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紹興,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夏朝的大禹陵,唐代的八橋,曾獲得過巴拿馬食品博覽會金獎的加飯酒……在這許多值得紹興人自豪的事物中,我最喜愛的是紹興的烏篷船。
紹興地處水網地帶,陸上交通不很便利,但河道很多,這些窄窄的河道正是烏篷船大顯身手的地方。烏篷船,顧名思義,就是蓋有烏篷的小船。烏篷十分靈活,不用時可以收攏架在船舷的一根木槽上;如果下雨了,只要把烏篷拉開,一條船從頭到尾都被遮上了。船夫則在后艄撐開一把大油布傘。他的座位在船尾,那里有一塊豎著的木板,船夫靠上去好像靠在理發椅上一樣舒服。
船夫常常用一只手扶著夾在腋下的劃楫把握方向,用兩只腳劃船。這槳很長,有兩米多吧。槳板呈傾斜狀,槳柱筆直,槳頭像錘頭似的,船夫的前腳掌正好踏在這里。劃船時,用腳向上向前一踏,在空中拐一個大弧形,然后以傾斜狀入手,用手鉤過來。這樣一踏一鉤,一鉤一踏,船就飛快地前進了。由于船身呈月牙形,船身又輕,所以船夫坐在船尾,船頭便翹了起來,這樣烏篷船就好像沒有阻力一樣,能快速前進。
船夫大多是老伯,他們身板硬朗,烏黑的、久經風雨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們有時會在后艄喝上一碗加飯酒,有時會一邊劃船,一邊聽收音機中的音樂,不時還哼上幾句充滿鄉土風情的紹興小調。岸上稻花香,水中盤蝦跳,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上游”呀!如果你有幸坐上烏篷船,就會感到船上并不寂寞。因為船夫對家鄉的名勝古跡、人情風俗都非常熟悉,常常會邊踏槳邊講給乘客們聽,使你陶醉在美妙的傳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