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被英國《金融時報》稱為“日本唯一成功的管理學大師”,以下是他對中國發展的一些看法。
中國人有點急躁
我在書店里看到一本書叫《西方百部管理經典》,竟然可以濃縮至200頁的篇幅。只想閱讀管理書籍的摘要,只想在5年之內就趕上日本花了50年所學的東西,這正是中國打算做的。我覺得有點急了。
管理是個連續反饋的過程。從自己的,還有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不斷試驗,不斷積累能力。如果你只是這樣學習,然后匆匆忙忙采取行動,或者是讓其他人來對組織進行改造,這簡直就像個人造的孩子。中國的趨勢是這樣的:如果你賺了錢,政府會給你批地,讓你發展壯大。5年后,你就成了開發商,地皮升值后,就賣出去。中國的機會太多,以至于中國的經理人很難專注于某個領域,并在該領域做出卓越的成績。
但專注是賺錢的唯一途徑??煽诳蓸饭緦P淖隹煽诳蓸罚蔀槭澜缦M品領域的領先者。豐田專注于做汽車,成為日本利潤最為豐厚的公司。進入一個行業,專業化,然后全球化,這才是賺錢的唯一途徑。如果你并不擅長做某事,但政府讓你做,特許你做,那么結果你什么也做不好。
如果形勢有所改變,比如更多優秀的跨國公司進來,中國加入WTO等等,屆時這些中國公司會垮掉,就像韓國那樣。開放后,50%的韓國大廠都垮掉了。所以我給中國企業家的建議是,專注于某個小的領域,爭取在這個領域做到最強,還需要時間。
但這跟中國的文化不符。中國的文化是寧當雞頭,不做鳳尾。中國公司不會教給你太多東西,因為它們認為你呆不長,可能隨時走人。日本公司則認為你會終生服務于同一家公司,所以會教給你更多的東西。中國的家族企業,權力傾向于集中在家族內部。所以,中國企業很難在世界范圍內取得成功。國內市場很大,中國企業能在國內取得成功。生產電視機可以成功,生產什么都能成功。但我認為這種模式不會長久。
降低成本有局限
引進完全不同環境下的管理理論,比如說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這并不可取。畢竟現今在中國做企業,環境不同。在如何管理人員、如何運轉整個組織、如何在管理中運用IT技術這些方面倒是有些通用的理論。但是談到成功的關鍵因素,中國的企業必須找到未來獲利的來源。利潤來自于實力,而不僅僅是成本更低。降低成本的同時,要努力做得更好。為了做得更好,你必須有自己的技術秘訣。否則,別人很容易仿造。競爭的結果就是被迫不斷降價。這就是我為什么要你經濟地看待日本管理的原因。
戰后20年,日本的產品靠價格取勝,是著名的“一元貨”。日本的產品一直在美國的低端市場進行銷售。70年代的能源危機后,日本的汽車因為省油,受到美國人的歡迎。就在那個時候,日元開始升值。日元大概升值了4倍。為了賺錢,日本企業努力提高生產力,削減成本,但這還不夠。我們不得不創新、再創新,這樣我們的產品才能獲得更高的定價。我們在美國的汽車售價從9000美元漲到25000美元。只有通過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才能獲得美國消費者的認可,讓他們愿意購買我們日產的汽車。這是20年前的事情了,日本企業獲得了成功。豐田仍舊是利潤最為豐厚的公司,無論匯率如何,總能賺錢。本田、富士膠卷都生存了下來。我覺得中國的管理層并沒有意識到人民幣升值壓力所包含的真正內容,也不知道在建立品牌過程中要做哪些事情,不知道品牌的意義。臺灣公司也沒有世界性的品牌,宏基算個品牌,但并不在世界前100個品牌之列。韓國的三星倒是進入世界品牌100強的行列,但日本之外的亞洲公司只有一個做到了世界品牌。品牌非常重要。品牌是你能比競爭對手賣價更高的唯一原因。否則,中國制造的產品只能采用貼牌的形式,比如說在沃爾瑪超市、希爾斯百貨銷售的中國彩電。貼牌的方式沒有辦法取得成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資水平也會水漲船高。如果不漲工資,工會就會組織反抗,韓國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中國的一些人士認為,他們根本不需要向日本學習。我不這么看。貨幣升值,作為成本的工資上漲。你不可能永遠剝削中國的勞動力?,F在勞動力供給還很充裕,但總有一天勞動力的需求就會上去。當勞動力需求增加的時候,勞動者就成了消費者。勞動者成為消費者,這里的市場就會更有吸引力。管理者必須要考慮,如果僅是靠剝削勞動力維持生產成本的低廉,這樣做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國內市場的購買能力得不到發展和增強;第二,這些企業會遭到擁有品牌和渠道的企業的壓榨。這些好產品在中國生產,但中國賺不到錢,因為人人都能做。沃爾瑪、希爾斯以及其他的品牌企業充分利用中國低廉的生產成本。利潤流向這些品牌企業,而不是中國企業。現在大家都說海爾、TCL的產品真便宜,每個人都說好。但兩三年后,人們會發現海爾已經走向世界。海爾要做世界品牌。
