發檔案學人的主體意識,促進檔案學學術發展
一門學科的發展和一群學人持續、共同的研究是分不開的,學科的發展與進步是在一代一代學人的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若離開學者這一學術研究群體將是不可能實現的,假如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一代代學人的持續努力,物理學的發展不會得到如此發展;假如沒有一代又一代哲學工作者的不斷繼承和創新,哲學可能早已經死亡;同樣,如果沒有我們檔案學人的默默耕耘,我們很難想象檔案學作為一門小學科在今天學科高度分化與綜合的大背景下仍然煥發著勃勃生機與活力。總之,學術的發展離不開學人的努力,離不開學人自覺學術主體意識的覺醒。
檔案學范式的研究,這不僅是檔案學學科成熟的表現,同時,對檔案學范式本身進行研究,同樣能夠激發檔案學人的主體意識,促使廣大學人充分發揮自身對檔案學研究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范式研究,對檔案學理論進行群體反思。回顧我們檔案學的發展歷程,雖然我們確實取得了發展,特別是檔案學的學科體系得以形成,但是在這眾多的學術成果中,應用理論和以學為名稱的子科目比較多,真正對檔案學本身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很多,人都是圍繞著“檔案學概論”的涵蓋范圍進行點滴研究。筆者以為,這種范式與檔案學之間的結合,正是對檔案學元科學研究的補充。這種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能夠使檔案學的研究更加學術化,能夠使檔案學人研究更加遵循本學科的學科范式,通過研究成果的問世激發檔案學人的學者地位,進而激發檔案學人的主體意識,促進檔案學學術發展,這正是檔案學范式理論研究的又一意義所在,
3.3 強化檔案學學科獨立性,捍衛檔案學學術尊嚴
小學科的發展之路在今天的學科發展環境下是艱辛的,我們必須承認檔案學不能成為如經濟學、管理學那樣的時代顯學,也不能幻想如歷史學、哲學那樣的博大精深,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學科定位,記得有位老師曾經在課堂上對我們說過,檔案學雖然不能成為一時的顯學,但檔案學會永久存在,并給我們進行翔實的分析和論證,這在當時給我對檔案學的認識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筆者以為,我們必須明確我們學科的實際地位,它不會因我們自身的吹噓而大放異彩,必須依靠我們自身的努力。今天我們的學科地位不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它不是歷史的恩賜,它是代代學人默默耕耘、繼承與創新的結果,我們需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科地位,不能因為自身的“弱小”而貶低自己,更不能因為某些大學科的“白眼”而自卑。
近期學界一批學人對檔案學進行相關的范式研究,這正是學人們主動思考、發揮檔案學研究的主體意識以及學術知識積淀的結果,這是對檔案學發展到今天,取得獨立性地位之后,人們對檔案學如何進一步發展的一種嘗試性研究。這種研究不僅對于檔案學的發展是有意義的,同時它對于進一步強化我們已經取得的學科獨立性地位具有深遠意義,唯有我們的學科地位不斷強化,學術發展不斷繁榮,方可能實現我們這些以檔案學學術研究為志向的人的學術尊嚴,只有這樣的辨證互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們檔案學研究的隊伍,實現馬克思·韋伯所說的“以學術為志業”,從而在今天學科不斷分化和綜合的時代背景下獲取胡鴻杰教授一直所倡導的檔案學學術尊嚴。
3.4 提升檔案學研究理論深度,拓展檔案學元科學研究
檔案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附屬于歷史學門下的,其獨立性地位一直未能確定,而檔案學在歷史學門下則主要是體現實體檔案對于歷史學研究的輔助作用,即檔案的史料價值:而加入管理學隊伍后,我們又過分強調其實踐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們在檔案學學術研究方向上重視實踐研究,輕視理論研究,尤其是對檔案學本身的研究,長期下去,這不利于檔案學的學術發展。檔案學作為一門學科,一門具有自身學科獨立性的學科,我們的學術研究應該體現一定的理論深度。
從范式角度對檔案學進行研究,探討檔案學的學科范式、檔案學的研究范式、檔案學的發展范式、檔案學理論范式、檔案學的實踐范式、檔案學的功能范式以及檔案學的價值范式等,隨著這些范式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檔案學的學術水平將會不斷提升,在廣度與深度研究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我們檔案學學科范式。元科學是“科學的科學”,它以科學自身為研究對象,把科學自身作為研究框架的一種科學理論,我們從這個角度可以把檔案學范式研究看作是對檔案學本身的研究,是以檔案學為對象的檔案學研究;從元科學的角度我們可以把這種范式研究看作為檔案學元科學研究,這種元科學研究體現的是“有關理論的理論或科學的科學”,在檔案學中反映的正是有關檔案學理論的理論,這種研究無疑會提升檔案學研究的理論層次。當然,檔案學元科學研究的內容不僅僅包括檔案學范式研究,它還包含很多方面,如陳永生教授在《檔案學論衡》中對檔案學元科學研究的“認識現象、社會現象、歷史現象”三個層次劃分,而檔案學范式研究可以看作是檔案學元科學研究中的認識現象層次,通過檔案學范式的理論研究,還可以拓展檔案學元科學研究中的其他方面和層面,從而進一步提升檔案學研究的理論深度。
總之,檔案學范式研究剛剛起步,還處于初級階段,檔案學還很年輕,檔案學正在成長,檔案學的學科發展必須在基于檔案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檔案學范式研究正好與檔案學學科發展之路相吻合。筆者期待檔案學范式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檔案學理論層次不斷提高以及檔案學學科地位的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圖書館,南昌大學檔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