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2006年經營類圖書聚集
經管書的銷售火爆一度讓出版商以為挖到了金礦,各種緊跟暢銷品種的跟風書開始大量充斥市場,其中不乏一些假冒引進版權或披著名人名家外衣的“偽書”。經過政府的整頓和市場的洗牌,良莠不齊的泛濫狀況得到了遏制,不少曾經跟風的圖書公司都轉向或改行,堅持下來的一些大出版商應該說正引領著國內經管書的發展方向,市場逐步規范。
引進類經管書依然風行
由于在經濟與管理研究方面國外比國內更加系統與成熟,市場的競爭和企業的發展使得讀者渴望了解國外的最新理論的提出與研究,故此類圖書的同步引進在2006年非常走俏。如W·錢·金所著商務印書館版的《藍海戰略》,史蒂芬·列維特所著廣東經濟版的《魔鬼經濟學》,阿爾文·托夫勒所著中信版的《財富的革命》,北師大版的《全新思維》、三聯書店版的《窮人的銀行家》等。這類選題在操作上時效性強,與國外基本同步出版,讓讀者及時了解到當前最新的研究觀點,對于發行與宣傳也很有利。
眼下有一本書在國內炒得很火,這就是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不久前,作者親自到中國進行推銷,據他估計,此次中國之行大約可以賣掉130萬冊以上。要想在短期內達到這個量將是令人震驚的。回顧這幾年,能有如此佳績的也只有《誰動了我的奶酪》和那本《沒有任何借口》的偽書。
同時,中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一本《長尾理論》正在迅速升溫。從企業戰略的角度而言,此書所提出的長尾理論是對我們所熟知的二八定律的顛覆。這本書近期的市場和媒體關注度很高,對企業戰略規劃與市場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別于藍海思維的另一種視角。
經典不愧是經典
除了同步引進國外的新著,曾經的經典管理學著作也是2006年經管書版權引進的重要板塊。雖然有的書以前國內也引進過,但經典書之所以經典就在于它不容易過時,所以重新包裝出版后只要操作得好一樣能暢銷。如華夏出版社繼去年重做了一套“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系列10種,2006年又推出一套“當代西方經濟學經典譯叢”系列,以及發行3萬冊的《國富論》,這些銷量證明了市場需求的長期性。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著作國內一些出版社都陸續引進過,雖然市場上一直在銷售,但翻譯質量參差不齊。而機工社華章公司計劃推出德魯克的全部作品,2006年初已出版的《旁觀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類似的經典案例還有《富爸爸,窮爸爸》系列,先后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累計銷售150萬冊,兩家都賺了錢,只不過后者在操作上更注重細節,為迎合讀者的口味加入了一些新鮮元素。
雖然引進類經管書的熱度不減,但隨著當年《水煮三國》的一炮打響,本土原創類經管書也逐步得到了讀者的認可,在打擊偽版權書后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從這幾年的經管書選題走勢上看,以往引進類經營勵志書雄霸市場的格局已經被本土原創類圖書迎頭趕上,欲顯兩分天下之勢。
本土原創五匹馬車
通過對市場的調查,我們發現暢銷的本土原創經管書在策劃上主要分5大類:1.以《水煮三國》、《商道如水》和《中國式管理》為代表的借助儒、道教等中國傳統思想之倡導進行分析的新古典主義管理理論類圖書;2.以《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贏在執行》為代表分析企業管理過程中微觀層面或分析具體管理環節類圖書;3.以《蒙牛內幕》、《聯想風云》、《笑著離開惠普》為代表的以具體企業為案例的剖析類圖書(有一部分是企業書);4.以《與公司共命運》、《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為代表的迎合企業老板口味或管理需要的圖書。5.以《做最好的自己》為代表的正確認識自我、激發個人潛能的勵志類圖書;這五類書在選題思路上互有借鑒,雖然在內容上與版權類經管書相比談不上經典或有深度,但更貼近市場、貼近讀者,而且對讀者群進行了需求細分,銷售目標針對性強。從營銷的角度上看,第3、4類選題容易激發短期的團購行為;第1、2類選題偏向于常銷品種,競爭能力較強;第5類選題介于兩者之間,以終端書店的散戶零售為主,更注重書的宣傳造勢。
本土經管書的崛起讓不少圖書公司又看到了希望。這類原創書相對于引進書成本較低,市場風險小,圖書公司操作方便,只要市場培育起來就可以跟風出版。只是讀者群經過偽書的失望和對眼花繚亂經管書的困惑,購書心理已日漸成熟,要想抓住市場,就必須對讀者群需求進一步細分,進行差異化開拓。類似思想在《藍海戰略》和《長尾理論》中都有詳細的研究,相比而言,尋找“新藍海”的思路更適合于圖書公司的選題操作,且已經在市場中得到了體現,像2006年《圈子圈套2》、《輸贏》、《青瓷》等財經、商戰題材小說的熱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類選題將傳統的經管勵志書和小說的形式結合起來,是一種思路上的延伸與拓展,經過市場的驗證可形成“大經管”的選題概念。
在經管書難覓新意的狀況下,2007年財經小說的市場還能火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