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是川西高原一個古老、神秘、富饒、美麗的地方,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中心站。海拔1538米的西昌因常年晴空萬里,天清氣朗,艷陽高照,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氣候怡人,而被譽為春天棲息的城市。
邛海是西昌壩子一顆璀璨的明珠。風光旖旎,晶瑩剔透,風姿綽約,楚楚動人。不僅自漢以來的文人墨客對它吟贊不絕,而且歐客馬可波羅也曾驚嘆它為“遠勝地中海”的“東方之珠”。它是180萬年前更新世早期形成的一泓斷陷湖,狀如蝸牛殼,水域面積28平方公里,相當于五個西湖,周長34公里,系四川第二大淡水湖。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水產資源和水利資源。海水清澈見底,水天一色,景色隨著季節的變化,春望花艷柳綠,夏觀海景煙雨,秋賞邛池夜月,冬瞰鶴浪滔滔。
西昌月更是西昌風光的一絕。從農歷望后至二十,邛海中的月亮始終圓滿無缺。仰望蒼穹,碧空中玉鏡高懸,熠熠生輝,仿佛剛從海水出浴一般;俯視邛海,一輪圓月在水里悠悠浮動著,冰清玉潔,嬌柔可愛。一時間,水天相接,交相輝映,分不清是天上的月掉進海里,還是海里的月映上了天宇,難怪文人騷客有“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雷”的感慨。西昌不愧為月城之美稱。
三月里的一天,單位組織我們離退休的老同志環邛海游覽觀光,飽覽了沿途的美妙景色。
來到月亮灣,我們一行徜徉在依山傍水風光秀美,鳥語花香的步道、石橋、碼頭、平臺、長亭、園林等美景之間,我刻意游覽了我隊為冬旅會承建的198米水上步道、漁人碼頭和月亮橋。這些建筑造型別致,美觀大方,成為景區一大亮點。步道欄桿掛的一串串既漂亮又雅致的紅燈籠隨風飄動,更增添了喜慶和熱烈的氣氛。
游過月亮灣,我們乘車不一會就到了青龍寺。經介紹得知過去的青龍寺比較單調,而今又在青河灘擴建了9萬多平方米園林式的觀景區,此處工程也是我隊承建的項目之一。重建后的青龍寺依山就勢,雕梁畫棟,巍峨壯觀,令人神往。它背山面海,掩映在黑黝黝的叢林中。登上山頂,環視四周,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山因湖而秀,湖因山而幽。在此可以領略到“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詩意。一切煩惱與疲勞透過斑駁的樹影而煙消云散。
下到山腰,便到了古榕樹廣場,這里是游人眺望賞景、乘涼小憩的好地方。廣場中央有兩棵壽逾千年的古榕樹,瀟灑挺拔,青色參天,給大地留下一片濃蔭。這些各具形態的老樹新枝,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雨的磨礪,至今仍虬根盤結,蒼勁挺拔。驀然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你東南西北風”。
在這里觀景,只見遠處是山,近處是水,湖岸綠柳環繞,湖中漁船點點,對岸是有著“天下第一缸”之譽的觀海灣、蒼翠的瀘山和瀘山腳下的邛海公園。
邛海公園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而且有著極富歷史內涵的人文景觀,它就象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又宛如園藝家精心打造并放大了的盆景,因而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睞。
走進園中,只見喬灌蔥蘢,綠草茵茵,鶯囀葉底,鳩鳴遠枝,建筑幾乎都掩映在一片翠綠之中。湖岸垂柳依依,無數游船靜靜地停靠在岸邊,在粼粼波光中輕輕晃悠。在這無限風光里,我們盡情地享受著青山綠水海闊天空的景致,品味著花徑長堤的馨香,欣賞著絕壁飛瀑的激情,和漫步林蔭下的那份愜意,心中即使有太多的塵埃、再多的煩憂,也會蕩然無存。那種“久在樊籠里,夏得返自然”的鳥兒般的自由和暢悅更不用提了。
放舟邛海也是一大享受。當我們快步登上裝飾豪華的游船最高層時,眼前倏然一亮,瞧!浩森的水面,無邊的自然。船行水中,踏波破浪,清風徐來,粼波含笑。環視四周,鳥飛魚躍,嵐影浮沉,愛光掩映,白霧蒸騰。撲面而來的是“百二河山云水外,三千世界境中天”的絕妙景致。雖然我不是第一次游邛海,但面對如此靚麗的美景,我仍興奮激動不已,真不知該用什么贊美的詞來贊美它。當我們無憂無慮輕輕地蕩漾在湖面,聽水聲、風聲、鳥鳴和游客的笑聲,與自己的心靈之聲和聲、和拍、和弦,不但有一種輕松愉快,神清氣爽的愜意。而且有一種如癡如醉的美妙感覺。
不經意間,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一行才邁著眷戀的腳步,一步一回頭地離開公園。凝望夕陽映照的海面,真是天上一片金,水上一片銀,給人的感覺是那么溫馨、那么和諧、那么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