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慈母愛、兒女繞膝、其樂融融、幸福美滿的家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也是兒童健康成長、塑造美好心靈的港灣。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由于天災人禍等原因,失去雙親,使那些曾在父母膝下撒嬌、無憂無慮樂陶陶的孩子成了孤兒,慘淡人生重開始,自此形單影只。由于生活經驗有限,知識貧乏,不諳世事,對許多復雜的事物和深刻的道理還不能明白,心理發育不健全,性格受到影響,或極為懦弱,或產生悲觀厭世情緒,如何幫助他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認識周圍的事物、認識人生,解決他們的生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成為社會工作者研究的課題。
河南省開展了孤兒和特殊困境兒童救助工作,出臺了《關于加強全省孤兒救助工作的意見》的政策,采取福利院集中供養,城鎮孤兒納入低保、農村孤兒納入“五保”范圍等措施,保障孤兒的生活、學習權益。由于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數大,孤兒群體比較大,據統計,河南目前有孤兒5.7萬人;河南又是農業大省,人多地少,部分縣區產業結構調整不完備,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家庭經濟收入水平低而且孤兒相對比較分散,很多孤兒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還比較差。河南省慈善總會2004年與中國嵩山少林寺聯合開展了“千名孤兒救助”項目,對分布在全省19個縣市1039名特別困難的孤兒進行救助,每人每年資助560元的生活費、學費和服裝費,直至18周歲為止,其中考上大學的孤兒,由省慈善總會資助學費直至大學畢業。同年,與中國嵩山少林寺籌備建立了“少林慈幼院”,挑選出監護人生活特別困難的52名孤兒由慈幼院集中供養。項目實施幾年來,省慈善總會共發放救孤善款185萬元。
項目實施
一、調查研究。為開展助孤項目,省慈善總會多方尋找合作伙伴。在與嵩山少林寺簽訂協議后,專門召開會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孤兒救助工作,通知各省轄市慈善會或籌備組進行孤兒調查摸底工作。
二、申報核實。根據調查統計情況,建立孤兒救助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孤兒姓名、性別、年齡、身體健康狀況、家庭住址、是否就學及就讀學校,是否有監護人及監護人經濟收入情況),由各地市民政局或慈善會審查蓋章后,報省慈善總會審核建檔。
三、社會勸募。每一次活動,每一次救助,我們不僅看到孤兒們一張張久違的笑臉,還看到各級領導、愛心人士的不倦身影,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拳拳愛心。2004年“千名孤兒救助”項目啟動時,省人大副主任、省慈善總會榮譽會長吳全智寄語孩子們“茁壯成長,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和社會主義的建設者”;2006年救助金發放時,省人大副主任、省慈善總會會長李志斌要求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積極努力工作,進一步拓寬資金募集渠道;省民政廳黃亞林副廳長簽發“慈善愛心”明信片,為資助孤兒募集資金;為籌集項目啟動經費,與新浪網、易趣網共同舉行“五方寶佛”慈善義拍活動,與省集郵公司聯合舉行“五方寶佛”郵票珍藏首場義賣會;2006年舉辦關愛孤兒河南聯通慈善捐贈活動,現場拍賣所得善款定向捐贈給少林慈幼院;2007年6月6日—2008年8月8日,深航鄭州分公司每售出一張機票捐一元錢,用于資助河南120名貧困孤兒去北京觀看2008年奧運會;在公眾場所擺放慈善多媒體募捐箱,為助孤項目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和輿論支持。
四、組織發放。根據資金募集情況,采取集中發放和委托發放兩種形式。集中發放采用召開座談會、舉行救助金發放儀式,由受助孤兒現場領取救助金;委托發放就是省慈善總會將救助金電匯到各縣民政局或慈善會,委托他們將救助款統一發放給受助孤兒。
五、抽查評估。為保證孤兒救助金發放的及時性,在救助金發放完畢后,要求各縣民政局或慈善會將發放名單(有領款人簽名和手印)蓋章后報省慈善總會備案。省慈善總會通過家庭訪問、個案抽查等多種方式調查救助金是否按時足額發放。
問題分析與思考
“千名孤兒救助”項目自2004年實施以來,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從發展的角度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救孤工作任重道遠。隨著千名孤兒救助項目的實施,對幫扶其他孤兒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內引外聯,美國愛德基金會對河南省駐馬店泌陽縣120名孤兒、周口市600名孤兒實施救助;韓國世界慈善會資助周口市兩名先天性心臟病孤兒實施手術;倡導為29名被拐嬰兒找媽媽,在新鄉市社會福利院設立救助29名被拐嬰兒愛心基金;開展書畫名家作品義拍義賣活動救助洛陽山區孤兒;河南電視臺《武林風》欄目開展《武林風》慈善助孤活動;在鄭州市福利院舉行“中秋節讓孤兒回家團圓”活動。上述這些活動與成千上萬孤兒的需求相比,社會助孤力度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宣傳助孤項目意義、內容,搭建愛心平臺,充分發揮連接捐助者與受助者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社會愛心,讓愛的接力棒繼續傳遞,造福更多的孤兒。
二、孤兒情感教育缺失問題。孤兒們的衣食溫飽問題解決后,父母親情隔絕問題凸現出來。據統計,孤兒監護人為爺奶的占61.9%,監護人為叔伯的占17.5%,其他的占20.6%。隔代撫養在孤兒監護中已經很普遍,孤兒的爺爺奶奶本身面臨養老問題,沒有太強能力撫養和教育這些孩子。為加大孤兒救助力度,豐富救助內容,為孤兒找一個家,讓他們同正常家庭孩子一樣能時刻感受到父母之愛、兄妹之情,開展了慈善愛心橋孤兒救助活動,借助媒體和總會《真愛》網站,提供全省散養孤兒有關信息,組織動員富有愛心的人士采取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爭做義務爺爺、義務奶奶、義務爸爸、義務媽媽、義務哥哥、義務姐姐,在結對相幫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總體上看,取得的社會效果不是很顯著,
三、孤兒18歲后面臨的就業問題。目前的救助水平基本上能夠解決孤兒的溫飽、上學問題,這只能是一時的避風港,他們最終還要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競爭,沒有一技之長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就不了業,仍然存在步入歧途、危害社會的可能性。要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一是要鼓勵幫助孤兒繼續接受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二是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樹立自立、自強的生活信心。少林慈幼院在這方面作了積極探索,慈幼院的孩子們星期一至星期五住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星期六、星期日和假期學習少林武術、中醫學等特色課程,為掌握一技之能奠定了基礎。
結束語
助孤事業是一項民心工程,助孤就是要使溫暖傳遞,愛心凝聚,需要更多的社會工作人員及慈善義工辛勤工作、無私奉獻,讓更多的人向孤兒張開雙臂,讓角落里的人們露出璀璨的笑容,看到生機勃勃的春天。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