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秋,余耀中由漣水縣委書記調任淮陰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后又改任市委副書記。歷時5年的紀律檢查工作,使他經受了黨風黨紀的實際鍛煉,同時也使他不斷地深入思考著新的歷史條件下,黨風建設面臨的許許多多的新情況和新問題。1990年6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著《黨風實踐與思考》,當時,我讀著這本書,曾好奇地問他:“你所‘思考’的到底是什么?”他沒有正面回答我,而是意味深長地說了句:“世上多清風,人間多凈土。”我回味了很久,才領悟了他的內心,是啊,一個從事黨務工作的人,更知黨風的重要,多么期盼這世上有更多的“清風”,有道是“風清方能土凈”,若無清風,則難覓凈土。所以,“清風”和“凈土”這兩個內涵深邃的詞語,一直印記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感染著我、打動著我。
紀檢工作也辦理案件,每個具體案件,從調查到處理,都折射著世風和黨風,都是在激濁揚清,反腐倡廉。記得在1985年,有一個案件,曾經使余耀中受到一次極其深刻的實事求是教育,他也曾不止一次地向我講述,求真務實是人之美德。事情是這樣的:一名黨員干部,“文革”中成為造反派頭頭,在批斗領導干部時,他可謂“沖鋒在前”,不僅動口而且動手,甚至大打出手,對于他的錯誤,經過調查取證后,找其談話,與其見面,他一面承認錯誤,打人不對,一面卻對見面材料表示不服,理由是“與事實不符”。怎么不符?他不講,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這是你們的事。”連續兩三次的談話,連續兩三次的材料見面,他總是不服,什么地方不服?他說:“我不服,我有我的根據,你們一定要我服,我只能口服心不服,你們還是檢點檢點自己的辦案工作吧。”面對這件看似簡單并不難辦的案件,為什么會出現出乎意料的疑團呢?余耀中聽了有關情況匯報,覺得被調查人不服,其中可能有隱情,可能在對事實的調查中,或許有什么疏忽,于是,余耀中調來案卷,仔細過目,他特別注意“打人”問題的具體事實、具體情節的調查材料,在一份調查筆錄中,他終于發現,有這么一個情節:“×××在批斗會上打××,打得很兇,把板凳腿都打斷了?!睆淖置嫔峡?,一目了然,打得真夠厲害,可是仔細推敲,當年那木質的長板凳,用于打人,連板凳腿都打斷了,事實是不是真的這樣?經過反復思索,余耀中覺得,須把這個情節、這個事實弄清楚,還事實的本來面目。于是,指派調查人再度進行復查,再次通過知情人對當時現場的親目所見進行仔細回憶,事實也就更具體、更真實了。復查的結果是,打人確是事實,但不是“把板凳腿打斷了”,而是“用斷下來的那個板凳腿打人”。用復查后所得到的真情實況,再次與被調查人見面時,被調查人笑了,連連點頭,連聲說:“這下子終于把我的錯誤事實查清了,我也就心服口服了,還要加上兩句:佩服佩服。過去,我不服,就是不服在這個板凳腿上,因為,我打人不可能連板凳腿都打斷了,我沒有那么大的本領。現在,我口服心服,是見到了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說實話,當時,我是順手拿起墻角邊的那個掉下來的斷板凳腿打的,如今感到很內疚、很后悔,真是千不該,萬不該。在事實面前,我知錯認錯,心服口服,請求組織上處分,讓我重新做人?!笔欠欠置髁?,正義伸張了,該同志也受到深刻教育了。
這雖然是一件已塵封了多年的往事,但是,它從另一方面告訴我,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也是世上最寶貴、最需要的“清風”,有了這個“清風”,就能更好地激勵人們去求真務實;有了這個“清風”,就能更好地抵制種種不正之風,使人間多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