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裝著為轄區內“三無”老人捐款、還有幾張大連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馬欄子街道義工站義工們捐款明細表的信封,是那種極普通的牛皮紙信封,而它卻在三天里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良心之旅”,最終完璧歸趙。
信封的主人是大連市慈善總會馬欄街道義工站站長趙子義。一個周日的下午,老趙在買菜時被人掏了包,里面的740元善款和捐款人明細表全都隨著信封不翼而飛。正當他準備自己出錢將這筆善款補上時,信封又奇跡般地回到了手中,里面的善款分文未動,捐款明細表一張不少。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
捐善款 慈善義工盡孝心
據老趙介紹,這善款是他們街道義工站義工們為轄區“三無”老人們的捐款。轄區內有位孤老張奶奶,今年80多歲了。她每月僅有街道和單位給的200多元錢,自己還得做抹布掙錢過活。這位要強的老人生活很是節儉,買菜都撿“扒堆菜”,三年的電費總共18元。她平時做抹布就用義工們送來的舊床單被單,還“鑿壁借光”用鄰居家的電燈照明。老人不但生活上有很多困難,而且精神孤獨。街道里像這樣生活存在不同困難的“三無”老人還有一些,義工們不但和他們結對子常年照顧,逢年過節必定帶上“應景”的禮物前去看望,而且不定期地到老人們家中探訪,隨時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去年春節前,義工們給老人們捐了一些錢,并在過節時給五位低保“三無”老人買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當時義工們誰捐了多少錢,在哪兒買了什么,送給了誰,都有詳細的記錄。“這筆帳”和剩下的捐款就裝在義工站站長趙子義的“慈善”信封里。用老趙自己的話說,信封里裝的是義工們對老人們的一片孝心。
丟善款 義工準備自己補
3月25日,趙子義參加市慈善總會組織的義工骨干艾滋病預防技能培訓,拿著兩紙袋子宣傳資料回家。順路到市場買菜時,一個賣菜的大娘叫住了他,讓他看看自己的包:“剛才有三個小偷盯上你了。”老趙把放在一邊的兩個紙袋子和手包拿過來一看就傻眼了,手包的拉鏈被拉開了,夾層的拉鏈也被拉開了,里面裝著善款的信封被小偷掏了!老趙知道,這種情況下,報警都很難再把錢找回來,他無可奈何地回家了。
老趙家召開了“家庭會議”,說,如果這錢是掉了,可能撿錢的人還能送回來,可現在錢是被偷了,根本就不會再回來了,他準備自己出錢把這筆善款補上。今年65歲的老趙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家里經濟水平一般,但卻是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愛心之家——老趙的妻子、女兒全是義工,家人毫不猶豫地同意了老趙的想法。
還信封 愛心人士費周折
3月27日上午八點多,老趙接到社區的電話,問他是不是丟了錢。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被偷去的錢還能再回來嗎?”老趙欣喜地撥通了社區留給他的聯系電話。接電話的是一位姓周的女士,老趙跟她詳細地描述了信封的特征和里面的東西。周女士說,信封應該就是老趙的,他可以來她的單位把錢領回去。于是,帶著善款失而復得的喜悅和幾許疑惑,老趙立即趕往周女士的單位造船新廠。眼看著被偷的善款又不可思議地回到了自己手中,老趙感激之余,忙問起周女士事情的經過。
這位女士名叫周文靜。3月25日下午,她丈夫發現自己自行車后座上夾了點東西:一枚牛皮紙信封和兩個紙包,丈夫以為是妻子的檔案袋,周文靜說不是,打開紙包一看,兩個紙包里共有740元錢,再仔細看看包錢的紙,原來是善款。“拾金不昧天經地義,況且這錢是善款。”周文靜仔細察看,發現信封右下角印有“大連市慈善總會”的字樣,中央寫著“趙子義”幾個大字,信封背面還印有聯系電話,她心里有了底。
聯系電話打過,已是空號,是“過時”的舊信封了。周文靜又通過114查到了市慈善總會的辦公電話,這回雖然撥通了,但工作人員并不知道趙子義這個人。周文靜沒有放棄,義工分會、馬欄街道辦事處、馬欄街道文苑社區,中間曾遇到無人接聽、找不到人的情況,可她仍舊不厭其煩地打。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她終于聯系到了趙子義。
道原委 小偷良心發現
失主和“拾金不昧”的好心人終于見面了。他們不約而同地感嘆:幸虧用的是市慈善總會的辦公信封,否則想要“完璧歸趙”就更難了。兩個人同時都疑惑,明明被人拉開手包偷走的信封,為什么又會被夾在了周文靜丈夫的自行車后座上呢?是小偷沒看到里面的錢嗎?不對,信封已經被打開翻過了,那是為什么呢?只有一種可能:小偷打開信封,看過單據和捐款明細,了解了這些錢的由來和用途后,良心發現,但又不能找老趙“自投羅網”,就把錢夾到了其他人的自行車上。小偷希望自行車主是個好人,希望善款最終能夠回到失主手中,錢能夠失而復得,還是因為與“慈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老趙通過報社講述了這個離奇的故事,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在接受采訪時,他說:“我想把這件事告訴大家,并不是想表揚良心發現的小偷,但畢竟他也是這‘愛心鏈條’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我想借著媒體的力量呼吁:兄弟,我們已經感受到你內心的善良,回來吧。”與此同時,周文靜單位的同事也詢問起有關“慈善”和“義工”的事來,紛紛報名做義工,愛心在通過這件事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