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決定在一起,兩個人住。
開始,由一個空字。
空,一個字本身就是一件事,然后衍生成詞。空間、空氣、空曠、空白、空閑、空虛、空洞、空談、空想……由正到負,可以觸摸和不能觸摸之間,我和她都被這個字這些詞深深吸引。
然后敲定成交,面前建筑面積八百五十呎是我們第一個共同擁有的地方。上一任業主搬走的時候還算收拾打掃得干凈,家具電器好壞一件不留,搬不走的是地板和墻壁上經年的痕跡。我們跟經紀借了鎖匙,找一個下午在空蕩蕩的室內坐了兩小時,未來的日子該怎樣開始?大家都在想。
再坐下去就會愛上這個空無一物的格局了,我說,其實這有何不可,她回答。外頭風大雨大,一萬幾千種便宜的貴重的可供選購,五顏六色人有我有,為甚么我要裝一道雕花玻璃百福屏風做玄關呢?為甚么我要沉重云石面鋼腳飯桌呢?還有路易十四的織錦面沙發配套、范思哲黑金墊褥,以及組合柜上上下下的巴黎鐵塔模型、西安民間童玩、蘇格蘭的純羊毛綿羊玩偶……其實都不需要呢,尤其那些掛設計之名取巧的,不要再上當了,她說。就趁搬屋這個機會,實行減法吧。
加減乘除,種種運算到現在,原來減法最實用,我們拿出白紙一張,認真的寫下搬遷前后的指定動作:
將儲存超過上千本的雜志一一解體,三思再三思,只留下最有參考價值的部分,以便存檔。
將已看未看又不會再看的書本一一送人或忍痛賣掉。
認真篩選所謂紀念品或禮物,只留下至愛。
問心,只留下最常穿最舒服的衣服,其余一一送人或送予慈善機構。
不為新居預先添家電、家具,避免忙亂出錯,說不定沒有也能安然活下去。
輕裝過度,越少負擔越大靈活性,我在房子里來回踱步,又建議了一些裝修的原則和實行方案:
嘗試把可以打掉的墻都打掉,求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既然是自住,哪管得了二五年后是否可以賣個好價錢,說不定會碰上同好呢)。
墻壁一律刷上白色。
木地板染上深棕色。
統一和簡化材料的運用,如果選用木材,就盡量都是木制的地板、柜身、窗臺、家具……地方小,不要做物料陳列室。
貯物間隔是室內最重要的“裝備”,把一切可以收藏的都巧妙的藏起來,不要露面。
嘗試用便宜的材料,例如夾板,去做桌面、書柜、間隔……窮就是窮,不要遮掩。
如果有時間,她說。的確應該自己動手呢。那恐怕要多等三五七年才可以搬進來了,我取笑她說。家徒四壁,了無牽掛,享受真金白銀寶貴空間之外,可以隨時起革命,我們都暗暗興奮,未來日子將會新鮮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