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風靡華文世界的系列漫畫作品——《老夫子》,2007年與香港恒嘉解約,在大陸地區(qū)僅授權(quán)安徽出版集團所屬黃山書社專有使用權(quán),獨家出版。
“老夫子”漫畫創(chuàng)于1962年。1964年,首期“老夫子”漫畫單行本出版于香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夫子”漫畫紛紛見諸于香港各大報章、雜志。目前,“老夫子”已經(jīng)成為香港最長壽的本地漫畫,風靡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qū),至今總銷量已近億冊,堪稱華人漫畫中的經(jīng)典。
作者王家禧,筆名王澤, 1928年生于天津,解放后曾在天津文化宮擔任美術(shù)工作。1960年在香港法屬天主教會擔任“兒童樂鋒報”美術(shù)指導,并開始漫畫創(chuàng)作。1974年移居美國,繼續(xù)“老夫子”漫畫創(chuàng)作。
王家禧前半生的跌宕起伏一如曹雪芹、張恨水,不過他是個畫家,最后畫出了“老夫子”。“老夫子”上身著不合體的唐裝,下身是縮水西褲,不中不西的別扭穿法,象征王家禧來到香港、身處中西文明夾縫的窘境。其人物表情與動作皆非常生動,王家禧利用《老夫子》中的人物道出自己的人生觀點及人生際遇。老夫子對任何事有諸多意見,自以為動作靈活,自以為好有辦法,但永遠會把事情弄糟。大蕃薯是《老夫子》中醒目的一個,他的見解最準確,但因為生得個頭矮小及面貌丑陋,所以得不到信任。秦先生則是一個比較中性的人物,他在漫畫里是一個正常人物,是老夫子和大蕃薯的“觀點反映者”。其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已成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許多人共同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