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新年了!門上貼上了憨態可掬的小豬,房里掛上了象征喜慶的燈籠,看著裝飾一新的居家環境,寶貝發出了快樂的歡呼。
“寶貝,我們來包餃子吧?”雖然生在南方,餃子不是我們的主要食物,可是南北文化的融會貫通,讓寶貝這一代的孩子也經常能夠接觸到餃子。由于平日里寶貝吃到的大部分都是超市里購買的速凍餃子,對于制作餃子的過程,寶貝一無所知。
“好啊,好啊!”媽媽的提議立刻受到了寶貝的熱情擁護。
說干就干,一家三口興致勃勃地開始工作。
白菜?薺菜?還是韭菜?
這樣的選擇題擺在寶貝的面前,寶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白菜。
于是,一顆大白菜,兩斤碎豬肉,三斤餃子皮,爸爸媽媽帶著寶貝在菜市場花了不到15分鐘的時間,就把東西全部搞定了。
回到家里,爸爸和寶貝圍著水池開始洗菜,父女兩人有說有笑,一向怕冷的寶貝看到水也忘了冬天的刺骨,樂顛顛地邊洗邊玩。媽媽則把在市場上買的豬肉餡先用鹽、醬油、生姜、黃酒和少許白糖腌漬起來,以增加香味。與此同時,起鍋燒水,準備把白菜稍稍汆燙一下。

熱氣騰騰的白菜出鍋了,爸爸揮舞菜刀,開始“乒乒乓乓”地剁餡。看著砧板上的白菜由粗變細,寶貝猶如觀看一場精彩的演出,目不轉睛。
半個小時后,媽媽把擠干水分的白菜和肉餡放在一起,然后再加入適量的鹽、味精、色拉油,攪拌均勻,紅白相間、煞是好看的餃子餡就制作完成了。“媽媽,快來包餃子,快快!”寶貝迫不急待。
寶貝對新鮮事物總是抱有十分高漲的熱情,不過。為了正確引導她的這種興趣,爸爸媽媽和寶貝進行了“約法三章”:
寶寶要認真學習包餃子的方法,也可以自己進行自由創作,但不能浪費食材。
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寶寶都不能以哭鬧來表達抗議。
寶寶如果能在任務結束前,成功做出10個餃子,爸爸媽媽將會對她進行獎勵。
媽媽取出餃子皮,先給寶貝演示了一遍包餃子的正確方法,讓她有個初步印象。然后,再手把手地教寶貝如何在中心位置放上菜餡,把餃子皮對折。考慮到寶貝人小手拙的緣故,媽媽只讓寶貝簡單對折,而不需要弄出漂亮的褶皺。
寶貝人小志高,還沒等媽媽完全講完,就滿口叫道:“我會了!我會了!”然后自顧自地投入到“戰斗”中。
“媽媽,你看!”寶貝舉著一個捏得變了形的“餃子”興奮地叫道:“你看,我包的餃子!我包的!”那是一個外面還沾著菜餡的面團子。不過,為了鼓勵寶貝,爸爸媽媽還是給了寶貝肯定:“真不錯,寶貝一下就會了,好,繼續努力,不過,如果你的餃子外面能像爸爸媽媽的一樣.干干凈凈的就更好了!”
受到表揚的寶貝果然干勁十足,包得更起勁了。
結束時,媽媽清點了一下,寶貝共包了13個。再看其造型,還真是多姿多彩,小兔子、小烏龜、男生、女生……當然,有些形狀還需要通過寶貝的解釋才能明白。
餃子出鍋了!
寶貝興奮地在餃子里尋找自己的作品,并一個個挑出來,放在自己的盤子里細細欣賞,舍不得動勺。
開始吃餃子了?!皨寢?”寶貝“卟”地一口把餃子吐在桌子上,很是生氣地說:“媽媽的餃子有刺的。”
媽媽撥開寶貝的餃子一看,果然是一顆硬糖,媽媽高興地抱著寶貝親了親:“寶貝,你看,這是什么?”
“為什么餃子里會有糖的啊?”寶貝一臉狐疑。
于是,媽媽給寶貝解釋,在餃子中放糖、花生或錢幣,誰吃到就分別意味著新的一年“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或是“財運亨通”,這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寶貝聽了還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過,也許是因為吃到的是糖,也許是她大概了解這是一個好運的象征,總之,陽光般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臉上。
在整個過程中,爸爸媽媽都努力教給寶貝一些知識性或是習俗性的知識,讓寶貝對新年里包餃子有更深的理解:
餃子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種食品,到現在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因為餃子的形狀很像以前的金元寶,所以在春節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在餃子里包進各種各樣的東西,可以表達人們新年的祝福:
吃餃子剁餡會發出很響的聲音,剁得越響就說明來年生活過得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