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庫車60余公里,在一片蒼茫的群山之中,有一個神奇的所在——天山神秘大峽谷。它以自身獨特的秀麗風光,成為絲綢之路黃金旅游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大批中外游人絡繹而至。

天山神秘大峽谷在維吾爾語里被稱為“克孜利亞”,意為“紅色的懸崖”。峽谷呈南北走向,主谷長3 700米,為億萬年風雨剝蝕、山洪沖刷而成。該谷集別處峽谷之妙,兼有天山奇景之長,景異物奇,風光無限,是我國罕見的旱地自然景觀。
遠望大峽谷口,只見形態各異的紅褐色砂石山體拔地而起,氣勢恢弘,煞是壯觀。峽谷兩側兩座高大的山峰,恰似兩扇巨大的山門,巍峨聳立,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姿。沿這兩座山峰向近端綿延的兩道山脈,各具特色,一面像是一片高揚的帆影,仿佛千帆競渡,萬舟齊發;另一面則宛若萬丈烈焰,熊熊燃燒,只把一片神野,涂滿濃釅的褐紅。
走進大峽谷,谷底是洪水沖刷所形成的河道,沒有水,是一片細軟的沙灘。走在沙灘上,松軟而費力,和在沙漠里行走毫無二致。這條河道每遇下雨,則水流隨至,因雨大小而致流水多寡,遇到暴雨,則會形成山洪,流速甚疾,咆哮如雷,萬物都會被沖走。因此,為防游人突遇山洪致險,峽谷內依地勢修筑了不少的安全島,皆以鐵索圍定,壁立千仞處無法修筑安全島,便在壁體上、懸崖旁拉起了一根根粗壯的鐵鏈,以便救險。
因為是晴空萬里,所以峽谷中沒有溪水流淌,只在沿途中,隨時會看到有一脈細小的水流清淺地流著,流著流著,就在某一處消失了;再溯水尋源,也是陡然從沙地里流出來,前方只是茫茫黃沙,哪里有半點水流的影子。據說是谷中沙子太純,基本沒有土質混雜,致使細小的水流潛潛顯顯,俏皮而富有情趣。
峽谷內移步皆景,景隨人行。每一次抬頭,都會有不同的景致撲入眼簾。隨便轉換一下角度,景致便會變幻出另一種韻味,絕不雷同,但卻一樣美不勝收。
和任何景點一樣,這里綿延的山峰也因不同的形態,被人們賦予了不同的內容。比如,剛進山谷時,因光影在山峰上形成了一只雄壯的巨犬,并會隨光線強弱而變幻色彩,被稱為“神犬守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這些被固定下來的名稱,往往削減了景點美的韻味。我避開導游背書般的解說,只用我的眼睛去觀察,用我的心靈去感受,讓那些靜立的美,絲絲縷縷地走進我的感覺,涌滿我的思緒。

山峰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近看峽谷的山體,皆由細沙和碎石沉積而成。那些大小不一的鵝卵石,以無規則的方式與沙礫結合在一起,組成了形態各異的山峰,觸之粗礪硌手,堅硬無比。據資料介紹,這里曾是幾千萬年前無際的海底,地殼的變動,使之隆起為層層的山巒。而我身處的峽谷,該是那里幽長的海溝,有萬千的游魚在這里穿梭、生息,甚至可能有一條魯莽的小魚,在迅疾的游動中不慎蹭到我身邊的巖體,刮掉了一片美麗的鱗片,輕輕地落在了我腳下曾經的珊瑚礁上、海藻叢里,然后躲在一處巖石后療傷。而此時,峽谷內清風穿行,谷內零星長了些蘆葦、紅柳、薔薇等低株植物,綠叢中,蟬鳴陣陣,鳥鳴啾啾,時空穿透歲月,讓兩種不同的生存方式,在同一空間里上演。我循蟬鳴聲走近一株白花盛開的薔薇,只見一只小蟬伏在被清香縈繞的細枝上,孤獨地唱著自己才能聽懂的歌謠。我不知道,這只聒噪的蟬兒是否與那條療傷的小魚有著某種神秘的淵源。
處在深邃的峽谷內,仰望著兩邊壁立千仞的山峰,我感覺自己渺小如谷底河道中一粒細細的沙子。而當我的思維與這些褐色的山巒碰撞,在狹長而幽深的峽谷里反復回蕩時,我竟然神奇地感覺到,自己正在時空的隧道里做一次神秘的時光之旅。我分明看到,歲月的轟鳴只是瞬間,轟轟烈烈的日子轉瞬即逝,而伴隨時間遠行的,是遼遠而深邃的寧靜。