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4日,營口地區遭遇了56年來罕見的暴風雪。從4日凌晨開始,營口市內街路逐漸被大雪覆蓋。暴風雪中的營口,很多出行的市民打不到出租車。由于大風裹挾著暴雪,道路上能見度很低,有的道路積雪深度達20余厘米。市內所有車輛都在風雪中“爬行”,汽車都打開了霧燈或應急燈,以不到30公里的時速緩慢行進,有的汽車司機不時地要打開車窗,擦拭已被雪粒覆蓋的后視鏡。近中午時分,路面上只有極少數的車輛在緩慢地行駛,大多數車輛已不能到達目的地,而是在街上“趴窩”。作為一名城管人,在近二十年的工作經歷中,我從未感受到過如此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新聞報道人員,我覺得:如果我不能在第一時間,把我們城管人在抗擊暴風雪工作中的頑強作風反映出去,那么將是我的失職,所以,我想談一談在這次抗擊暴風雪工作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3月4日正值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又是公休日,凌晨營口地區遭遇了50多年來歷史同期最大的一場風暴潮,小雨加暴雪,近20厘米的降雪量,使天地陷進一片混沌。作為一名老城管人,我早已習慣了“以雪為令”。4日清晨7時,我來到單位,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辦公樓里一片緊張而繁忙的景象。原來,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明亮早在3日晚接到暴風雪來臨的通知后,就給各分局下達了除雪準備命令,在第一時間里啟動了除雪工作應急預案。
上午11時,各分局接到命令,將所調用的25臺鏟車全部上路,分別在主要街路展開除雪作業。從第一臺鏟車上路直到6日上午11時, 連續48小時,那真是難忘的兩晝夜啊!本來,城區除雪不屬于執法局職能范圍之內,我們只是進行監督,但是,具有大局觀念的城管人,在特殊的關鍵時刻,拋除“份內份外”的舊俗,挺身而上,主動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在一無機具設備,二無除雪基金,三是人員少的情況下,以區區百人,主動擔負了營口市內16條街路積雪的清理任務,總長度達46公里,面積61萬平方米。在那樣的惡劣氣候條件下,人均除雪長度500米,其工作量如此之大,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我們城管人知難而上,用敬業精神和責任感,譜寫了一篇除雪組歌。
一、未雪綢繆,精心組織,城管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通市區主要干道
面對歷史同期罕見的大規模降雪,市綜合執法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除雪工作應急預案”。去年底,執法局就與相關單位簽定了租用鏟車和運輸翻斗車的合同,保證降雪后及時到位,開展除雪工作。 3月3日晚,接到上級部門通知的執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明亮就對除雪工作進行了部署,4日早6時左右,執法局黨委又召開各分局長緊急會議,協調各相關部門,調集除雪劑、鏟車和運輸車,部署落實除雪工作。執法二分局從3月4日8點30分開始,就按照市局黨委部署,啟動了除雪工作預案,除雪設備及全體隊員準時到位,以學府路、新興大街等主要街路為重點,逐步向建設路、學府路、光華路、東新路推進。到3月6日上午,市區內東風路、公園路、新興大街、建設路、學府路、410路、體育路、得勝路、清華路等主要街路已全部暢通,恢復了正常的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