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
在這個由網線、調制解調器、交換機和處理器構成的網絡戰場中,無數的二進制代碼正在進行著滲透、阻塞和攻擊的慘烈搏殺。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嶄新的作戰方式。在這個戰場上,誰能贏得制信息權,誰就能獲得在其他戰場上更大的自由。為此,整個世界都在躍躍欲試。
美國:奪取網絡空間至高點
網絡上真有可能爆發一場戰爭嗎?對此,美國國防部得出的結論是:很有可能,而且現在美國就必須著手準備打好這場戰爭。美國因此將網絡空間和陸、海、空、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
英國媒體最近披露:去年11月16日,美軍高級將領們齊聚華盛頓,共同商討組建美空軍網絡作戰司令部。
據透露,新建立的司令部將隸屬于美戰略司令部,主要負責選拔“實施網絡戰”的人才,組織、培訓和裝備美國空軍網絡戰“士兵”。
此外,媒體還披露了五角大樓一份長達74頁的秘密報告。這份題為《信息戰路線圖》的報告勾畫了一個宏偉的網絡戰藍圖——美國要尋求對整個信息領域的最高控制權,美國軍隊應該具備“摧毀全球電訊系統、雷達以及所有基于電磁波的武器系統的能力”。
與此同時,為了強化網絡戰能力,美軍還加強了網絡部隊的建設力度。2005年4月,美戰略司令部司令卡特賴特宣布,美國已組建戰略黑客部隊。據悉,這支部隊具備摧毀敵人網絡、進入敵人電腦竊取或假造數據的作戰能力,他們也可以釋放蠕蟲病毒癱瘓敵人的指揮和控制系統,使敵人無法指揮地面部隊或發射地對空導彈。同時,該部隊還能防備美國防部的所有網絡免受攻擊。
美軍各軍種也已組建了各自的網絡部隊:陸軍建立了電腦應急反應分隊;海軍在“艦隊信息戰中心”成立了“海軍電腦應急反應分隊”;空軍則建立了專門負責實施網絡進攻的航空隊——第8航空隊。
2006年7月,美國空軍第一支網絡戰大隊——第67網絡戰大隊成立,其任務就是“在網絡空間獲取戰術優勢”,即保證美空軍在戰時和平時都能夠實施網絡戰,并且有能力對抗試圖對美軍網絡發動攻擊的潛在對手。
按計劃,整個美軍的網絡戰部隊將于2030年左右全面組建完畢,它將擔負起網絡攻防任務,確保美軍在未來戰爭中擁有全面的信息優勢。
俄羅斯:打贏“第六代戰爭”
在俄軍看來,網絡戰“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變相的突擊樣式,起到了與火力突擊效果相同的作用”,而網絡電子戰器材,也已成為直接毀傷敵人的強大手段。他們認為,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必須要奪取并掌握制信息權和制電磁權。
為此,俄軍加強了網絡戰理論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網絡安全法規,同時加強了對網絡的偵察與安全檢查,以找出并堵塞“安全漏洞”,發現并清除破壞性的病毒程序。據報道,俄軍正在加緊研制網絡—信息戰武器,并在“遠距離病毒武器”、“微波武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黑客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的聲譽。俄羅斯數學基礎教育扎實,具有優良的黑客成長土壤。他們可以用相當有限的設備干出令人吃驚的事情,而且,俄羅斯的黑客們都有很棒的編程技巧。
因此,有人認為,如果俄羅斯能夠有效地利用其強大的黑客資源,它將重新在網絡世界中崛起為新的超級大國。
日本:倡導“癱瘓戰”
2005年3月18日,韓國外交通商部網站遭到來自日本的黑客攻擊,網站首頁被迫關閉了數小時,致使該部隨后向韓國的駐外使領館發出了網絡恐怖襲擊的警告。盡管這是民間的行為,但是從中或許可以推測出日本網絡戰的可能作戰形式。
事實上,在日本2005—2009年度《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中,就已明確提出了新的作戰理論——“癱瘓戰”。而“網絡癱瘓戰”將是“癱瘓戰”的重中之重,因為隨著戰爭的信息化,戰場也將日益趨向網絡化,而癱瘓敵人的作戰網絡,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此,日本自衛隊當前正在大力發展網絡作戰能力。日本防衛廳已經組建了一支由陸??兆孕l隊計算機專家構成的5000人左右的網絡戰部隊,專門從事網絡系統的攻防。