相信我,成為世界品牌需要20年的時間。日本公司,像索尼、東芝、雅馬哈都是如此。30年的路不可能5年走完。建立品牌是個10到20年的漫長過程。成本昂貴,企業要不斷提高定高價的能力。我認為日本企業的成功案例、失敗案例,都值得中國企業學習。建立品牌的過程不是三兩句話說得清楚的。對于像我這樣同日本一起走向全球化的人來說,建立品牌的過程極具挑戰性,我還沒見到哪個中國企業家為此做好了準備。每個人都很著急。他們會說,大前研一先生,讓我們明天就開干吧,政府批給我們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關注點應該在產品上,他們關注的是機會,如果你不做,別人就會做。
改變“世界小姐”心態
如今的中國,就像世界小姐,誰來都圍著她轉,投資的機會以及各種建議紛沓至來,每個國家都想和中國結親??衫潇o想想,5年之后她也許就不再漂亮了。所以當她漂亮的時候,應該努力做點事情,比如說拿個MBA學位。結果她既是美女,又能賺錢。這并不容易,中國遇到的挑戰也差不多,因為中國現在就是一個世界小姐心態,誰都在圍著她轉,投資機會以及各種建議紛至沓來。每個國家都想跟中國結親。中國的現狀很好,但很難說5年之后會不會碰到麻煩,10年之后中國也許會真的陷入困境。如果你問我該如何讓世界小姐安下心來學習,我覺得這的確是個挑戰。也許你知道答案,但我不知道。這很困難,這也是我為什么說沒有遇到哪個中國管理者正在花時間做正確的事的原因。中國太向美國看齊了,美國是很難學的,因為它的很多東西已經成型。中國可以向韓國學習,因為他們也在經歷發展,最近也犯了錯誤。中國也可以向日本學習,日本是匯率升值后仍能幸存的少數國家之一。德國和日本是僅有的兩個匯率實現浮動制后反而走強的國家。其他國家,包括巴西、墨西哥、韓國等,在匯率實現浮動制后卻疲軟。
為什么德國和日本可以例外?因為兩國在某些領域的經營是最好的。德國的機械、化工、醫藥、汽車都是世界最好的。日本也有這樣的發展趨勢。兩國的經濟發展很相似。兩國的人均GDP也差不多。巴西、墨西哥、俄羅斯這些國家實行浮動匯率以后,情況如何呢?索洛斯這樣的人物,在墨西哥賣出本國貨幣,進行套利交易。俄羅斯的情況也是如此。我覺得中國實行浮動匯率以后,未來幾年的危險在于很多資金流向中國,人民幣變得堅挺。但當人民幣升值到一定水平,套利者會拋出人民幣,情況就會像幾年前的巴西、墨西哥、俄羅斯。所以,只要財政狀況允許,中國就不要實行浮動匯率。中國現今的優勢在于成本。金融套利者很善于利用地區差異。他們可以放出中國情況不妙的說法,一旦謠言散布開來,人們都會套現。琢磨一下日本和德國過去35年的經驗,尤其是匯率開放之后,看看他們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生存下來的。我認為中國并沒有做好開放匯率的準備,中國的經營者也沒準備好?,F在中國有4000億的外匯儲備,尚能防御。因為巨額儲備的存在,中國的中央銀行相對于其他國家,可以抵擋的時間更長一點。但當差異消失時,抵擋起來就會很困難。
司機要關注路況
你為什么會遇到交通意外?原因有三種:路況,彎道以及駕駛技巧。我能幫助的是駕駛技巧的提高。我自己在世界各地跑過不同的道路。所以能幫助提高駕駛技巧。但是如果司機只有兩年的經驗卻想駕駛法拉利賽車,想跑山路,想達到時速250公里的速度,那我無能為力。速度是個問題,誰都想跑得更快。他們擔心的是:一旦我停下來,跑在這路上的就成別人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現在正是慢速、穩健前進的好時候。有些事情可以做得很快,但是要不要花時間來進行人才發展?他們需要向他人學習,而不僅僅是掌握駕駛技巧。
同時也要不斷關注路況,這一點在中國常常被忽視。如果有人追求財富,其他人也會如此。每個人都從銀行借款,金融泡沫就這樣產生了。很少有人真正注意路況,似乎他們是坐在別人的車上。這種心理狀態很不好。所以我說駕車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車開著不舒服,可以換輛車,尼桑、沃爾沃都可以。因為路況的原因,法拉利跑車不適合你。你需要不斷提高駕駛技巧。技巧的提高需要老師的指導。面對威脅,你要表現得很謙遜。我要說的是,這個過程很重要。沒有通用的理論。沒有快速的框駕可以利用。我所建議的框駕就是向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北歐、愛爾蘭學習,也要吸取印度的教訓。巴西、墨西哥、俄羅斯的經歷也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