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刊于2006年12月上旬刊刊發了《版權輸出重在實務》的文章,得到很多讀者的關注。有讀者來信希望了解關于版權輸出渠道方面具體資料,為此我們再次約請《版權輸出重在實務》一文作者給予詳細解答。
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出版物的輸出方式從最初傳統的版權輸出,逐步發展為形式多樣的合作模式,不少國內外出版機構已然進行了多種模式并舉的全面戰略性合作,下面重點說一下近年來更多被國內同仁所關注的輸出渠道。
在傳統的版權輸出模式下,由于不同的語言習慣,以及對文字、體例、內容方面的不同需求,中國優秀的圖書很難走出國門。在這種情況下,與國外出版商的合作顯得尤其重要,國內出版社可以選擇合作選題、選題引進返銷、國外代理發行、在海外建立出版機構等四種模式,以增加中國圖書的海外市場占有率。
合作選題
國內出版社與國外出版商共同策劃選題,或者參與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例子便是重大的國際出版項目“重述神話”,這是由英國坎農格特出版公司發起的全球首個跨國出版合作項目,入選作家的作品將在30個國家聯動同步出版發行。蘇童憑借《碧奴》入選成為“重述神話”的首位中國作家。該書英文版已與3個國家簽訂了版權輸出協議,其他語種的版本隨后也將在參與國陸續出版。
遼寧科技出版社依靠國際組稿而輸出了不少選題,他們與新加坡一家建筑專業出版公司共同策劃了27個選題,英文版本由這家新加坡公司負責全球發行;與意大利著名建筑與室內設計出版社共同開發國際圖書市場所需的選題,由該意大利出版社負責英文版在意大利的發行工作。
由此看出,與國外出版機構在選題策劃方面合作越密切,就越不用擔心選題的輸出情況。
選題引進返銷
國內出版社在引進選題后,改編一下,然后再輸出到國外。這是一種典型的“來料加工”,一些教材的版權輸出可采取這種模式。如上海世紀出版公司引進了一些學習教材,經過改編后在國內出版,國外出版社覺得形式不錯,又返銷回去,現在已經輸出到了新馬泰等國家。
國外代理發行
國內出版社在國內出版英文版或者其他語種的圖書,由國外某個出版機構或者海外發行機構負責海外市場的銷售工作。這是一種非常積極主動的選題輸出方式,同時也能避開輸出中翻譯這個瓶頸問題。
早在198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就開創了這條版權輸出之路,它與英國的麥克米倫公司合作出版了英語教材《現代英語》,由麥克米倫在英國組織專家編寫,在中國印制,然后麥克米倫負責這套教材在海外的銷售工作。目前,高教社有多個項目采用這種方式,高教社提供英文成品書,由一些常合作的外國出版公司負責海外發行。比起選題上的合作出版,高教社更為關注成書的海外銷售和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
遼寧出版集團更是致力于把這種銷售優勢付諸實踐,實施多元化、產業化、全方位的輸出策略。該出版集團先后與美國第一國際投資集團公司合作,在美國建立了連鎖書店,介入北美出版物市場;與美國出版公司合資,在紐約成立了大中華出版公司,輸出集團的圖書版權,使中文圖書直接打入美國圖書市場;與意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發行公司進行合作,把圖書銷售到這些國家的出版市場。
建立海外出版機構
在國外設立新的出版機構,大力實施對外出版的“本土化”,可以獨資,也可以合資,形式靈活,直接介入國際出版市場。比如,2003年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就開始實施版權輸出的“本土化”戰略,在國外直接進行選題的策劃、出版和發行工作。外文局通過參股的方式,在美國成立了長河出版社,主要出版介紹中國文化和發展的圖書,兩年時間出書已達30種,目前第一批圖書已開始贏利。由于圖書的選題都是在當地策劃完成,加上聘請當地的美國人和華人做編輯,所以出版的書非常適合當地讀者閱讀,且圖書的封面、裝幀等與國外市場上的書水平相當,這也為圖書進入主渠道打下了基礎。長河出版社通過圖書館發行系統進入了各地的圖書館,還與巴諾、亞馬遜等各大連鎖店建立了良好的供貨關系。
湖南出版集團在美國、德國建立版權貿易工作站,也是一種版權輸出的途徑。
版權輸出的模式多種多樣,除了以上提及的常見模式外,還應該存在著其他模式,隨著版權輸出工作的日趨增多和積累,這些模式日益顯示出靈活性和優越性。然而,不管采取哪種方式,目的只有一個,讓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圍繞這一目的,我們理當繼續努力地拓寬圖書輸出之路,讓中國與世界的文化通道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