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40號主席令,公布了這個決定。該法更完善了可操作性,明確了法律救濟,在保障婦女權益方面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
一是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寫進總則。新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制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這表明,我國以立法的形式,將男女平等新增為一條基本國策,切實履行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承諾。
二是明確執法主體,規范婦聯的職責和作用。修改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從“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三個層面,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強化政府責任。規定婦聯組織享有“依據法律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代表和維護各族各界婦女的利益,做好維護婦女權益的工作”等項權利。
三是維護婦女的政治權利,加大對女性平等受教育權的保護力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國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婦女代表的比例。同時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成員中,婦女應當有適當的名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培養、選拔和任用干部,必須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擔任領導成員。
近年來,我國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兩性受教育差距逐漸縮小,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女生所占比例有了明顯提高。但是我國婦女受教育程度仍低于男性,婦女的文化素質總體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針對這些情況,新法規定學校在錄取學生時,除特殊專業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取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取標準。此外,政府、社會、學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適齡女性兒童少年就學存在的實際困難,并創造條件,保證貧困、殘疾和流動人口中的適齡女性兒童少年完成義務教育;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根據城鎮和農村婦女的需要,組織婦女接受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
四是首次立法禁止性騷擾,加強對婦女人身權利的保護。明確賦予受害婦女投訴權,而且對實施性騷擾的法律責任予以明確,即“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規定可以視為這一立法領域的重大突破,但存在著可操作性差的問題。如何界定性騷擾?具體的罰則是什么?其他相關法律如何跟進?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并且新法正式施行后,性騷擾的受害者要想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可能還會跟以前一樣面臨舉證難的問題。
五是加大對婦女婚姻家庭權益的保護力度。重點集中在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離婚婦女財產權益以及婦女生殖健康權保護三個方面。
近年來,家庭暴力已成為婚姻家庭領域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依據我國現行法律,在反對家庭暴力的問題上,政府的責任主體地位不明確,沒有預防、制止家庭暴力的長效機制。新《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了在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負有重要責任的機構和組織,規定“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以及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團體,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為受害婦女提供救助”。
依據婚姻法有關離婚財產補償的原則,明確在實行預定財產制的情況下,女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男方工作等方面承擔較多義務的,有權在離婚時要求男方予以補償。肯定了婦女家務勞動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體現了家庭財產方面的公平公正原則。
根據母嬰保健法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強調國家實行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制度,發展母嬰保健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障婦女享有計劃生育服務,提高婦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六是不得歧視婦女,充實對婦女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的規定。各單位在錄用女職工時,應當依法與其簽訂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中不得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還規定,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婦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各單位在執行國家退休制度時,不得以性別為由歧視婦女。
同時還對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的財產權益給予最大限度的保障。比如,決定規定,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因結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戶的,男方和子女享有與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平等的權益。
七是救助婦女不力要嚴懲,強化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婦女在受到侵害的時候,有權向有關部門投訴,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同時法律規定,婦女組織要給予權益受到侵害的婦女支持和幫助,婦女組織有權要求和協助有關部門予以查處,而且還可以通過大眾傳播媒體予以揭露和批評。法律規定,對于侵害婦女權益的申訴和控告,主管部門或者有關單位推諉拖延、壓制不予查處,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打擊報復的,要對直接的主管人員和違法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另外還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對侵害婦女權益的行為,未及時給予制止或者提供受害婦女必要的幫助,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對依法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不管今后如何完善,新《婦女權益保障法》仍是外在的保障,國家立法對婦女權益進行了保障救濟,更需要婦女自尊、自立、自強,做到事前介入和保護,知法學法、更新觀念,才是新法修訂的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鎮江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