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考取了紐約三大優秀高中之一的史岱文森高中。與小學和初中不同的是:小學和初中時,除學費、書費、交通費全免外,連中午的伙食費也是免交的,史岱文森高中則對全體學生只免前三項,而伙食費是視家庭收入情況而定,凡家庭年薪高于四萬美金者,需自付伙食費。
免費,但不浪費,這是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最令人感慨的一點。
先說交通費。凡在史岱文森高中上學的學生,開學時,每個學生都能領到一張地鐵卡,以供上學之用。
紐約的地鐵,有二十五六條之多,進地鐵只需刷一次卡,就能在任意線路上換乘,直至達到目的地。孫女從住家到學校,雖需換乘三次,也只要刷一次卡就行,加上放學回家再刷一次,所以每個學生不管家住多遠,每天上學、放學都只需刷兩次卡。如果這一天,你第三次去刷卡,那這張地鐵卡就不起作用了。因為那已不是上學所需,若還要乘地鐵,則請自己掏錢。另外,每周六、周日放假,因此這張卡周六、周日也不起作用。這就不僅從根本上杜絕了亂用免費地鐵卡的浪費現象,也培養了學生不貪圖小便宜的好品格。
再說免費書籍。開學時,孫女拿回來好幾本“大部頭”書,是《生物科學》、《世界歷史》和《數學》等,都是十六開的精裝書,每本足有兩三厘米厚,書的紙張和彩色印刷都非常精美。我正納悶,如此精美的科教書,只用一個學期,是不是太浪費了?孫女翻開書,指著扉頁上的表格說:“看,我已經是第三個使用這本教科書的人啦!”原來那表格上已有兩個學生簽上了名字,說明前面已有兩屆學生使用過這本書。孫女工整地在第三格內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訴我:“老師說,在這上面簽上了名字,就是表示在這一學期內,自己要負責保護書的整潔和完好,保證無破損、無涂鴉地交回學校,以便給下學期新來的同學使用。”我對學校這樣的做法,肅然起敬,因為這不僅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從中培養了學生愛護公物的好品格,并從小鍛煉了他們的責任心。
事實也正是這樣,每次上學,孫女都是用另外一個本子做筆記,絕不在教科書上畫一道線。不管學到哪里,都用書簽做夾記,絕不在書本上折一個角。這樣的好習慣,我想一定是在那表格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的結果,也是她小小年紀責任心的體現。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