以色列:早已大打出手
以色列軍隊可能是除了美軍之外網絡戰實踐經驗最為豐富的軍隊,因為在持續不斷的中東沖突中,以色列的網絡戰部隊早已同他們的網上對手交上了火。
在去年的黎以沖突中,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門的黑客成功地對真主黨電視臺的直播節目進行了攻擊——實況轉播中斷了,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的漫畫像出現在屏幕上,下面打著一串字幕:“你的末日來臨了”、“納斯魯拉,你滅亡的時間提前了”。
與此同時,以色列還利用海外猶太人的力量在互聯網上發動了一場支持對黎作戰的宣傳攻勢。一個名為“美國和歐洲團體”的網站就大量發布了支持以色列政府的信息。世界猶太學生協會的5000名成員也在網上傳播了一種名稱為“擴音器”的軟件,它可以跟蹤具有反以傾向的聊天室或者互聯網的民意調查,使他們發表相反的觀點。
為防止阿拉伯黑客對軍用電腦的入侵,以色列軍方開始為功率強大的計算機配備電腦攻擊防御系統,它能夠有效地防止陌生郵件和病毒入侵。與此同時,以色列也重視從民間搜羅科技人才,招募黑客,以組建自己的網絡戰部隊。
臺灣地區:“老虎部隊”主攻網戰
2006年3月底,臺灣“國防部長”李杰、“常務次長”李仲威辦公室等軍方一級單位內部網絡遭到不明程序入侵。經緊急清查,結果發現竟有200多臺電腦中毒,而與其軍網相連的互聯網接口也被植入了木馬程序,重要資料很可能已經遭竊。
這是繼2005年3月臺軍衡山指揮所網絡系統遭入侵后,臺軍指揮中樞網絡第二次遇襲,而臺軍花巨資于2000年組建的用于網絡戰的“老虎部隊”卻對此毫無反應。
實際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腦零部件制造地之一,臺灣網絡戰的技術基礎還是相當雄厚的,特別在網絡攻擊、密碼破譯、散布電腦病毒上尤為突出,最為著名的就是“CIH”病毒。
然而,對于經濟嚴重依賴計算機系統的臺灣來說,針對其銀行及其他核心部門的網絡戰一旦奏效,將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對于臺灣而言,網絡戰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針對可能面臨的網絡攻擊,臺軍對付電腦病毒將首先采用密閉網路和隔離指揮控制系統等措施,以減少病毒入侵機會;其次是采用分散式設計,以避免導致全面癱瘓。
雖然“老虎部隊”曾經在2004年和2005年的“漢光”軍事演習中得到了不少歷練,可是從最近發生的事件可以看出,“老虎部隊”的作用依然有限。
不過這也透露出另外一個信息:在網絡戰場上,防御的效率總是很低的。
中國:應抓網絡設防
2001年4月,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后,美國黑客對中國發起了一場網絡大戰。
盡管中國黑客高手奮起還擊,但是由于中美在技術等方面的差距,我們在這次網絡大戰中損失慘重。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網、西安信息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等眾多網站遭到攻擊,一些大型門戶網站也相繼被“黑”,數據或被盜竊或被刪除,引發了泄密、數據錯誤等問題,有的甚至是整個系統陷于癱瘓。
這次網絡大戰暴露了目前中國網絡安全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信息與網絡的安全防護能力差,許多應用系統實際處于不設防狀態;計算機網絡尤其是關鍵技術嚴重依賴外國;大多數機構把資金投在了應用系統,卻忽視了安全保障。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專業安全人才的缺乏。有專家指出,網絡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能攻破網絡的黑客是天才,能防御住黑客攻擊的安全專家更是天才中的天才。而目前中國最缺乏的,正是這樣一支規模適當、素質優秀的專業人才隊伍。
雖然中國不會首先發起網絡戰,更不會無端對他國民用信息系統和網絡實施攻擊,但是,遏制網絡戰,打贏網絡戰,保衛國家的信息邊疆,依然是時代賦予我軍的神圣使命。
(李向東薦自《環球》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