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另外兩個鉗工決戰“四強”晉級比賽。他們同是全國優秀鉗工排名在前十位中的佼佼者。
比賽的題目是鋸一個鏤空的鋼花,要求完成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鋸完的鋼花要精確到和模具上的一模一樣,要能嚴絲合縫地放進模具才算是勝利者。
比賽前他信心百倍地說,憑他的技術,勝出者必定是自己。
在距比賽結束還有十五分鐘時,他舉起了手。他說,如果有更大的勝算機會,那么他這么做就一定會給另外兩名選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事實證明他的做法的確給另外兩名選手很大的壓力,甚至有一名選手的鋸刀因此折了兩次。
1小時30分后,比賽結束。
他迫不及待地第一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模具上,很可惜,只差一點點而已,一個很小很小的點使他與金牌失之交臂,同樣失敗的還有那個鋸刀折了兩次的選手。
他說:“我太想贏了,我太相信自己的技術,唉,如果再晚舉手5分鐘,再檢查一下,或許……”
是的,如果再多給每個人5分鐘,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英雄。然而這就是比賽的殘酷性。
而失敗有時也不僅僅因為時間,有時也因為我們的心,當我們的心不在自己的身上時,一定會在對手的身上,我們總是幻想踩在別人的頭上,但總是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